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58322 上传时间:2025-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姓名:_董 岚 _资阳_市(地、州)_安岳_县(市、区)工作单位:_四川省安岳县八庙小学_目 录第一章 概述.1第二章 忠贞的典型.2 临危受命,三分天下 白帝托孤,辅佐幼主 忠于职守,独撑危局 优秀的政治品质,高尚的道德修养第三章 智慧的化身.4 隆中决策 联吴抗曹 赤壁大战第四章 用人失误.5 用人不当 不能人尽其才 赏罚不明第五章 军事失策.7第六章 结论.7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作者:董岚内容摘要: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所展示出的人格魅力和演绎出的超凡入神的智慧故事,是三国演义的最大看点之一。他既是忠贞的典型,又是智慧的化身,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用人失误,军事失策。本文主要从以

2、上角度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浅析。关键词:诸葛亮 忠贞 智慧 用人失误 军事失策第一章 概述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是世界一流小说中成书最早的经典性作品。本书讲述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它是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百年,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故事。全书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各有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例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鲁

3、肃等等。而其中被作者热情创造并被塑造的十分成功的中心人物诸葛亮,既是忠贞与智慧的象征,又是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映,是政治理想的完美化身,具有强大的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俗话说“话三国,必先说诸葛”,足见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性。“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是小说对他进行的第一次直接描述,短短二十四个字就把他鲜活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从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作者花费了最大的心血、做出了最大努力并高度发挥其独创性来刻画这位千古良相。在这个人物身上,几乎集中了忠臣贤相的所有美德,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全部胆、识、才、智。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

4、里之外。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决战赤壁、木牛流马等,无不显示了他高度的智慧,无怪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做出如此评价“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但诸葛亮毕竟不是神,在他的一生中,也有失误,他用人不当,军事决策也有失误之处。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作粗浅的探讨:一、忠贞的典型。诸葛亮将自己的一半人生都献给了蜀汉,刘备在世时,他开疆拓土、平定南方,刘备死后,他辅佐后主,几度北伐,最后操劳过度死于五丈原,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具有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作者把我国古代智慧集中于他身上,有意突出他的智慧,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水平。三、用人

5、失误。三国演义中在几个关键的节点上诸葛亮用人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并且不注意培养人才,以致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四、军事失策。魏蜀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诸葛亮倾蜀国之力,六出祁山伐魏,耗费大量财力,不但寸土未得,反而使蜀国人们背负了沉重的负担。第二章 忠贞的典型小说从诸葛亮出山起到病逝五丈原止,始终把他放到激烈尖锐的政治、军事斗争中淋漓尽致地去写,所谓“疾风知劲草”,在困境中显示他无比的智慧,在逆境中表现他对刘备集团的无比的忠贞,这是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也是诸葛亮形象被塑造得如此鲜明生动、高大感人的重要原因。诸葛亮形象之所以成功,首先固然是因为他具有超人的智慧

6、,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具备封建时代理想政治家所应有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小说中的诸葛亮具有极其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他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刘备蜀汉政权的忠贞不渝,为了统一天下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以及事事处以公心的胸襟和气度。作者把优秀品质集于他身,这显然是作者的有意创造,并且熔铸了审美的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群众的政治理想,可以说是忠贞的典型。这正是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诸葛亮生长于汉末乱世,躬耕南阳,洁身自守,淡泊明志。他勤勉好学,博通古今,具有治世良才,同时他热切渴望改变当时分裂割据局面,重整汉王朝的秩序,扭转天下大乱的形势,救民于水火之中,具有澄清宇内、

7、兴复汉室的远大志向。他常以管仲、乐毅自比,静观天下风云变幻,择主而事,以待天时。正是因为诸葛亮具有这一思想基础,有感于具有仁爱思想的刘备为天下苍生而求贤若渴的诚意,经过“三顾草庐”才献出“隆个决策”。他虽明知这时的刘备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但毅然出山辅佐,参加剧烈的政治角逐。诸葛亮出山并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他没有选择曹操或孙权,而是看中汉室苗裔刘备胸怀苍生的仁心、是施行“王道”、“仁政”的理想统治者。这表明他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正义事业有执着的向往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 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在赤壁之战这一关键时刻,为了刘备集团的生存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使吴,为建立孙刘联盟竭尽辛

8、劳,同时又要时刻提防周瑜的暗算,但是最终还是使曹操一败涂地,让刘备分享三国鼎立的辉煌战果。这充分表现他对刘备集团的赤胆忠心。 诸葛亮明知蜀国勃兴要费尽心机,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始终忠心耿耿,决无二心。白帝城托孤辅幼主,刘备临终嘱托他:“若嗣子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第85回)且不说刘备之言是真心还是假意,诸葛亮当时听了却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泣拜于地,一定“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此情此景,真是动人之至。诸葛亮终其一生没有篡国异志,就是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时也如此。特别是在四出祁山大有可为时,苟安诬他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而后主却听信谗言,召他班师。他为了矢忠而遵命退军,不

9、得不失却进军中原的绝好时机。(第100回) 先主驾崩,诸葛亮忠于职守,全力支撑危局。内修政事,调整外交政策,北拒曹操,东和孙吴,南抚彝越,安居平五路;亲征南蛮,平定孟获;六出祁山,誓复汉室。但由于蜀国伐魏不力,加上灾异数起,使得诸葛亮身心交瘁,积劳成疾。而他还是自认为愧对先帝的重托而深有负罪之感。出师表就强烈表达了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确实不是用言辞、而是用他的心血写成的。他遣人送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时就深知自己食少事烦、将不久人世,但还是一刻不停地奔走操劳,总觉得对待先帝遗志,“他人不似我尽心”。(第103回)他废寝忘食,事必躬亲,汗流终日,甚至在吐血不止时仍扶病处理军务,布置

10、后事,并为安全撤军竭尽智力。(第104回)当他强支病体最后一次出寨遍观各营时,“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长叹说:“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葛其有极!”此情此景,催人泪下。(第104回)作者就是这样把诸葛亮这种忠贞不渝的品德作为最美、最崇高的东西来渲染。至此,一个赤胆忠心的贤相的形象跃然纸上,光彩照人。 诸葛亮胸襟博大,高瞻远瞩,事事处以公心,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领导艺术。他对待同僚极其友善,宽以待人,从不计较别人对他的不敬,也不恃功自傲,具有领导者的风度。他极善于处理领导层内部矛盾,及时解决文臣武将间的复杂关系,维护了队伍内部的团结。面对地位特殊的关羽、张飞,他以诚相待,以智谋折服他们,尽力

11、感化又不失原则。骄傲自负的关羽要求入川与马超比试高低,诸葛亮赞扬他“绝伦超群”满足其“高人一筹”的欲望,同时又不会损害马超的自尊心,从而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火并。(第65回) 诸葛亮严于律己、赏罚分明的法治精神最充分地表现在他的秉公执法上。在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坚决推行以法治国的政治路线,他拟定的治国条例,刑法颇重。对于违法的官吏,不论亲疏不因情废法,即使是情如兄弟的马稷或托孤大臣李严也一律按法惩处。但当他见到马稷被斩后的首级时却又悲痛不已。这既是痛惜,也是自责。他上表请示自贬三等,认为不这样做不能明军律,也无以服人心。孔明废李严为民,但仍信任其子,并促使其劝父改过自新。对此李严不但不抱怨而且心存

12、感激。及孔明病逝,他认为将无复用之望而悲哭致死。诸葛亮开诚布公,公正严明,用法而能动之以情,其服人心如此! 诸葛亮一生廉洁俭朴。出山前他躬耕南阳,生活清贫。出山后他劳苦功高,身居要职,但从不居功自傲,而是一如既往终生节俭,“随身所需,悉仰于官”。(第104回)临终时家里只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顷”,并立下遗嘱:“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特意提出不要任何照顾。(第104回)他这种克己奉公、清贫廉洁的高贵品质堪为典范!第三章 智慧的化身三国演义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小说中的诸葛亮具有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他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遇事能

13、冷静地作具体、辩证的分析,知己知彼,既谨慎又大胆,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而能克敌制胜,充分表现了他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和灵活机智的指挥艺术。作者把我国古代智慧集中于他身上,有意突出他的智慧,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水平,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这是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法。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一出场就非同凡响,为刘备提出了千古奇策“隆中决策”,制定了强调人谋、重视人和、联吴抗曹、占据荆益、待机而动、进取中原的正确战略决策。他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未出草庐已预见天下三分,并能提出促进三分天下的战略策略,不愧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战略家和军事家。由于制定和实施了

14、“隆中决策”,刘备集团取得了节节胜利:联合东吴,打败曹操;取得荆益二州,称帝西蜀。而后来关羽没有领会“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方针,刘备不听“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的劝谏,两人都违背联吴抗曹的基本国策,犯了战略性错误,遭致荆州被袭、彝陵惨败。从正、反两方面足见诸葛亮对刘备事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决定性意义,他的智慧确能扭转乾坤。“隆中决策”基本揭开三国历史的进程、是其超人智慧的集中表现。小说精心描写“定三分隆中决策”这个典型性情节,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刻画了诸葛亮这个“智者”的形象。(第38回) 从刘备得到孔明相助之前与之后的不同处境,可以看出,诸葛亮确是济世之全才。实际上

15、刘备是个会用人的人,善于识贤、集贤、信贤,但对于具体如何使用人才却非其所长,这是因为他缺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才智,故虽有关、张、赵等人之勇,也难免屡战屡败。诸葛亮即有正确的战略决策,也有出人意表的“神机妙算”。他一出山就非同小可,“火烧博望坡”,诱敌深入,杀退夏侯淳十万大军,彻底改变关、张对他的看法,真正树立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威信。(第39回)他的才智使关、张、马、赵、黄五虎大将如虎添翼,大显神威。在当阳兵败之后的最危急关头,诸葛亮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游说东吴,从而由他揭开赤壁之战的序幕。(第43回)“舌战群儒”一场充分显示他杰出辩论天才和外交家才能。他善于分析和利用各种矛盾关系,处处争取

16、主动而占得先机。在“舌战群儒”中理足词严驳倒主降派,使群儒尽皆失色,为吴抗曹扫清障碍;采用先激后说之法折服孙权,胜利完成出使东吴联吴抗曹的战略任务;巧用铜雀台赋反激周瑜,促使他与曹操势不两立。诸葛亮充分利用孙、曹的矛盾,时时处处以吴蜀联盟大局为重,与既忌恨他又需要借重他的周瑜共事,巧妙利用忠厚老实的鲁肃作掩护,多次避开周瑜的陷害,导演出一幕幕精彩生动、扣人心弦的活剧“草船借箭”、“借东风”,终于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条件。他身处险境却安如泰山,当破曹的东风一起,矛盾就要转化时便巧妙地离开虎口。 在决定三国鼎立大势的最关键战役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曹操的周旋、较量,更充分地表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

17、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超人本领,全面展示他足智多谋、处处棋高一着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强中更有强中手,使诸葛亮这个“智者”形象更加光辉高大、激动人心。 联吴抗曹,火烧赤壁,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写下了战争史上不可多得的光辉篇章。在东吴对曹魏施展的一切计谋中都早被诸葛亮识破,整个战役的进程无不在他的预料与掌握之中,他是暗地指挥、操纵着这场战役。可见吴、魏双方中无一人可与他相匹敌。拥有百万大军的曹操丧魂失魄地败走华容道,与其说是败给周瑜,倒不如说是栽在诸葛亮手里。这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的战争,真正的导演、指挥是他。诸葛亮的性格、意志、才能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升华。 第四章 用人失误首先不能人尽其才。魏

18、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令人痛恨交织的悲剧性人物,他为蜀国的前途命运出生入死,战绩突出显赫,最终却不得善终。魏延的悲剧除了他本人的缺陷所造成的原因外,身为主帅的诸葛亮没有进行正面教育,并有节制的加以引导和重用是有很大关系的。魏延是在刘备势弱力薄的时候来投奔的,他的赤胆忠心在三国演义中有充分的表现。(第41回)刘备在曹操八路大军的威势之下放弃樊城,“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遂“扶老携幼,将男带女” 来到襄阳城下欲与刘琮联合抗曹,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蔡瑁张允“斥军士乱箭射下”。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

19、?”众观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第53回)刘备攻打长沙,关羽在黄忠马失蹄时不忍杀死他,黄忠因为关羽的义气不忍射杀之而引起了长沙太守韩玄的极为恼怒,欲杀黄忠,这时魏延再次挺身而出,救起黄忠,杀死太守韩玄。魏延的两度义举,在投了云长之后,诸葛亮却令刀斧手斩死魏延,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关于脑后反骨之说在当时甚至是现代医学上也缺乏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让人听来似乎有些滑稽,果然魏延后来被诸葛亮“限制使用”。其次是用人不当。刘备率大军入西川,进攻益州形势不利,作为军师的庞统战死落凤坡,而刘备亦

20、被围困在涪关,锐气新挫,并不出战,派关平往荆州请军师诸葛亮,并教诸葛亮“自量才委用”镇守荆州之人。当时诸葛亮已度知刘备之意,听从了他的意见,遂令关羽攻打樊城,关羽居功轻敌,违背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原则,结果樊城未拿而荆州失守,关羽亦败,被东吴杀害。进一步深思之,刘备之所以将镇守荆州的重任委以关羽,与他们桃园结义之情不无关系,此时亦未参谋诸葛亮之见,可见刘关张私交远甚于与诸葛亮的关系,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身为军师的诸葛亮完全能以自己的计谋决定留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但却随了刘备意,同时也没考虑到加强荆州的防守。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竟让从未亲自单独领兵打仗的马谡当北伐先锋官

21、, 守街亭这一战略要地。马谡自幼熟识兵书,知识渊博,善于宏观思维,是一位很有战略头脑的人。然而,一个精于运筹谋划的战略谋士,未必能上前线当好指挥官。刘备在临终时对诸葛亮叮嘱过“朕观此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诸葛亮仍然任用马谡为街亭战略主将,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舍水上山,致使街亭失守,蜀国元气大伤,形势发生关键性转折。诸葛亮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诸葛亮态度固然相当谦虚,但“授任无方,明不知人”也是客观事实。第三赏罚不明。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违背了事先立下的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按理本该处斩,只因

22、刘备求情,加上诸葛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于是就饶了关羽,立下的军令状如同儿戏被搁置在一边不加理会。同样,对待街亭失守的马谡,如果给他做更适合并能充分发挥其长处的工作,让他出谋献策戴罪立功岂不更好?被诸葛亮誉为良才的李严在刘备入蜀时屡立奇功,有怨言的蜀水校尉廖立,上庸失守后投刘备的刘封均被诸葛亮或废为平民,徙梓潼郡,或废为庶人,徙之汶山,或被杀。参军蒋琬进劝诸葛亮:“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士,岂不可惜乎?”同时没有后续人才,以致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被动局面,可谓蜀汉的悲哀!第五章 军事失策魏蜀吴三国尤其是蜀国与吴魏两国实力悬殊过大,全国十三州

23、,蜀汉仅占一州,无论从兵力和人力还是经济实力各方面看魏国比蜀国都要强。众所周知,战争是人力、物力、智力的较量,而魏蜀两国人力、物力如此悬殊,智力又不相上下,蜀国是不存在客观取胜的形势的。无怪乎司马徽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说了:“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其中即暗含了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六出祁山,从北定中原复兴汉室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魏蜀两国实力相差悬殊,而且又未能抓住战机。(第92回)大将魏延献计:“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襄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诸葛亮以“此非万全之计

24、也”,并不采信魏延所献奇袭子午谷之策,以致后来司马懿也不无遗憾地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恐有失,不肯弄险。”致使诸葛亮六伐中原,无岁不征,未能有克。荆州丧失后,诸葛亮仍然两路出兵伐魏,企图以钳形攻势夹击曹魏,以劳待逸,此举在对方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下没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最终在凄怆的氛围中抱恨遗世!第六章 结论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历史小说的楷模,在艺术上有开拓之功。其典型塑造的方法对我国其后的长篇小说都有启迪和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历史小说创作影响尤大。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对增强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力量具有重大意义。诸葛亮这个

25、忠贞、智慧的艺术典型比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理想、更具有普遍意义,使人认识到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群众反对分裂追求统一、反对暴政追求仁政的时代精神。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符合美的辩证法。作者歌颂美化诸葛亮,但也写出他的美中不足:错用马稷、包办代替、不听魏延奇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正好说明作者是写活人而不是写完人。诸葛亮的悲剧尽管是客观形势使然,也跟他的美中不足有关。他虽然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病逝五丈原,但人们却更加钦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更加为他叹惜,也更加欣赏他的美。 总而言之,诸葛亮这个忠贞、智慧的典型是不朽的。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的成功经验对今天历史小说具有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我们有必要加以研究和总结,更好地继承这部古典名著的艺术成就。参考文献1.罗贯中.三国演义M.毛宗岗,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2.杨国强.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的功过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6).3.王立言.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J.中川古籍出版社,1985.- 8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