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言文中考链接.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05019 上传时间:2025-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中考链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文中考链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文中考链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文中考链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文中考链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汇编课内文段06云南(一)(1114小题,共12分)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课外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

2、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歇:消散。 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与:参与,引申为赞赏。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1(1)或:有时。(1分) (2)奔:飞奔的马。(1分)(3)绝:消失。(1分) (4)

3、俱:全,都。(1分)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分)14(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2分)荆州市2007 三、(8分)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4、,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12.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从

5、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9.消散(或“消歇”“散去”)门 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0. B (2分)11.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12.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闲 仙 (1分,

6、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2008年泰安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解释加点的词。(4分)猛浪若奔奔: 负势竟上上:猿则百叫无绝绝: 沉鳞竞跃鳞: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9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4分)(一)7【答案】(马一样)飞奔 向上 停止 鱼【评分】4分。每小题1分。8【答案】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奇 异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

8、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

9、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19.B评分标准:3分。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0.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

10、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11、者耳。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

12、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4分)(2010上海市)(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全品中考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

13、的情趣相投。C、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二)(8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薜( b)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

14、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英英:声音和盛之貌。办:具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

15、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2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

16、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4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2004河南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春冬之时,

17、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的静景,也描写了“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4从全文看,第4段中

18、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10广东省,9、10、11,8分) 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

19、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答案】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答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分)【答案】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山东枣庄卷)2007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20、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21、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

22、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10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1.台州市(09 浙江省)【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24、”,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09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翻译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

25、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解释下面的加点词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用现代汉语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26、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

27、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三峡对比阅读第一部分:与三峡相关的阅读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28、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甲:(一)关于西陵峡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然后答题。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1选段中说西陵峡“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在课文三峡中也有

29、类似描述,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良多趣味(良:实在)(2)林寒涧肃(肃:寂静 )(3)属引凄异(属:猿猴的叫声)(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飞快的 ) (5)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一样 )(6)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书中记载) (7)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全部 )3“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在课文三峡中有着同样的描述,请写出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及余来践跻此境”中的“余”是指谁? “我”(作者)5翻译: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哪里)大多数是些古怪的柏树,悬挂的泉水和瀑布(在哪

30、里),飞流直下。险峻的上风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注意将每个词语的意思进行直译,然后再组合成句子,切勿出现漏译的情况)6填空:原文中用“ 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注意看题目啊)“每至。久绝”乙:(二) 陆游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

31、可异也。 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沿溯阻绝。 绝:断了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都。表示都的在古文中还有:皆、咸、尽、具等。可是()然后十二座山峰不能全都看见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水清,树茂,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很多。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译文:议论的人都说太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神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注意分值,可以采用原文中中的语言直接

32、回答 甲: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乙: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高、耸、险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热爱山川胜迹,突出两段都出现的:感叹山水的神奇,对大自然的赞美丙:(三)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歇:消散。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与:参与,引申为赞赏。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1)或王命急宣(有

33、时)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作名词用,快马。乘为动词,接在动词后面只能作为名词) (3)哀转久绝 ( 断了 )(4)四时俱备( 俱全 ,都 ) (5)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沿:顺流而下(将课文中所学诗词解释加强记忆)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4分)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分)答: 原文:凄惨、哀怨、烘托一种萧肃的氛围。丙:用猿鸟乱鸣,烘托清晨万物清醒的,热闹的氛围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4、译文: 猿猴的叫声凄凉,回声嘹亮,回荡在空旷的山谷里,叫声很长时间才消失了。(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1) 属:连续 引:延长 凄异:凄凉异常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2)将:即将 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