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海盐县经贸局
2008年7月18日
为全面实现县委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地”的战略目标,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两创”战略,积极开展“两年”活动,努力克服罕见的雪灾危害和要素制约,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在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背景下,仍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运行态势。但投资、出口和企业效益下滑、招商和新建大项目不多已使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乏力显现,主要指标没能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必须引起全县上下的高度重视。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但增幅回落。
1-6月,全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68.16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县内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28.09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同比回落9.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4.6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来看,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21亿元,同比增长80.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31.5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9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化纤制造完成工业总产值7.23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11.4个百分点;机械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08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4.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28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重点企业支撑力度强劲,县内工业前40强完成工业总产值60.31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快于县内工业7.3个百分点,上半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7家,其中2家已突破5亿元。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规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62.71亿元,同比增长16.8%,产销率为96.79%,同比下降1.24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据统计快报反映,1-6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1%,比一季度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与年度目标任务差距3.9个百分点。
2、工业效益有所增长,但县内工业增幅回落。
1-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7.59亿元,同比增长63.8%,利润总额16.54亿元,同比增长132.08%;其中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5.83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3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4个百分点。县内规上工业亏损企业达到195家,同比增加70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06亿元,增长68.3%,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1.4个百分点;亏损额增加较快的行业有塑料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纺织业、电力热力和机械制造业。
3、外贸出口克难而上,但增幅回落。
1-6月,据海关统计,全县实现出口4.85亿美元,增长28.6%,增速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另据统计数据反映,1—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4.49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同比回落36.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4.2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性投入基本情况
工作目标: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15%,年度计划投资60亿元。其中全县安排重大工业项目30项,年度计划投资18.25亿元。
1、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6月,全县261个工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8.78亿元,同比下降4.1%,完成年计划31.3%(注:统计数据为19.78亿元,含供电和污水处理)。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54个,完成投资15.28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1.4%。其中3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21个,开工率70%,完成投资5.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8.9%,占全县完成工业投入总额的28.1%。
重大工业项目已竣工2个,分别是海盐鑫泰钢管有限公司的精密无缝钢管生产项目和海盐三马标准件有限公司的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生产项目。
7月底前计划开工建设重大工业项目有2个,分别是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50万台频器增资项目和嘉兴市美克斯机械有限公司的船舶机械配件制造项目。
2、主要工作
(1)开展项目推进,突出重点项目。一是建立重大项目推进五项制度(领导联系制度、检查督促制度、推进例会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和宣传报道制度),对30个重大工业推进项目建立台帐,确定专人分工负责每月进行跟踪检查,每月2次工作例会通报。二是积极推进项目开竣工。协作办好2008年“跨越杭州湾--走进新海盐”文化经贸旅游活动,分别举办了4个项目开工仪式和4个项目竣工仪式。同时召开内资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了秦山镇核电工业园的开工剪彩仪式,有力营造了项目推进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推进银企合作。4月16日召开了全县金融工作会议暨银企合作签约。10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为12.9亿元,34家工业企业签约金额为14.62亿元,合计签约额27.52亿元。四是积极开展项目督查工作。今年以来,分镇不定期开展工业项目督查活动,由对口联系的乡镇领导参加、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与,开展了对8个镇及开发区的工业项目不定期督查。
(2)突出特色项目,推动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围绕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引导对特色产业的投入, 1-6月,261个工业投资项目中,属我县重点培育的机械标准件、新型建材、造纸、电子四大特色产业的项目有145项,当年计划投资19.34亿元,实际完成11.37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0.5%。其中机械行业完成投资6亿元,电子电器行业完成投资3.72亿元,上述二大行业投资项目数122个占工业投入项目总数的46.7%,完成投资9.72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51.8%。
3、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项目推进主要受银行融资困难、企业获利下降、建设要求提高及新建项目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实现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和大投入的难度很大。
4、建议和对策措施
一是热心为投资者服务,积极帮困解难,增强投资信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培育后备力量,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引导现有企业加快技改,努力做精、做大、做强。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重组直接融资,走资本经营、虚拟经营的快速发展道路。
三、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工作目标:确保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8亿美元,争取3亿美元。确保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5亿美元,争取1.8亿美元。确保引进县外内资15亿元,争取18亿元。
1、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6月,全县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6个,增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8652万美元,同比下降30.6%,完成年计划的30.9%。实际利用外资3895万美元,同比下降23.2%,完成年计划的26%。全县内资引资总额7.97亿元,同比增长27.7%,完成年计划44.3%。新增注册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31.9%,完成年计划的34.7%。
2、主要工作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营造浓厚氛围。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暨“临港产业推进年”、“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动员大会,并提出要继续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着力破解制约招商引资工作的瓶颈难题,在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招商引资、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为此,制定年度招商计划和修订完善2008年度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并签订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并落实了专兼职招商人员,切实有力地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2)明确招商重点,开展招商活动。一是突出产业招商。根据我县发展的产业特点,以核电、临港、滨海新城为产业主题,在北京、温州、香港、海盐组织举办8次招商会,参会客商达到500多名。二积极开展蹲点招商。上海是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大型国内外企业聚集地,我县在上海开展蹲点招商便于与各大企业的联系。通过与马来西亚商会、香港商会、上海市外经委、浦东新区外商投资协会、上海市产业合作中心、外商桥保税区以及在上海投资的外商联系,共拜访企业75家,其中60多家企业已经来盐考察,7家企业有投资意向,1家企业已经落户海盐。三是突出招商选资。明确重点招商产业和招商区域,下大力气通过招商引资来调整优化各镇、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在项目引进上,优先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促进本镇、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企业、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禁止引进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提高项目引进质量。
(3)加强项目储备,突出零土地招商。出台了《关于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若干意见》文件,高度重视储备项目的洽谈工作,同时针对土地等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存量土地与闲置厂房等潜力,利用现有的存量土地与闲置厂房进行零土地招商活动,并取得了新突破。据统计,1-6月新引进的34个县外内资项目中,有5个项目是利用闲置土地进行投入的,盘活存量土地约200亩;上半年还有8个项目是通过租用原有闲置厂房进行生产的,租用厂房面积1.1万平方米。
(4)加强基础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一是举办招商引资业务培训班,对全县八镇两区及有关部门的招商工作人员共进行培训。上半年举办培训班2次,参加人数达100多人次。二是做好招商项目的收集整理和包装工作。组织人员深入各镇、各部门和企业,整理汇总2008年重点对外招商项目库。各镇(区)推出招商的闲置房产及标准厂房共34处,有对外合作意向的企业14家,新推出招商地块26块。三是加强外资到位催缴力度。对外资未到位的企业,每季度以书面通知的方式通知该企业应到外资数,每月月初和月中以电话和上门催缴的方式催促加快外资到位。四是做好客商的接待工作。随着杭浦高速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海盐的区位优势明显提高,慕名而来的客商也日益增多。认真热情接待好每一位客商,根据不同行业考察相应的地块,并做好客商的登记工作和跟踪服务工作。
3、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招商引资主要受龙头企业缺乏、平台建设滞后、块状经济偏小及资源要素欠缺等因素的制约,引进好项目、大项目的难度不小。
4、建议和对策措施
一是坚定不移加快平台建设。二是利用区位、交通、人文和港口等优势积极开展临港产业的有效招商和选资。三是努力培育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环境。四是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政府形象和社会环境。
四、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工作目标:全县镇工业功能区及市政建设拆迁农房800户,力争拆迁农房1000户,房屋拆迁面积20万平方米,力争25万平方米;对下完成土地政策处理2400亩,力争3200亩。
1、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二季度以来,各镇加大了征地拆迁工作力度。1-6月,8个镇工业区共完成对下政策处理面积1563亩,完成房屋拆迁户数207家,面积达5.89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计划的48.8%、20.7%和23.6%。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各类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21亿元,同比增长61.2%,完成年计划的45.9%,其中镇级工业功能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31亿元,同比增长498%,占全县园区投入的40.8%。标准厂房稳步推进,当年新增标准厂房竣工面积6.64万平方米,新增标准厂房租赁面积4.37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计划44.3%、43.7%。
2、主要工作
(1)突出征拆迁工作,推进园区平台建设。一是加强征地拆迁工作力度。下达并分解落实征拆迁目标任务,督促乡镇建立征地拆迁办,加大征地拆迁力度。二是组织开展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上半年牵头组织沈荡镇、澉浦镇工业功能区开展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目前2个镇新编规划初稿已初步完成,近期内将开展对新编规划及澉浦临港产业区规划设计方案的论证与审核。三是积极协调帮助各镇园区公司落实建设资金。今年以来,县园区建设担保公司计划增资2000万元,已到帐1100万元,目前注册资本已达2600万元,六月底为7个镇园区建设担保的贷款余额为1.153亿元,其中今年实施担保累计为383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各镇基础设施投入与征地拆迁工作。
(2)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缓解要素紧缺制约。一是积极完善金融服务平台。日前县政府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目前我县已争取海利控股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并积极争取更多的试点。在引进并成立嘉兴商业银行海盐支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海盐支行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来盐设立分支机构、拓展异地业务,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探索建立企业应急救助机制。在当前紧缩的金融环境下,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为此我县正在拟定企业应急救助管理办法,建立“企业应急救助基金”,尝试以互助方式帮助濒临危境的企业化解资金链断裂风险,推动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三是引导银行创新融资新产品。针对当前企业资金短缺,引进国内信用保险,积极开拓仓单质押、应收帐款抵押贷款等融资新途径。
3、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平台建设主要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修编、建设资金紧缺、征迁成本高难度大以及土地出让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制约,顺利推进的难度增加。
4、建议和对策措施
一是搞好园区规划修编。依据县域总体规划,抓紧镇级工业功能区的规划修编工作,并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等规划有机衔接,适应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切实依托规划发展产业集群。
二是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组合区建设。沈荡镇与西塘桥镇两个镇级工业功能区日前被列为市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区试点,为此要通过建立双向互动的协调机制,以培育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整体优势为目标,实现互补双赢的错位发展。其他镇尤其是百步镇要积极争取列入市第二批省级经济开发区组合区试点单位,为加快西部开发创造有利环境。
三是拓宽园区融资渠道。创新开发机制,按照“超前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在项目建设中应大胆引入BTC(建设+转让)和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新型开发机制与投融资方式,为工业平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