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狼第二课时 设计者: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大同镇大同二中教师 李若玉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巩固文言知识,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德育目标: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教学难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画面),师生共同回忆蒲松龄的狼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二、梳理文章:1、录音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把握朗读时的节奏。2、全体同学齐读课文.3、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文章内容。(l)屠户
2、遇狼。(开端)(2)屠户惧狼。(发展) (叙事)(3)屠户御狼。(发展) 屠户与恶狼的斗争(4)屠户杀狼。(高潮和结局)(5)作者的评论,揭示文章主旨:禽兽尽管狡诈,总要落得可悲的下场。 (议论)三、讨论交流: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用课文原句回答)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2、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面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进行分析)交流后归纳:(l)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2)动作描写“
3、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小结: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
4、揭示了文章的主题。4、你认为本文主要写狼还是写屠户?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述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虽然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绝非故事主旨所在。四、畅谈感受:学了狼一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五、探究巩固: 1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是_,最后一个自
5、然段是_。2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 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 C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不是描写狼狡诈的本性句子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用原文词语回答:前狼假装睡觉的姿势是:( )前狼假装睡觉的神态是:( )前狼假装睡觉的目的是:(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六、课外拓展:1、与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编成课本剧,并讲给家里的人听。2、阅读有关狼的其它故事,积累有关狼的成语。附:板书设计 遇屠户 惧 狼 (心理、动作) 御 (贪婪凶恶、狡诈阴险)杀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