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秋七年级期末数学质量分析 陈官喜本次考试是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试卷内容是七年级上册所学知识,主要考察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识记、理解、简单应用。试卷题型涵盖面广、题量合适、难易程度适中,能够客观的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试卷的主要特点如下: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命题以本册教材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点来设计试题,并力求将各知识点放到实际情境中去考查,注重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单纯考查对知识的记忆与识别。2、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运算的考查强调的是基本的运算能力,对计算
2、量和难度进行控制,避免繁琐的运算;对空间观念则从多角度去考查3、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如第三大题的第24小题、第25小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类别 最高分数最低分数中位分各 分 数 段 人 数ABC 0分D40分40分D50分50分D60分60分D70分70分D80分80分D100分优分人数及格人数100552.517391520393974占总数率%1.000.050.5316.503.108.8514.6219.4337.7037.8671.84二、
3、考试基本情况本次抽测,我校共有103人参加。抽测的基本情况见下表:三、试题评价和错解分析1、第1、2、5、8、11题考察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这些题学生丢分少。 2、第3、4、7、17、22题考察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这类题目都是程序化的知识,学生完成较好。 3、第19题考察了学生对线段公理的理解与掌握,失分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不能清楚的理解题意,二是不能应用线段公理解题,显的没有依据。4、第20题考察了学生对角度的计算,好多学生未能掌握计算方法,因此求不出正确的解。5、第21题是有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失分比较严重,学生没能按运算顺序计算、不能正确计算1的平方的相反数。6、第23题是
4、化简锁着求值题,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解题,但在合并同类项时由于马虎而出错。8、第24、26题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建模题,这两题完成情况较差。主要是学生不能找出问题的等量关系,未能列出方程解决问题。9、第25题几何题,需要学生根据文字语言画出图形,得出线段的条数和规律,通过类比得到车票的种数。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第一、二问,第三问完成情况较差。四、对以后教学的建议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强化课程意识,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
5、合作学习;从演绎式教学转向归纳式教学,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概念,得到定理、公式、法则等-解释、应用、拓展。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仅仅教数学结论,而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探索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建构,进而到达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注意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提炼和总结蕴含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能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
6、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3、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探究发现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反思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既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即鼓励笔算、口算、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又要防止过分地依赖计算器而忽视笔算、口算、估算能力的倾向。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思考与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等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欧 店 中 学20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