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 塔 路 小 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备课教案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陈旻 20132014 学年度 第二学期 语文 科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教学班级三年级二班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上课日期2014.2.25每周节数7 节总授课节 数140 节考试次数 1次周次时 间预定进度页 数实际进度出入原因起讫起讫12月25日2月28日第一课、第二课1723月3日3月7日第三课、第四课、语文园地一81733月10日3月14日第五课、第六课、第7课182743月17日3月21日第八课、语文园地二283353月24日3月28日第9课、第10课、第
2、11课344463月31日4月4日第12课、语文园地三455174月7日4月11日第13课、第14课、第15课526384月14日4月18日第16课、语文园地四647194月21日4月25日第17课、第18课7279104月28日5月2日第19课、第20课8085劳动节115月5日5月9日语文园地五、第21课8692125月12日5月16日第22课、第23课、第24课93101135月19日5月23日语文园地六、第25课102107145月26日5月30日第26课、第27课、第28课108117156月2日6月6日语文园地七、29课118124端午节166月9日6月13日第30课、第31课12
3、5132176月16日6月20日第32课、语文园地八133138186月23日6月27日复习196月30日7月4日复习207月7日7月11日测试进度合理 教导处查2.23总的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语文学习启迪学生思想,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现代和思想和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对学习汉字有比较深厚的兴趣,养成初步的主动识字习惯。认识217个生字,会写字179个生字。3.继续学习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能用毛笔描红。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文,初步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学习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6.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在意。通过阅读能力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教学重难点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初步养成读书看报习惯,收藏并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2.在理解语句、感知文意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思想与感情,初步拥有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并乐于分享。3.继续学习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
5、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而要,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5.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就不理解的问题向人请教。学习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学习简要转述。能转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能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7.能逐步从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善于积累的习惯,夯实基础知识。2.重视培优补差
6、工作,实行“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使全班学生能共同协调发展3.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创设新颖灵活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4.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衍生书本知识到生活中去,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将语文学习与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结合起来,提高表达与写作的兴趣。6.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相互促进。 目标明确 教导处查 2014.2.25单 元 教 学 目 标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
7、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
8、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课题1.燕子第 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
9、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教具准备燕子剪影板书设计1、燕子燕子春天一身羽毛细雨一对翅膀凑微风一个尾巴柔柳( )草_( )叶_( )花_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一、导入新课。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燕子这篇课文,就是写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那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怎么美呢?二、先来仔细看看燕子。1.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2.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听教师读、删减比较。3.讨
10、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删,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5.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6.口头缩写示范朗读说说理解7.朗读: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三、赏析句子出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四、朗读。感情朗读文中优美的句子,小组派代表进行比赛。生生评价五、作业。思考:自己最喜欢燕子是什么?浏览课文,选 读自己喜欢的1-2两个自然段,初步品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进行比
11、较:课文中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方面?而翠鸟中又为什么只写翠鸟的小爪、眼睛和嘴?(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深入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小组交流,反复朗读,想像面面,体会情感。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初读了课文,体会了文章优美的词句,感受了作者的用词特点,通过教师的导语,练习了感情朗读,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铺垫。同时燕子可爱灵巧的形象,给学生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课题1.燕子第 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
12、感情。教具准备 课文图片板书设计1、燕子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掠倦了落唧的一声 几痕细线 沾 几个小黑点 荡漾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理清层次,练习背诵。进行缩句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句子主干。一、课文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雨、风、柳、草、叶、花。二、出示图画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三、逐个比较,层层添加。四、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下面一句中,哪一个词把小燕子这种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五、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这告诉我们燕子是什么鸟?(候鸟)六、理清层次,练习背诵。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
13、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练习背诵小组派代表比赛背诵进行鼓励七、花儿、草儿赶来了,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呢?(释:生趣)八、读第3段,想像一下燕子飞翔的情形。指明交流九、缩写句子。十、找出描写燕子飞行轻巧敏捷的词句。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十一、小结朗读。十二、作业。思考: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下面一句中,哪一个词把小燕子这种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花儿、草儿赶来了,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呢?(释:生趣)教学反思 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师生共同体会了作者的用词特点。课下我让学生模仿燕子的外
14、形描写,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大部分学生用词比较丰富,写出了动物的外形特点。一部分学生还得多练习。课题2.古诗两首第 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重点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通过图画,吸引学生学习进行表达,进而理解古诗。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
15、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三、逐句解释,理解美1、范读全诗,学生试画节奏线。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4、析句: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师生交流。四、赏境诵读,抒发美。1、教师诵读,
16、配上音乐。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3、生比赛朗诵。 评比五、小结学法六、布置作业抄古诗试背 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学生背古诗。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布置作业抄古诗试背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教学反思 这首古诗的重点是理解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首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一起讨论关键字的理解,效果较好。课题2.古诗两首第2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
17、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2. 背诵古诗。重点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含义,谈自己的体会,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以读代讲,便于学生理解。(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
18、意。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理解诗句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
19、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四、背诵古诗。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理解古诗时,我尝试加入了诗人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理解文字意思的基础上,更能明白诗歌蕴含的深意,加深了学习印象。课题2、古诗两首第3 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两首古诗,并进行默写。2、 指导书写生字。重点难点 默写两首古诗。教具准备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
20、千红总是春。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进行积累。(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识字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
21、”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三、书写练习。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生字书写时,强调偏旁的练习。 给生字进行扩词,在强化字形的同时练习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默写两首古诗,在练写了生字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默写出两首古诗,但部分学生仍出现粗心,有错别字的现象,如“似”和“泗”不分,“裁”字左下部的“衣”字底写成了“木”字底等,说明学习仍不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案详实 教导处 语文教研组 2014.2.25课题3、荷花第 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
22、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 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教具准备板书设计3、荷花叶圣陶 闻到清香 观察形状 欣赏姿势 荷花 色彩美 茂盛 活 想象情景 回到现实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关键词语。梳理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一、引题。1.板书课题,读题。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二、指导学生
23、按顺序观察荷花图。1.观察荷花的外形,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2.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
24、就闻到花香。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五、总结学法。1.回忆旧知:我们学过风筝,属于什么课文。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结合图思考: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渗透学习方法: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
25、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课题3、荷花第 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教具准备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在研读课文时,渗透阅读方法,体会文中关键词句。抓住
26、关键词语,体会荷叶的外形。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体会学习方法。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1.精读第1部分。(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4)质疑: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
27、“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5)练习:刚开的白荷花()。全开的白荷花()。将要开的花骨朵()。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2.导读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2
28、)“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3.自学第4、5自然段。(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我”变荷花的情景;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风过后蜻蜓、小鱼告诉我)(3)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
29、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提导书写生字。五、作业: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教学反思本文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
30、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适时进行了说话、写话训练。课题4、珍珠泉第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板书设计4.珍珠泉位置泉水泉水涌动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泉水(绿、深、清)水泡(扑哧一笑、彩色的珍珠)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
31、二次备课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梳理课文内容。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1)配乐教师范读。(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二、自读课文1预习课文(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
32、?读后说说体会。创设情境发展想象,描述珍珠泉的美景。在朗读比赛中,随机指导朗读方法。教学反思珍珠泉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节课,我重点抓住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的描写做文章,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产生更深的印象,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课题4、珍珠泉第 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板书设计4、珍珠泉 旅行团 欣赏美
33、景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以旅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学习课文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7.
34、教师小结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让学生加入导游词,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充分交流,在理解水泡的特点时,我进行了重点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明白“珍珠泉”这一名称的缘由,突破了难点,进而体会珍珠泉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课题语文园地一第 1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重点难点 表达要有调理,讲清景物的特点。教具准备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家乡的景物地点特点表达感情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激发学生介绍家长景物
35、的兴趣,并指导方法。口语交际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出示范文资料,生读资料。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板书)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组内其他人可补充。其他听众点评或提问
36、。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在学生介绍家乡时,可以指导学生讲讲最吸引人的地方,如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教师深入薄弱组内进行指导。教学反思 由于课前进行了布置,绝大部分学生的资料都准备的较充分,有的学生还配上了精美的图画,但在交流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过分依赖资料完全只是念稿子,并不吸引人;有的学生声音太小,后面的学生听不到等。口头表达能力亟待提高。课题语文园地一第 2课时课型习作教学目标1、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能按一定的顺序,做到语句通畅、有条
37、理,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习作指导题目:家乡的景物要求:讲清特点讲究顺序表达感情展开想象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激发学生介绍家乡景物的兴趣,并指导介绍方法。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师:小朋友,通过上节课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 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提出习作要求讲清特点讲究顺
38、序表达感情展开想象三、自主习作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家乡景物的相关资料等,充实文章内容。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当堂完成了习作,效率较高。但个别学生对于家乡的景物并不十分了解,内容不够详实,没有完成。课题语文园地一第3 课时课型习作教学目标1.修改习作:要求语句通畅、结构合理、介绍景物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并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习作字数不少于300字。3.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重点难点 按照要求修改习作。教具准备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习作修改内容结构写作顺序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修改习作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