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物理《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4)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会用密度的知识来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
学生用: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张图片
2.视频:扬场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对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进行分拣。
提问: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阅读课本或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回答问题。
二、新课讲授:
(一)密度与温度
结论:
1.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2.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3、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大多数物质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4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0—4℃的水“热缩冷胀”, 温度大于4℃的水“热胀冷缩”,4℃的水的密度最大
1.演示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入装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问题?
2.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奇迹出现?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吗?
3.视频:龙卷风
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4. 解答课本P24动手动脑学物理T1
反过来水结成冰会怎么样呢?
这回你知道北方的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要穿“棉衣”了吧?你是不是还认为水只有“热胀冷缩”的规律呢?
展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介绍水的特点。
1.学生思考、讨论、大胆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各小组互相补充
2.动手实验
做课本图11.5-1的纸风车实验。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3.认真观察、思考,谈谈风是什么
4. 讨论交流并解答
根据T1的结论回答
观察图像并说出水的特点
(二)密度与物质的鉴别
1.利用可以密度鉴别物质
2.等密度、等体积、等质量法的应用
3.利用密度、体积和质量判断球的空实心
1.展示“运动会的金牌”图片
你知道怎样才能鉴别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吗?
2.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探究问题:指出下列每组铜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质量相同的空实心铜球
体积相同的空实心铜球
例题3:铁的密度为ρ铁 =7.9×103kg/m3 ,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 ,质量为79 g ,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答
1.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说出鉴别方案
2.思考、解答(必要时可讨论)
讨论、交流并解答
学生交流与评估展示的答案是否合理、符合要求并纠正错误
反馈练习
教师巡视
认真快速的解答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四、课堂检测
师巡视检查
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
完成反馈练习
完成纠错
五、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