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机理及实践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91758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机理及实践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机理及实践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机理及实践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作者简介 钟莹(),女,青海湟源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学徒制研究;贺韵旨(),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术学、职业教育研究;吴圣楠(),女,黑龙江人,助理研究员,博士后,主要从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刘琰(),女,河南清丰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研究。基金项目 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 年度研究课题:现场工程师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年度重点课题:产教融合视阈下中国特色专业群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年度一般课题: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

2、“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年 月第 卷第 期当代教研论丛 文章编号 ()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机理及实践路径钟莹,贺韵旨,吴圣楠,刘琰(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摘要“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落实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一项创新实践。基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政策指引和产业需求,通过系统提炼“专项培养计划”的设计流程,分析其内涵特征,汲取国内外学徒制探索中的经验与不足,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实践路径,包括构建“三师”结构教师共同体、探索“四阶”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完善多元共育政策激励机制等,为面向更多领域培育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

3、能人才提供研究参考。关键词 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三师”结构教师共同体;长学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制度,经过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经上升成为国家“十四五”时期战略规划。年以来我国在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取得了“政府出政策、行企出标准、校企出典型”等做法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培养人才层次不高、学徒身份难保障、企业导师不到位等。究其根本,是“四链”融合不够,各方资源联动弱,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一、“专项培养计划”是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先手棋 年 月,教育部办公厅等

4、五部门发布了 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 专项培养计划),提出在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培养 万名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把职业教育从过去“不看好”转变为“香饽饽”的 当代教研论丛 年生动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政策首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均提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探索阶段,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此次计划特别之处在于面向先进制造业人才紧缺领域,在全国范围布局优质企业、优质职业院校,发挥校企双主

5、体育人优势,依托项目管理,创新激励机制,打通多元投入机制,是国家层面进行有效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有益尝试,为其他领域的工程师培育提供了样板作用。产业需求逻辑起点“现场”,指直接进行生 产、工 作、试 验、比赛、演出等的场所(出自 辞海 第七版)。现场工程师即在生产制造工作场景下,能够发现问题、找到症结并现场解决的专门技术人才。当然,只有技术还远远不够,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驱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 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如何在三年内实现 万高质量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需要职业教育彻底打破原有教育模式。

6、二、从 专项培养计划 看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内涵机理 梳理 专项培养计划 的设计与实施流程该计划采取“企业提出需求、学校匹配专业、校企联合申报、专家遴选推荐”的方式,遴选一批产教融合企业和职业院校。首先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并出岗位、出导师、出待遇;用企业的需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专业群进行匹配,成立“现场工程师学院”,接受专家、大师、院士等研究者的高端智库指导,在现场工作场景下共建专业、重构课程、双师交流、工学交替,培养出不同层级和规格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出口由“政行企校”多元参与的能力考核评价机制做把控,对现场工程师进行能力评估,定岗定级定薪,促进高质量就业。剖析 专项培养计划 的内涵特征一是体

7、现了跨界协同的特征。专项培养计划 是由国家层面主导,教育部统筹协调,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工信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三部门分别动员不同类型企业广泛参与,征集学徒岗位,并给予政策激励;中国工程院作为工程制造领域的高端智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引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体现了分领域推进的特征。专项培养计划 从先进制造业开始,面向国家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和领域,分批次立项建设、分领域逐步实施。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的专家智库团队对教学改革、师资培育、技术攻关进行支撑,培养生产制造、测试装调、试验试制、设备运维等先进制造一线岗位高技能人才,这为未来其他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思路。三是体现了

8、需求导向的特征。在 专项培养计划 实施的第一个环节,需要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需求匹配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作为教育供给的首要依据,同时通过企业“师带徒”及岗位培养方式开展系统的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解决校企对接不上、育人质量不高、合作不深不实的问题。四是体现了数字赋能的特征。制造业的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决定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数字素养目标,一方面将数字素养及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先进职业标准、培训标准,强化“技术 数字”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建设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企业所需的在线培训课程,“

9、育训并举”提升员工数字技能。与国内外学徒制对比研究汲取前期国内探索的不足,借鉴国际高层次学位学徒制的做法,结合我国当前产业发展的现状,将 专项培养计划 与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及英国学位学徒制的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政策发布机构、上位法 标准规范、实施路径、贯通培养设计及资金资助方式等维度进行比较,如表 所示,梳理 专项培养计划 实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首先,从表 中可以看出,专项培养计划政策的出台与 年以来的我国试点两种学徒制相比有显著的提升。一是重心上移,跨部门形成多元参与格局,新版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方法和路径;二是有序实施,按照人才紧缺程度分领域、分批

10、次、分步骤开展;三是从实践角度探索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接续培养的问题,同步推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打通了人才上升通道;四是明晰不同参与第 期钟莹,等: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机理及实践路径 主体的激励政策,不仅对企业、学徒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或资助以外,对职业院校也有“双高计划”等考核遴选的支持措施。表 专项培养计划 与国内外学徒制政策比较一览表政策要素 专项培养计划汲取国内探索经验的不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英国学位学徒制发布机构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英

11、国 商 务、创 新 与 技 能 部()、教育部、国家学徒制培训服务中心、技能资助局上位法 标准规范职业教育法 (尚无标准规范)职业教 育法,(缺 乏 明 确 表述)学徒制、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英格兰学徒制标准规范()分批次 分领域实施从先进制造业开始逐步拓展全 国 批 试点,不分领域全国 试 点,不 分领域从测绘、航空工程、核能等专业领域开始贯通培养中职高 职本 科 职 业 培 训 一体化设计中 职、高 职 分段培养职业培训中级、高级、高等学徒(、级)资金资助“金融 财政 土地”组合式激励(给企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专项学生奖学金(给学徒)教育经费投入(给学校)财政补贴(给企业)雇主学

12、徒资助规则、学徒税(给企业)、学位学徒专项发展基金(给学徒)其次,专项培养计划 政策的制定借鉴了一定的国际学徒制先进经验,结合当前中国国情选择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又具有中国特色。与英国学位学徒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不足,例如尚缺乏相关标准规范、协会组织参与不够等,有待在“专项培养计划”实践过程中持续改进,补齐短板。三、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实践路径 构建“三师”结构教师共同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下师资队伍研究的基础课题,但也呈现出研究分散、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问题。专项培养计划 在突出强调“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同时,还有两个显著的突破口:一是由中国工

13、程院院士、职教专家、企业大师共同组建专家委 员 会,形 成“专 家学 校 教 师企 业 导师”这样一个稳固的“三师”共同体,提升了教师队伍在工程制造领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二是明确提出了校企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在薪酬收入上对校企教师给予了正向激励,促进培养大批“工匠之师”。探索“四阶”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 专项培养计划 提出“支持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专升本等形式提升 教 育 层次、接 续 培养”,这是将中国特色学徒制突破应用在职业教育层次的纵向贯通上。通过职教高考,校企合作探索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和专业硕士四个阶段接续培养模式。在不同阶段之间设置转段环节,学徒有转段升级和取证就业两种选择,选择转

14、段者通过职教高考单列计划完成升级,选择就业者则须经过能力考核取得相应级别的现场工程师资质,与“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挂钩,直接进入相应岗位就业。完善“三层”多元共育政策激励机制为激发各参与主体有动力,综合考虑构建国家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现场工程师学院三个层级的多元主体共育激励机制的体系。一是教育部等五部门作为国家层面支持主体,需要完善、细化和落实各项激励政策;二是各地方政府出台具体办法,推动形成各地特色的激励机制;三是用薪酬、奖励等方式激励双方师资互聘互训,三层激励政策形成多元共育强大的合力,触发校企合作“燃点”,激发现场工程师学院的培育活力。当代教研论丛 年四、结语未来三年,现场工程师的培养任

15、务十分艰巨,且承担着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使命。当前亟待破解的还有一系列标准问题,如: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标准、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双师遴选标准、现场工程师评价等级标准等,期待在实践过程中持续不断开展研究。参考文献 赵鹏飞,刘武军,罗涛,等 现代学徒制中国实践、国际比较与未来展望 职教论坛,()刘育锋 中国特色学徒制探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赵鹏飞,刘武军,罗涛,等 职业教育学徒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卢德生,陈雅婷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统计分析 基于 年 收录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计量分析 成人教育,()责任编辑:郑英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