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w Generation 203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教学实践 G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郑楚凡 高春玲(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 116029)摘 要:研学旅行是以立德树人、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我国愈发重视素质教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研学旅行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要,以新型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就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上的问题展开论述,并结合问题尝试提出改进对策,推动研学旅行进步发展。关键词: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生
2、的综合发展尤为看重,素质教育、双减政策逐一推进、落实,在新型育人目标的需要下,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教育、文旅等各界重视。我国研学旅行仍处于发展阶段,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会影响研学旅行的前进与发展,因此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把握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为推动其良性发展提供建议与思路。一、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基本内涵(一)研究现状及基本内涵 自 2016 年 12 月教育部等发布关于推荐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研究一直停留在与地理相结合的重游轻学层面1。例如,谭新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了高中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2,施肖梅通过调研,立足于探讨高中
3、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维构建模式,提出了今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发展意见3,高月从宏观层面和设计理论两个角度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总结4。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将研学旅行与高中地理相结合从而开展研究,且都为硕士论文。在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献中,硕士论文的占比约为 70%,这个数据表明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5。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定义是:“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
4、织形式和组织结构”,认为“课程设计的广义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6 2017 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7综上,本文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界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特征归纳为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8、教育性9,其中教育性应占主体地位,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价值。笔者认为研学课程设计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把握住研学课程的特点与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旨在让学生“走出书本、边游边学”,回归社会与自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知行合一、探究知识、锻炼技能。(二)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
5、概览 自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到 2020 年 12 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系列会议的召开即我国劳动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10研学旅行课程的发展引起国家、社会和地方广泛的重视。推进与完善研学的部分相关政策如下:教育部为规范、推进研学发展,制定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服务合同;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
6、政部等 8 部委制定 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中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教育部:关于 2021 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支持营地、基地评议结果的公示中指出2021 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拟支持安康盛丰源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平利县盛丰源食品有限公司)等 20 个基地、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 32 个营地开展校外研学实践活动。11从以上国家政策的出台和相关扶持、社会文旅各机构大力支持,地方各级严格落实都证明了研学旅
7、行现如今向着长远、良好的趋势发展,并且受到各界和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二、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问题(一)典型案例 近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将劳动教育融入研学旅行。番禺某小学组织六年级学生到内蒙古草原开展“寻找醉美草原”研学旅行是研学中嵌入劳动教育的典型案例,其设计将研学计划划分成各个劳动任务组织学生完成。例如野炊比赛、篝火晚会等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准备材料、动手搭建舞台等,学生需自主讨论、制定活动方案,且研学即将结束时举办劳动交流分享会总结12。分析此案例能看出,上述课程设计能凸显出的优势是将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融合地非常好,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
8、同时也暴露出现今研学旅行存在的普遍问题:研学旅行的活动任务设置过多,每一个活动从制定计划到实施都很精彩,但忽略了活动与活动间的衔接,换句话说,每一个活动太过独立,没有做到层层递进,将研学活动整体割裂;研学内容与学校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模糊,整体设计更倾向于一次实践旅行体验,没有将研学当作一门课程设计。(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问题 目标是课程设计之本,亦为课程内容的指导方向。研学旅行又以立德树人、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当前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研而不学”、“学而不研”、“不研不学”的现象13,反映出目标设计得不充分,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剖析:基于学生,课程目标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生自身需
9、求为依据 New Generation 204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教学实践 G 编制,课程规划要以学生为主体。当前的目标设计缺乏对学生兴趣、需要、认知情感与个性化培养的考量。学校和研学旅行机构调查学生需要较有难度14,这就导致目标往往忽视各年龄段学生真正需求和兴趣;集中食宿、集体管理的形式又导致无法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与成人有很大不同,目标设计虽明确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但大多未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和情绪情感发展;基于社会,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目标实施最终落脚点应在服务社会。但目标之确立
10、不能完全依赖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需求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二。一是依托于社会需要的目标过于理想主义和泛化,实则应有所抉择,筛选出最基本、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都需要继承的最根本部分。二是目标设置没有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盲目跟随社会研究;基于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目标最基本组成部分。目前目标设置皆倾向于“重知识,而忽游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也应以游学为载体实现。目标往往容易过专业化,轻视教育的一般功能,导致学生真正收获并没有预期的美好。学校所学学科知识与研学旅行设计没有做到连结、不能相辅相成,亦是当前问题之一,研学旅行的形式新颖,采用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但学科知识若能渗透其中
11、,二者将相互融合,相互成就。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表现的具体化,是课程实施依赖的“脚本”,更是课程设计诸多问题出现的聚点。本文将其归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内容与目标不契合问题。“研”与“旅”二者缺一不可,当前存在目标导向清晰,但内容与目标不匹配,内容只考虑丰富多样,却忘掉了“本心”。这样即直接促使目标无法达成预期效果,研学和游旅在内容设置上不平衡等问题。其次,研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动机,学生收获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15。内容设计老套、单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而当前存在的更大问题是内容上看似华丽丰满,但根本未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只是设计者的“自我感动”;再次,研学
12、活动内容繁杂,选择不当。研学旅行内容设计大多是依托于活动和游览,当前存在行程看似安排紧凑、学生“忙得不可开交”,而内容实质零散,不成体系,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是琐碎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小目标,但实际无法联系起来达到整体的目标规划。结果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将知识与知识间产生连结,无法内化到自己的经验当中,即使活动再丰富也不济于事。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走出书本却不与书本根本断连,是能服务于学生终身成长的价值。我始终认为研学旅行要同学校学科教学融合。现阶段,多数研学旅行都是以专题形式开展,有特定的活动主题,不论是红色专题还是生态科普等,最多只是在参观活动时对学校课本“提
13、上一嘴”,与其学校中所学的学科知识几乎是断裂的、不相联系的,既没有在学校中将研学旅行拿出做范例,也没有在研学旅行中渗透学科所学;最后,研学内容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意义不理想,先前已提过,研学旅行最终要为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而服务,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对促进社会经济、教学形式拓展等作出的贡献不可否认,多数研学旅行也根据当地特色开展专题研旅。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目前研学旅行发挥的价值还不够,不论对受教育者而言,还是学校、社会来说,它的意义并不如预期之理想。研学旅行的实施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核心。近年,我国中小学的研学旅行仍处于经验不足的起始阶段,观念片面、师资短缺、监管不足等问题最为突出。我国中小学不论家长还
14、是教师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家长看重成绩与排名远远超过对学生本身受益和成长的重视,这就会导致“教学跟着考试走、教师跟着考试教”、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人格养成的问题。对研学旅行的认知无异于平日的春游、秋游等日常活动,甚至认为研学旅行没有意义、费时费钱。这种观念的片面往往导致研学旅行不受重视、不能紧跟政策和目标实施;理论素养充足、经验丰富的综合型教师是实施研学旅行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普遍欠缺专门对研学旅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16。研学旅行的实施需要专业的研学旅行教师即综合型教师制定课程目标和主题、课程设计以及对实施过程中对总体的把控。而现实中学校教师通常有繁重课业任务,无法或不愿
15、对研学旅行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学习。由此,综合型师资及专业的研学旅行导师的欠缺不利于研学旅行发挥其最大价值,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习;研学旅行的机制尚不完善,对研学旅行的监管仍存在诸多不足。监管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但现实中的研学旅行的实施通常未能受到各方的有效监管。学校以及文旅机构往往更多侧重于关注学生安全、活动地点和资金等支持,无暇顾及课程目标实施的情况、是否发挥价值。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总体的描述与信息反馈,为课程改进与实施起推动促和进作用,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主要存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三方面问题。多数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评价标准不够具体明确,大多呈现笼统抽象层面,评价内容往往是研学旅行在实
16、施中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收获很难通过现阶段的评价反馈出来,且其评价方式多于应付流程,缺乏过程性材料的记录与评价,缺乏引导学生自行反思的环节等问题,能看出部分学校及教师不够重视研学旅行。(三)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改进对策 一是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研学旅行课程的主体,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学生自身需求、身心发展需要和兴趣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学生提出课程主题目的地、制定目标内容、考核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学旅行、自发学习完成任务。以学生为本位,从兴趣出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天性,在“玩”中学,在“学”中发展,在实践中进
17、步、在反思中成长。二是研学旅行要与学校课程整体融合,实现综合育人价值。当前多数学校逐步将学科课程与研学旅行关联,但仍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是部分偏重学科任务实施,丧失研学旅行本质,二是不重视与学科结合实施,对研学旅行存在认知偏差。能否进入课程是研学旅行得以持续发展并走向精品化的关键环节,对这一点教育内部和外部都是高度认可的,将研学旅行与学校整体课程融合是从“五育并举”维度出发,站在综合育人高度,以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结构框架之内,加深与学科课程整合,体现课程整体性17。三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改革评价管理机制。教育技术与资源丰富多样,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为研学旅行服务。图书馆、
18、互联网是重要研学旅行资源,学生可在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后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源收集与活动方案制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同学生展开主题班会、反思评价等活动。研学旅行的评价管理机制是首当重要的部分。研学旅行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布置表现性任务,同时利用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实践中的获得的成果等材料,在课程结 New Generation 205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教学实践 G 束后通过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方式综合总结研学旅行,教会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教师记录过程,
19、最后综合总结,反复推进改革评价管理机制,给学生空间,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所获,最大化发挥研学旅行价值及功能。结语 国家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对研学旅行的实施和改进起着重要影响意义。研学旅行是以立德树人、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应时代和政策发展,是新型教育模式,弥补我国传统教育之不足,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具有极大发展潜能和前景。但研学旅行仍在发展路上前行,其研究和实施需要不断改革前进,以中庸之道,向着与学校课程融合的方向发展和完善。参考文献:1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12-18.2胡森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
20、书.课程M.江山野,主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 要 的 通 知 EB/OL.(2017-09-27)2020-10-20.http:/ 年研学行业政策G/OL.(2021-01-29)2022-02-12.http:/ 7中国研学旅行网.研学春游在开化丨带着劳动趣研学教 育 部 门 发 布 经 典 案 例 劳 动 研 学 学 如 何 做?G/OL.(2021-04-14)2022-02-12.http:/ 8唐斌,辜超,李慕鸿.研学旅行课程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21(09):24-27.施肖梅.高中地理类研学旅行课
21、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1.9谭新.重庆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21.10施肖梅.高中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1.11高月.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DOI:10.27064/ki.ghasu.2020.001046.12路春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13卢立涛,王泓瑶,高峰.治理视域下的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模式、问题及反思J.中小学管理,2019(07):5-8.1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 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5
22、王铭翰.小学研学旅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DOI:10.27064/ki.ghasu.2021.000950.作者简介:姓名:郑楚凡(2001-);高春玲(1976-),籍贯:辽宁省大连市 学历:本科生在读;博士,职称职务:无;副教授,研究方向:无;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阅读。项目:2021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研途有你,学旅相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编号:202110165018)的研究成果之一;(上接第 200 页)参考文献:1蔡欣桐.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2陈凤娟.广州市属高职院校服务类专
23、业设置与服务业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 3宁钰茹.文化振兴下民族技艺融入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5张鑫,魏娜.云南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探析J.职教通讯.2014(25)(上接第 202 页)参考文献:1 杨英.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3):2.2 陈迅.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方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1.3 蔡正军.中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研究J.真情,2021(10):2.4 虞丽燕.提升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7):2.5 曾伟.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中职实践教学系统的构建与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6 刘龙坤.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4).7 齐晓欢.完善方法,提升效果浅析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J.2020.8 王娇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