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韩中学第11周测试学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年 级八科目语文班 级姓 名设计人参与人测试时间目 标1、认读生字,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一、基础训练(一)写出加点字的音节。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 ) 静影沉璧( ) 薄暮冥冥( )( ) 岸芷汀兰( )( ) 皓月( ) 宠辱偕忘( ) 嗟夫( ) 浩浩汤汤( ) 滕子京( ) 潇湘( )( ) 怒号( ) 山岳潜形( ) 樯倾楫催( )( ) (二)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完成以下补充解释和翻译。(1) 补充解释
2、:横无涯际 气象万千 多会于此 去国怀乡 把酒临风 (2)翻译: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 课文阅读训练 (一)品读第二段,结合第题在文中勾画、批注,并思考第题。 找出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 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色千变万化的句子: 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 “前人之述备矣”照应第一段的哪一句? 结合注释理解“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二)品读第三四段,思考以下问题。 “
3、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异”在哪些方面?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并用原文回答为何有这样的“情”?各有什么样的表现? 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借鸟欢鱼跃描绘清明之景的句子: 本文第二、三、四段都是写洞庭湖的景色,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吗?(三)品读第五段,思考以下问题。 回顾:“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那“古仁人”的情怀又是什么?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四)文章主旨:(在横线上用原文填空)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4、”的政治抱负、以 的远大志向,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甲】庆历四年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水尤清冽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悄怆幽邃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甲】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4. 【乙】选文最后一段渲染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分)5.如果请你去劝说柳宗元不要消极悲观,你可以用【甲】选文中的哪些材料作为自己说服他的理由?(3分)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