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单元课标解读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快乐幸福。在快乐的生活里,大家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去体会作者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初步养成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的习惯。1、我们的民族小学主备 孟惠妮 审核 谭腊元教学要求: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
2、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课前鼓励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锻炼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2、自学生字词,试读课文。3、感知课文内容,指导书写生字新词。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
3、”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民风民俗”资料。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补充资料。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通过跨于课内外的“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他们既可以获得课文学习的经验背景、知识,又锻炼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风情、景观又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揭示课题。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
4、,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配乐,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三、整体感知,自学生字新词。1、顺势切入,初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组间合作,趣味识字。(1)学生自读课文,并将含有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2)小组或同桌之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新词。教师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
5、词,正音、巩固。鼓励学生温馨提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方法理解词语,教师适当补充:“傣族”的“傣”字应读(di),不要读成(t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ng”(3)指名读,正音。(4)开火车练读、做游戏巩固字词。3、学生试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5、巩固字词,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先让学生自主发现交流,教师再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要注意右边的构成。“雀”:“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中间
6、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3)学生写字。6、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7、合作探究: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可以让学生用具体的句子来说明)8、引导学生简单说说课文围绕“我们的民族小学“写了什么?(指导学生先分段概括,再综合起来说主要内容。)四、学生质疑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请把自己的问题写在教材的相应位置。教师巡视时注意梳理学生的疑问:预设一:词语“穿戴”是什么意思?这时老师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2、3句来指导学生结合语境的方法理解该词:就是穿着、打扮的意思。学生初步接触联系语段来理解词语的方法。预设
7、二:孩子们很好奇“民族小学上课时和下课时,为什么会有许多小动物去看呢?我们上课为什么没有呢?” 老师要引导孩子读文,这是一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那里有山坡,就会有山、森林,自然会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咯!五、生讨论交流、归纳整理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2、课文是按上学的路上( )( )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 【这样帮助学生理清课文顺序,潜移默化的学会归纳主要内容】六、检测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加深感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积累语言。4、布置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
8、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进行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读读品品,加深感悟1、轻声读第1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2、学生合作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点评后再指名练习。)3、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4、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
9、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5、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6、想象描述。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画面?学生想象描述,并朗读有关句子。7、交流感受。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营造与课文内容相
10、适合的情境,回应导入时“假想参观”,既引导学生自然抒发对民族小学、对美好的学习生活的赞美,又首尾衔接,自然作结,使教学过程圆合无缝。】3、抒情齐读这一自然段。二、细读课文,合作展示重点句子理解(或理解词句)1、读一读,比一比。“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早晨,从四面八方,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哪一句好表达效果好?好在哪儿? 【先让学生自由的谈自己的看法,由此让学生感受怎样写才能使语句具体、生动。逐步认识排比句的特点】2、找句,读句,品句。 (1)像以上特点的句子文中还有,你能在文中找到并划记下来,我们好好读读,再谈谈
11、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课文写孩子们上课、下课的情景时,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们的表现呢?三、归纳整理,升华情感1、民族小学给大家留下了美丽、和谐、团结以及充满活力的印象,那由此我们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呢?生自由倾诉,并鼓励找到流露情感的句子读读。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3、试试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四、检测训练1、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还可以画图画,以后我们再来交流。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3、可以把心中的民族小学用你的彩笔勾画出来,试试吧!五、交
12、流收获板书设计不同民族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课情景 (美丽和谐、文明团结) 下课情景 教学后记: 2 金色的草地主备 刘亚军 审核 谭腊元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2. 理清课文层次。一、提问导
13、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见过的草地是怎样的?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播放动画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好方法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展示:(
14、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讨论交流,归纳整理1、 合作探究: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课文,并划记出相关句子。 2、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感受句子的美,可有小组讨论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拢。早晨,花朵合拢
15、时,它是绿色,草地也是 绿色;中午,花朵 张开时是 金色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 合拢,是 绿色,草地也是 绿色的。四、检测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 合作探究,感悟课文内容 2 读悟质疑,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一、复习引新,激趣导入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 2、课文向我们呈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3、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吧。二、自主探究,读悟质疑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2、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1)
16、默读第三自然段,填一填:作者先写发现( )再写发现( ) 出示早上草地变化的句子谁来读读?分小组读,评议,再指名读。(2)中午、草地颜色又是怎样变化的? 师:多有趣呀!这草地居然会变戏法。想想看看吗?(课件演示草地颜色的变化。)学生观察后,自由畅谈感受。 (3)把1、2句连起来读读吧!师:草地会变颜色引起小男孩极大的兴趣,他开始仔细观察。他又有什么发现?指几名学生读,相机评议,读出小男孩喜欢观察、善于发现,读出傍晚蒲公英的神奇。 (4)老师和男、女生合作读这三个句子。 3、质疑: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问题: (1)如果作者不是很早去钓鱼,会有这么有趣的发现吗?(2)草地的变化
17、是不是也和太阳有关了?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草地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男孩可是个有心人呀!我们跟着他去找找答案吧!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1)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小组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2)词语质疑,组内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哦,原来是这样. 合拢”。一句(2)结合手势理解词语“合拢”、“张开”。 指导朗读,读出蒲公英的有趣(3)利用课件再现蒲公英开合特写情境,理解词语“攥”。 指导读好“张开时.成了绿色的。”一句。 指名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4)出示“清晨.变成金色了。”一句 师语言渲染,学生想象画
18、面。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评议读。读出草地的美丽。4、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句说话。齐读蒲公英花瓣开合的三个句子,加深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5、师: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和老师一起读读吧,能不看书更好。6、师:在小男孩的带领下我们弄清楚了草地变颜色的秘密。谁来夸夸小男孩?四、激发情感,体验乐趣正因为小男孩这么喜欢观察,他和蒲公英交上了朋友。我们一起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吧!思考: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五、回归整体,升华感受今天我们和小男孩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知道草地颜色的变化是由蒲公英的开合引起的。让我们把文章从头到尾连起来在读读吧!六、 检测训练我把下面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
19、?你想抄哪些?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七、畅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后记:3 爬天都峰主备 刘亚军 审核 谭腊元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教学难点
20、: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疏通生字词。 2,把握课文大致内容。 3,理清叙述顺序。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师简介黄山天都峰。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
21、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5.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3)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三、通
22、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合作探究,归纳整理1.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写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突出描写天都峰的这些特点呢?2. 我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五、检测训练六、小谈收获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品味重点词句内容。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
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
24、生了怎样的变化。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 学生读书圈划。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25、。多媒体出示思考题: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五、合作探究,归纳整理1.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2.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
26、情,但是他们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说说原因吧!六、检测训练,小谈收获七、课外延伸,培养能力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板书设计:教学后记:4* 槐乡的孩子主备 谭腊元 审核 谭腊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
27、中,什么是让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情?你们有没有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感觉到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1从“*”认识略读课文2略知学习方法:通过读导读提示,明学习要求,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三、初读细读,感知理解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2再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
28、要讲了什么事?(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4)预设问题:槐米是什么长什么样的?学生可能问,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后,怎样去卖,怎样攒到钱的了?他们那么热的天去采摘槐米,大人们放心吗?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
29、,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五、归纳整理 小谈收获1.我明白了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还掌握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2.这节课你们感受到槐乡孩子的可爱,能对比你们现在的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六、检测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一主备 谭腊元 审核 谭腊元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
30、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4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完成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课前导入,明确交际内容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二分小组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
31、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三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共同评议。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
32、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四,作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中有趣或高兴的事,也可以写写其他的事。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一,导入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二
33、,明确目标,讨论归纳习作要求。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三习作构思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34、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五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六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第三课时课时目标:习作讲评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教师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二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三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四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五
35、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回家后读给家长听,分享快乐。第四课时课时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和积累的能力。一,我的发现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二,日积月累(一)、读读背背1古代
36、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理解诗句的意思。5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6竞赛背诵。(二)、读读认认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初步认识字的形旁和声旁,以及它们代表的不同作用。4齐读巩固。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三)、展示台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2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三、作业:背诵古诗,抄写生字。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