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声音的特征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采用对比的方法,同时加强听音的反复训练:三、预习设计: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敲鼓的同学谈谈,你怎么做的使小鼓特别响?设问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
2、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按照你设计的方案再做一次。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认为敲鼓时,声音响到什么程度与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锯条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间关系拨动形式振动幅度声音响度轻轻拨用力拨换用其他物体可以做同样的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它们之间关系: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想一想响度还与那些因素有关?)3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声音不但有大有小,还有高有低,我们称为音调。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在生活中常用尖细、粗哑来表示,而在音乐中常用音阶来区分。
3、设问: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同学们能根据日常生活的事实或刚才各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中,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吗?引导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我们仍用钢锯条来探究这个问题。简单介绍研究方法(出示钢尺)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振动部分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1/4锯条长3/4锯条长结论归纳总结:振动快慢频率 1秒内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声音高低音调二者关系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3、音色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
4、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小结: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本身决定的响度、间调和音色的声音的三要素四、互动交流1 什么是响度?什么是振幅?二者有什么关系?2 什么是音调?什么是频率?二者有什么关系?3 什么是音色?受到那些因素影响?五、拓展与提高声音的特征声音三要素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 的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频率,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大小决定的3、音色由发生体本身决定的4、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六、课堂练习1、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0.1 m/s,我们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写出三个有关的情景2、音调和响度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八、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