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泥土的歌》教案1.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07400 上传时间:2025-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土的歌》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泥土的歌》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泥土的歌》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泥土的歌》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泥土的歌》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泥土的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并能按照歌曲的要求去演唱;2.通过对陕西民歌脚夫调的欣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质朴美;3.欣赏澧水船夫号子,熟悉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难点是培养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音乐情感的意识和能力。4.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教学难点1. 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2.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启发式

2、、情景教学法、视唱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观看云南民歌猜调视频。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歌曲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儿歌.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歌曲和咱们平时唱的歌的风味不一样,它是一首民歌(板书),它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遗产,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这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民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三、新课教学:(一)听范唱

3、,激发兴趣。师: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二)节奏练习。1.学生先熟悉节奏,然后出声打节奏。2.教师为节奏加上附点,并让学生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再次练习课件1的节奏。3.出示课件,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4.学唱歌谱:(1)复习g调的音阶,老师任意指几个音让学生说出唱名;(2)老师唱歌谱的第一乐句,学生小声跟唱;(3)学生唱歌谱的第一乐句;(4)老师唱歌谱的第二乐句,学生小声跟唱;(5)学生唱歌谱的第二乐句。5.填唱歌词:老师弹第一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歌词,然后出声唱一次,学生接唱第二段的歌词,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老师弹第二乐句的旋律,学生小

4、声唱第三、四段歌词,然后大声唱一次。6.连唱歌曲:把歌曲的四段连起来唱一次(男女分唱),启发学生欢快、热情、豪放地演唱歌曲。二欣赏脚夫调 (一)师:(出示地图)请问有谁能找到陕西省呢?(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古城西安。教师介绍陕西省的地理知识和人文景观。(二)师:通过介绍,我相信大家对陕西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再一次聆听这首民歌,请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陕北信天游脚夫调的特点?(高亢有力、激昂奔放)教师介绍陕北信天游风格和特点。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

5、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脚夫调流行在绥、米一带,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的西北民歌的特点。(三)出示歌谱,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授音符的时值及小切分,三连音,和后十六等节奏型的打法。师:因为音乐来源生活,同学们能否在生活中需找音符的时值呢?例:4分音符时值走一步8分音符时值钟表滴答16分音符时值小鼓(四)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学生倾听;2.学生随琴哼唱;3.学生与老师一起演唱;4.学生独立演唱歌曲。三澧水船夫号子(一)、初听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答:领唱与齐唱。

6、船夫在平静的河面上悠闲地划着船、船夫们在波涛汹涌的河里划船。(二)、分段复听师:其实这首歌曲描绘了船夫们划船的四个场景,下面我们分段来细细品味。1、第一部分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聆听第一部分,体会旋律的起伏、歌曲的速度、力度怎么样?他们在怎样的河面上划船?歌曲旋律优美,起伏平缓;歌曲速度缓慢,力度适中。表现在太阳下悠闲摇橹时的场景。师:你们从歌词中能找出一些特别的词语吗?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衬词的应用,不但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

7、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第二部分师:听听跟之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速度变快、力度变强、曲调简洁有力。)数板是准备迎战的场景。师:那你们觉得这样的音乐特点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场景呢?3、第三部分师:接下来听听他们遇到了哪些艰难?(除了从歌词了解到有狂风暴雨、激流之外,你们能从音乐特点听出来吗?)速度渐快、力度渐强、节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他们面对艰险是怎么做的?4、平板师:第三段描写的闯险滩的场景,那最后到底闯过没有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生:闯过了。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平板是胜利后的场景。(速度变慢、力度变弱、节奏恢复平缓、曲调悠扬动听。)5、全曲通过节奏平缓、曲调悠扬动听到节

8、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再到最后恢复平缓的写作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战胜险滩的过程,展现了船夫们勇敢坚强的性格。(三)、复听歌曲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歌曲,闭上眼睛,感受你所听到的、看到的、联想到的。听完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了吗?你们有体会到船夫们坚韧的性格吗?四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2010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四、课堂小结:公开课泥土的歌教案(20162017)第一学期教师:杨飞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