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24673 上传时间:2025-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物理 实验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姓名:_班级:_考号:_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该物体的长度是_cm。2、(1)图中,木块A的长度为 cm。(2)图表示一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 3、衡衡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 (填“高”或“低”)。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

2、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 ,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 ,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 (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4、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

3、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5、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6、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7、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

4、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影子长度Lcm3015107.5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_ 8、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

5、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表一(空气斜射入水)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的正弦sini(102)折射角的正弦sinr(102)入射角的余弦cosi(102)折射角的余弦cosr(102)123.017.539309295236.026.759458189351.036.978606380表二(空气斜射

6、入玻璃)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的正弦sini(102)折射角的正弦sinr(102)入射角的余弦cosi(102)折射角的余弦cosr(102)423.015.039269297536.023.059398192651.031.378526385(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

7、出的初步结论是:_。(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_;(b)分析比较_。9、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空气中的入射角i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m

8、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3)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 (A/B)这一侧观察;(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11、图17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

9、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_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 的高度大小。1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

10、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13、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 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 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 i,说明 (2)如图乙,把半

11、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 ,说明 14、观察图所示的两幅插图,甲图显示的是_现象,它说明了_。乙图探测的是_。为了让这个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采取的方法是_。15、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 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 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 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

12、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_ 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_的。1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在B点位置放的是_,在C点位置放的是_。17、我们准备通过实验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用的器材有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凸透镜及相应的支座针对实验的过程,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或回答问题:(1)实验中,要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及光屏中心三者在_,这三者放在中间位置的应当是_(2)为了完整地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透镜焦距为f,则蜡烛应放在凸透镜前物距u分别是:u=2f、u

13、=f,以及u2f、_、_的三个区间内;(3)实验中我们首先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实验当天是阴天,如何借助上述器材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18、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的实像。参考答案1、1mm(或0.1cm) 4.584.62均可2、(1)3.25;(2)26 .3、(1)高 信

14、息 (2) 振动 频率 慢 快4、慢;低;快;高;频率;5、塑料球被弹开;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把叉股的振动放大。6、(1)能(2)声音变小(或听不到声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7、(1)光源的高度越高,影子长度越长.(2)减少.(3)保持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把点光源A从图中 向右移动.8、(1)1、2与3(或4、5与6)(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当入射角相同时,玻璃中的折射角较水小。(4)(a)表一或表二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两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同一种介质时,入射角

15、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一个定值;(b)表一和表二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两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不同的,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这个比值较大。9、(1)入射角为00,折射角也为00。(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3)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10、(1)确定像的位置(2)2 重影(两个像距离太大或产生两个像) (3) A (4)虚像11、(1)2、(2)不恰当,因为实验只测了一组数据,有点特殊(3)像与物12、较暗 蜡烛B 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 B13、(1)等于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

16、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14、光的色散 太阳光由7种色光组成(或太阳光是复色光) 红外线的热效应 将温度计玻璃泡涂黑15、(1)10cm;(2)同一高度;(3)缩小 照相机;(4)凸透镜左侧30cm处(原来蜡烛) 可逆.16、答案:光屏 凸透镜 蜡烛.解析:屏上成的像是实像,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17、(1)同一直线上;透镜;(2)uf;fu2f;(3)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好蜡烛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的位置,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逐渐将透镜远离蜡烛,同时改变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就是该透镜的焦距.18、上右放大第 8页,共 8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