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项脊轩志学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051255 上传时间:2025-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项脊轩志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组 主备人:吴小翠  《项脊轩志》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 以情感人 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朗读课文基本了解作品的记事抒情,表达情怀的特点。 2、学习第一、二、三段,继续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一.解题:(在学生阅读“项脊轩志”注解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项脊轩志》又名《项脊轩记》,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属这类文体。 二.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文章。 1.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 渗漉(  )修葺( )垣墙(   ) 栏楯 (  ) 珊珊(   ) 爨(   ) 庖 (   )  先妣 (   ) 呱呱(   )  阖(   ) 象笏(   ) 扃牖 ( )( ) 三.朗读第一二三段,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2.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结合课文,掌握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 方丈: 渗漉: 顾视: 冥然: 增胜: 再变: 。 类: 比去: (2)注意下面几个人称代词 ★ 予居于此: 而母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 余泣: 久不见若影: (3)注意下面几个加点词语词义或词性的变化 ★★ 使不上漏: 雨泽下注: 垣墙周庭: 前辟四窗: 内外多置小门墙: 东犬西吠:      乳二世:      (4)讨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妪,先大母婢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鸡栖于庭: 。 读书轩中: 四.学生朗读第一、二、三段,并尝试背诵第一段。 五.课堂作业 1.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旧时栏楯(shǔn) 冥然兀坐(wù) B.垣墙周庭(yuán) 先大母婢也(bēi) C.余扃牖而居(jiǒng) 呱呱而泣(gū) D.家有老妪(ōu) 万籁无声(lài) 2.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厨房) 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 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始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 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A.已 矣 于 也 彼 B.已 也 于 矣 其 C.已 矣 于 也 之 D.已 也 于 也 之 5、文中描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月夜之景的语句是:★★ 标题:先妣事略 作者或出处: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项脊轩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表达情意的写法,学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2、学习第三、四段,继续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二.朗读第一、二、三段,思考: 1.作者说“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结合课文第一、二、三段,说说作者记述描写了哪些值得可喜或可悲的事?请大家抓住关键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 ⑴、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 ⑵、文中写了哪些可悲的事? 2.分析、鉴赏作者对悲喜感情的表现手法。 (1)作者写先母问儿,大母过轩,等都是生活小事,而且人物的言语也不多,却感人泣下,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 (2)写平常事要抓住容易传递情感的细小处,即抓住细节描写,本文中有哪些细节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讨论) 三.朗读第四、五段,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学生分段朗读第四五段 2.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结合课文,掌握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 归: 无聊: 制: 盖: (2)讨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 其制稍异于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四.学生朗读第四五段,并翻译。 五.课堂作业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稍为修葺(       )      ②室始洞然(       )   ③亦遂增胜(       )      ④珊珊可爱(       ) 2、翻译文中划线句:★★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项脊轩志》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领会古代散文叙事中融入浓厚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的文体“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本文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2.文章是怎样将这些零散的材料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特别值得注意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不是同时期完成的,后两节是补记的。(学生讨论) 提示:(1)注意文章中与项脊轩变化有关的句子;(2)注意文章中对亲情的描写 明确: 二.朗读最后一段,思考: “不常居”就以交代完后事,按理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尾加上一棵枇杷树,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画蛇添足还是神来之笔?试赏析。 明确: 三.结合全文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悲”,作者的“悲”因何而发,他怀念的是什么?  明确: 四.小结 五.二次过关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墙往往而是(到处)   C.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        D.大类女郎也(太像)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泽下注   ②东犬西吠   ③乳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   ⑥使不上漏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 4、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借书满架                  或凭几学书   C.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