1、第6节 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升高,并以次来解释相关的现象。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4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并叙述沸腾的特点。5理解沸点的概念,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的两种方法和现象,确认气体液化要放热,及液化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1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三个要素,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教学过程:(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例如:(1)夏天游泳上岸后人感觉很凉,风一吹感觉到更凉是为什么?(2)发烧病人常用酒精擦身是为什么?(3)小狗在很热的夏天经常把舌头吐得很长,这是为什么?(4)生活在热带的大象的耳朵很大,而北极熊的耳朵却很小,这是为什么?讨论: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来得出) (1)液体的温度 越高 (2)液体的表面积 越大 蒸发越快 (3)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 越快结论1: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应用:人们利用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加快或减慢蒸发。例:农民在收割后,把谷放在通风的操场上,在太阳底下摊开
3、来晒,然后隔段时间会把谷翻翻,这里面用到了哪些原理?思考:(1)新疆的葡萄干在制作时挂在四周有孔的墙上,这是用什么方法来加快蒸发的?(2)烘干机、吹风机是怎样使蒸发加快的?(3)我们的手擦上酒精后感觉凉凉的,这能说明什么呢?结论2: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一样。结论3:液体蒸发要吸热。实验:P148酒精蒸发实验。可以观察到温度先下降(蒸发吸热),后上升了(蒸发完了,回到室温)。补充:干温度计,用书扇,温度不降;湿温度计,用书扇,温度下降 说明:水蒸发时降温。综合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和液体蒸发吸热的原理,结合生活思考蒸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例:风吹蒸发快;洗完澡冷;电风扇夏天吹,凉爽;狗吐
4、舌头,增大接触面积,加快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加快散热。 小结:(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 (2)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3)蒸发要吸热。(二)沸腾实验:P150水的沸腾实验。1现象:沸腾前,水温升高,沸腾时,水温不变,同时有大量蒸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气泡破裂开来放出蒸气。2归纳:(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低于这个温度,液体吸热升温,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沸腾,但不升温。 (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3沸点的概念及几种液体的沸点: (1)注意:都是在一标准大气压(atm)下的沸点。 (2)
5、水的沸点,1atm下为100。其他物质见P151的表。 4低沸点物质的用途:冷冻治疗。(原理见P151)原理:利用其汽化吸收大量热量,使局部组织冷冻,从而切除病变的活组织。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并且都要吸热不同点(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2)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3)比较缓慢 (1)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3)剧烈汽化影响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液体表面气压的大小会影响沸点的高低(三)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引入:朝桌子或窗户哈气,可以看见上面有小水珠出现。天气冷的话朝空气中吐气,可以看到“白气”
6、,白气其实是小水珠,水蒸气是看不见的。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温(P152图4-65:水蒸气液化实验) (2)加压(压缩气体的体积,P153图4-66:乙醚液化实验) 日常应用: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等2液化放热:水蒸气冒出上方,放手会感觉烫。冰箱后面会发热等。阅读并研究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和卫星的温控技术,P154。3“白气”问题讨论(P154) (1)靠近壶嘴一段温度还是比较高,不会明显液化。 (2)水蒸气变成水珠是液化,液化要放热,所以要更烫。小结: 汽化(吸热) 液态- 气态 液化(放热) 汽化方式: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沸腾(沸点的概念) 液化方法:降温和压缩气体和压缩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