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初二历史 导学案 编号:11 使用时间: 月 编写人:王瑞勤 审核人: 负责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11课 民族团结【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2、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
2、自治的原因【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预习学案,按基础知识梳理的提示,在课本中注明要点,并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并记忆。2、将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标识出来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 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2、 民族区域自治提出的时间:3、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4、 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1)3个层次: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2)5个省级自治区: 、 、 、 。其中,建国前成立的是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 、 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2、民
3、族政策实施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3、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成就: 成为我国重要的牧区,内蒙古自治区的 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成为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探究一:建国后,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当今社会,我们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探究二:西藏问题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问题1: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问题2:今天为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党和国家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探究三:“疆独”问题 2009年7月5日晚上,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4、7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发表电视讲话指出,这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他还说,历史无数次证明,稳定是福,动乱是祸。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包括新疆2100多万各族群众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问题1:请你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疆独”分子的行为。问题2 :为什么说“各族人民大团结和社会和谐安定是包括新疆2100多万各族群众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系统总结】背景民族区域自治 政策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实行-。意义:对-、-、-、-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政策措施 实行各民族-的政策中央提出了-战略。民
5、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民族发展 西藏废除了-制度,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为国家重要-。 西双版纳-,是我国-。【当堂练习】一、选择题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2.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 )A. 西藏 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宁夏回族自治区3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 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 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二、填空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逐步形成了以 为主体的各民族 、 的格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 ,废除了 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党中央提出 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三、简答题:民族区域自治是哪部法律规定的?有何重要意义?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