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鸟郑州登封市君召乡初级中学 董书珂一、学习目标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2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3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4关注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二、教材分析鸟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本章教材的内容是按照进化的大致顺序,以各个动物类群中的代表动物为主详细介绍,以动物类群中的其他动物为辅简单介绍,分门别类依次介绍各个动物类群,大致呈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本节内容安排在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一节内容之后,呈现了鸟是比较高等的脊椎动物类
2、群,而且体温相对恒定。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中了解了流线型与阻力的关系,在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以人体为例学习了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和能量的关系。因此,在分析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并结合教师提供的新资料,引导学生从飞行需要具备的条件着手,依次分析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是如何应对减少阻力、克服重力、提供动力和保持体温等问题的。在学生尝试给出答案后,追问“这样就足够支持飞行了吗?”直到讨论得出全部知识点。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某生在参加生物考试时遇一难题,题中要求通过观察图中鸟足推断该鸟的生活环境。该生百思不得解,遂大怒,愤然离场。监考教师
3、大喝:“你!哪个班的?”该生卷起裤腿到:“你自己猜呀!”出示鸟足图片:请问根据鸟足是否对其生活环境作大致推断呢?学生观察并思考鸟足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吸引学生关注,并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并激活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已有相关知识,促使学生思考相关内容。新课教学多种多样的鸟鸟的主要特征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向各组分发教师课前备好的各种鸟类的鸟喙、鸟足的清晰图片。观察与思考:请学生观察图中涉及的鸟,比较不同的鸟类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分析并尝试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的关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参考课本中表格认真观察分析鸟喙与鸟足的特点,鸟的食性和生活环境,思考鸟喙与食性、鸟足与生活环境之
4、间的关系。总结上述分析,将鸟大致分类。初步认识鸟的多样性。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1提出问题:上述这些鸟除了有各自适应的环境不同这一特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思考、相互补充并回答。引发学生思考鸟类的主要特征。2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思考:(演示)当你将一张薄纸扔向空中,它会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地心引力对它的吸引。如果你把纸的形状改变一下,叠成一个纸飞机,扔向空中,形状的改变使纸飞机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小,而且手的投掷给了它一定的推力,因此纸飞机能飞一段距离才落到地面。这对你探究鸟的飞行有什么启示吗?学生分析原因并得出飞行需要
5、适宜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动力。将问题引导到飞行的要素:减小阻力,具有动力。3组织讨论鸟的外部形态:指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标本,观察鸟的外形,分析体型与飞行的关系,鸟翼对飞行的意义,羽毛的作用,完成讨论并分享鸟的外部形态与飞行的关系。分析得出:1流线型的体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2前肢变为翼,翼附着羽毛,宽阔呈扇形,扇动空气可获得飞行动力。3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减重。培养学生结合现有知识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4组织讨论鸟与飞行相适应的其他特征:(1)提出问题:如按照上述分析为人类打造相应的流线型外衣并按照比例安装羽翼,人是否能飞?飞行还需要哪些结构和功能支持?(2)出示鸟骨骼标本。指导学生
6、观察鸟愈合的头骨、口中无齿、骨内部中空。指导学生观察胸骨和龙骨突的位置。出示文字资料:鸟骨骼占体重约5%-6%,人骨骼占体重18%。鸟的胸肌占体重的1/5,人的胸肌占体重1/120。(3)出示资料:据记载,世界上鸽子飞行最远的纪录是英国威灵顿公爵的一只信鸽创造的。这只信鸽从非洲西部海上空起飞,经过55天的飞行,当它飞到伦敦离巢只有1.6 km地方时,耗尽体力死去。它飞行的路程估计有10000 km。 提出问题:鸟类是如何保障飞行时的巨大能量供应的?(4)提供视频、文字等资料循环系统:解剖家鸽的心脏,可以看到已完全分成了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想一想跟鱼和爬行动物相比,家鸽的血液输送氧气
7、的能力如何?蜂鸟心脏占体重的2.37%,飞行时心跳达每分钟600次;而人心脏占体重的0.42%,心跳约每分钟70次。想一想鸟的这种心律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如何?呼吸系统:出示肺与气囊的关系模式图和气体交换模式图,研究家鸽的气囊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当家鸽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又经过肺而最后排出体外。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那么这种呼吸方式提供的氧气量如何?消化系统
8、: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1000克肉。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1.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这种消化提供的能量如何?巨大的食量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吗?学生进一步思考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1骨骼轻薄、中空、坚固。支持身体、减轻体重。2高高隆起的龙骨突扩大胸肌的固着面积。3发达的胸肌为振翅提供强大的动力。回忆已有知识思考能量从哪里来?食物中的能量需要哪些系统配合才能释放出来?得出结论;需要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的配合。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1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利于获得足够营养,满足能量供应。直肠短,粪便随时
9、排出,利于减轻体重。2鸟具有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气囊辅助肺进行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气囊还可减轻身体比重。3鸟的心脏占体重的比例大,心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保障物质运输,满足能量供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探究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理解鸟类的体形和骨骼肌肉对飞行生活的适应。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和数字分析能力。5体温恒定:寒冷的冬天,我们在户外通常是见不到蛇等爬行动物的,但是鸟类却可常常看见,这是因为鸟是恒温动物。讲述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提问体温恒定的意义。学生讨论得出: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锻炼学生通过理解概念进行分
10、析推导的能力。6生殖方式提问:鸟类的生殖方式及这种方式的意义?回答:通过产卵繁殖,有卵壳保护,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结合已有知识进一步理解鸟分布广泛的原因。提问:如何自然界没有鸟类,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学生思考交流,完成海报制作。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对鸟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了解。课堂总结请同学梳理知识总结鸟类特征。1体表被覆羽毛。2前肢变成翼。3有喙无齿。4有气囊辅助肺呼吸。总结归纳,提炼重点。五、 评价反馈1湛江鸡在广东饮食界享有盛名,下列选项中属于鸡的主要特征是()A胎生 B变温动物C前肢变为翼 D体表覆盖有鳞片2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动力主要来自()A四肢B胸骨C胸肌D羽毛3(2014成都中考卷)家鸽的主要运动方式为()A奔跑B跳跃C飞行D爬行4(2014内蒙古赤峰中考卷)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里能贮存气体并且能够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5(2013-2014内蒙古赤峰松山区联考卷)观察下图,总结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观察图中所示,鸟的身体呈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2)观察图中所示,鸟的前肢变成,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适于搏击空气振翅高飞。(3)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可提供飞行的动力。六、任务布置: 请大家课后收集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相关资料,制作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