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首先回忆,并通过交流然后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性。2.3 熔化和凝固(2)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师生共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2)组织学生讨论并利用对比法,了解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的一种方法。(3)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 的健康心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
2、验能力和概括能力。【难点】正确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并对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物体状态变化的描述及判断.【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师:熔化和凝固有哪些规律呢?熔化和凝固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回忆、交流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小结归纳】(板书)教学札记1、熔化的规律:晶体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达到熔点,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2、凝固的规律:晶体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凝固
3、点达到凝固点,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晶体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凝固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凝固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3、熔化和凝固的应用【播放幻灯片】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图片。【议一议】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你还见到哪些熔化和凝固现象?对展示的图片进行解释。学生思考并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介 绍】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铁的国家,铸铁的使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投影商代的陨铁器物,春秋晚期的钢剑,河北沧州铁狮)这都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为世界的冶金史增添了光辉灿烂一页。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类型二:晶体和
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温度()时间(min)温度()温度()温度()时间(min)时间(min)ABCD时间(min)例1 现代建筑中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一种小颗粒新诗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小球,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C )时间(min)温度()ABCD48变式1如图海波的熔化图像,有关这个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BBC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C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D图像中AB段
5、为固态,BC段为液态,CD段为气态例2 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判断出 甲 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教学札记训练学生通过熔化(或凝固)图像,对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描述。通过熔化与凝固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 80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时间(min)温度()ABCD80甲乙乙25的物质可能是 非晶体 。(2)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
6、结】 (1)熔化和凝固的规律。(2)熔化和凝固的应用。【拓 展】冷水“化”冻鱼的物理学问有经验的人买来冻鱼,总是用冷水将鱼“化”冻,方法是:把冻鱼放在冷水盆国,泡一段时间后,鱼体表面就会结一层冰,剥掉这层冰,就会看到鱼已经“化”冻了。有人称这种“化”冻的方法叫做“冷水去冻”。水温在通常情况下降到0就开始结冰,但是如果在水中掺入一些糖或盐等“杂质”,就会发现这种糖水或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而鱼的体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因此凝固点也低于0 ,当把冻鱼放进冷水中时,由于鱼的温度低于水温,则冻鱼吸热并开始化冻,而外面的水由于放热而降温,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时,若冻鱼还未彻底化冻,由于冻鱼凝固点低于0,因此,冻鱼仍要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热量,使一部分水凝固成冰附着在鱼体上,当冻鱼彻底解冻时,鱼体表面的冰层达到最大厚度,此时,鱼、冰、水的温度都是0。热传递停止,这就是“冷水去冻”化冻鱼的道理,这种方法与热水化冻鱼相比较,可以较好地保持鱼的鲜味。【思考】(1)冻鱼熔化的温度 低于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水的凝固点。(2)冬天,公路上有积雪时,常会出现“夜冻昼夜化”的现象,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下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这是因为撒了盐之后,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低 (选填:“高”或“低” )。五、作业 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