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认识线段课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让学生成为探索新知的发现者。线段的特点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由他们自己发现的。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成为生活大课堂的验证者。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关注“身边事”“身边物”,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身边问题。3.让学生成为成功的体验者。问题的挑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正方形纸创造了线段,用线段设计了有趣的图形,品尝了成功所带来的甘甜。学习目标1.能认识线段,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整厘米长
2、的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2.亲身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认识线段、测量线段、画线段、数线段的过程。3.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白数学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重点1.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尺子画线段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2.建立线段的表象,会分辨线段。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红领巾长方形纸方桌面学具准备:细线学生尺长方形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1.播放课件:两只小猴正在争论,都说自己撕下的纸条长,裁判小松鼠也为难了,看着两条蜷弯曲的纸条,不知判谁赢,你能说说小松鼠为什么为难吗?2.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一比两根线的长短。3.谁能介绍你们是怎么比的
3、?4.导入新知:这根拉直的线,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线段的知识。1.学生自由发言:因为纸条是弯曲的,不好比。2.动手操作,作出长短,小组内交流结果。3.学生: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4.倾听教师的描述,明确学习内容。1.小兰用米尺量黑板的长,正好量了4次,黑板长(4)米。2.你能看出下面哪条线长吗?在长的线段后打“”。3.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在( )里画“”。4.填一填。(1)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2)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5.数一数,图中有(10)条线段。6.画一画。(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4、(3)画一条比2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答案: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在操作中感知。请一位同学把一条线段拉成各种形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是不是线段,并说明原因。形状:2.观察发现:课件展示几条长短不同的线段:请认真观察,你发现线段是什么样子的?3.举例说明线段。(1)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2)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4.教学画线段。(1)引导学生画线段。(2)组织学生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组织学生画一条和已知线段等长的线段。1.观察,回答提问。(1)是线段,两只手捏住了两端,而且中间还是直的。(2)是线段,是倾斜的线段。(3)不是线段,尽管是用手捏住线的两端,但是线没有拉直。线段应
5、该是直的,而这条线是弯的。2.交流发现:线段要画直,在线的两头各点上一个点表示端点,也可以用两个小竖表示。3.找线段,并汇报。(1)生1:作业本的一条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生2:两块瓷砖中间的缝儿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2)全班交流:一根直的木棍,织毛衣的针等都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4.大胆动手尝试。(1)动手画线段,并汇报是如何画出线段的。(2)尝试画出线段后,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汇报:用左手按住尺子,使它不动。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再画两个小竖,就画成了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3)尝试画线,交流画法:应该先测量,再画线段。三、巩固练习。1.找、折线段。(1)出示一条平铺的红领巾,一张
6、长方形的纸,一张方桌面,提问:这些物体上哪里可以看成是线段?(2)你能用一张纸动手折线段吗?2.我是设计师。用线段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1.(1)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线段。(2)学生折纸,并交流汇报折痕就是线段。2.用线段设计图形,展示图形。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五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师完全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不管是教学的细节,还是教学的环节,也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如果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敏锐地抓住教学的契机,并满足学生真实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堂课就应该能更精彩。一堂课是由许许多多的教学细节与教学环节构成的,而课的成败,也恰恰体现在这些教学细节与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上,对于我的课堂而言还需从细节上认真把握。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