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用具: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
分子很小,任何一个物体所包含的分子数目都是十分巨大的。
(二)新课教学
1.扩散现象
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有什么感觉?
闻到香味.
追问: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为后面教学打下伏笔)
演示: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录像: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分析:扩散现象也可发生在液体之间。
刚才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水的气味,就是一些香水的分子,从香水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这也是扩散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可能的回答:
(1)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2)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影.
投影: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总结: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
演示: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
现象: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
分析:热水蓝墨水扩散得快,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在没有其它外力作用下,扩散现象得以发生,就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录像: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演示: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无论是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还是固、液、气都在运动说明,分子间有间隙,那么,想压缩这杯水,或是压缩这支粉笔,都是很困难的,这有说明了什么?
分子间同时还有斥力的存在,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投影: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