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态变化教 学目 标1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通过对大量不同形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形态分类使学生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3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重 点难 点重 点: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难点:能分辨生活中的三种物态教法选择演示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冰、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玻璃板、三角架、石棉网、火柴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教 学时 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 1课时备课总数第 1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引入新课 提问:小学自然课中将生活中的物体是怎样分类的?二、 学习
2、新课1.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1)教师演示实验对冰加热,熔化成水,再汽化成水蒸气。问题:冰去哪了?水又去哪了?气从哪来?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进一步引出:物质三种状态的名称(固态、液态、气态)(2)教师对酒精灯的使用进行说明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气态:既无一定体积也无一定形状2通过形态各异物质世界的美丽景色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认识物质三态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所学知识。教师演示实验并对对酒精灯的使用进行说明。教师播放幻灯片,进行讲解。回顾记忆所学的知识点,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思考
3、问题。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情景1】:一组图片 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情景2】:物体分类的比赛 准备两组同样多的物体名称(或图片)进行分类比赛本实验应落实两点:一是通过实验现象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二是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描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三、当堂训练1常见的物质存在的状态有三种,分别是 、 和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 。2物质由被称为 的小微粒组成,它们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同时它们之间有一定的 。四、课堂拓展今后我们判断某一物质以什么形态存在时,依据什么判断?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事物,想一想他们各以什么形态存在,若有分不清是什么形态的物质,提出来共同讨论。五、小结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气态:既无一定体积也无一定形状六、布置作业教师组织比赛。教师出示幻灯片习题。教师进行点拨、小结。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学生自己完成习题、师生共同总结。作业设置练习册1、3、4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