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脉络与特性研究:以四个核心概念为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90168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脉络与特性研究:以四个核心概念为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脉络与特性研究:以四个核心概念为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脉络与特性研究:以四个核心概念为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专项重点项目()作者简介:马丽(),女(回族),宁夏吴忠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吴忠市委党校基本理论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张小军(),男,陕西榆林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党内法规、政党建设研究。,学术探索 年 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脉络与特性研究:以四个核心概念为视角马丽,张小军(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发的重大标志性概念范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

2、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标识新时代的学术概念。考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要涉及四个核心概念:“文化自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个结合”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分别作为立场、方法、原则、目标出场的四个核心概念的共时演进中完成了建构,朝着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方向延展,并展现出人民性、系统性、问题性的基本特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关键词。关键词:文化自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年 月 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

3、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的二十大后随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势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它的提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经过了“文化自信”之立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方法、“两个结合”之原则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目标的四维建构,最终登上历史舞台。一、立场:在文化自觉中坚定“文化自信”(一)“文化自信”整体概念的运用在进入新时代之初,中国共产党依然延续了新时代之前的认识,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文化建设的目标。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往往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连在一起,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

4、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密不可分。年 月 日,习近平首次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国人民锻造了历久弥新的文化,接下来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是“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一时期我们党从政治目标角度而不是文化目标角度出发表明了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认识,主动担当推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年 月 日,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虽独创于中华民族,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年 月 日,习近平对文艺工作作出指导意见,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化自觉与

5、文化自信连用,并将其提升至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年 月 日,习近平对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年来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指出,希望其认真总结民间往来经验,继续“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由此可见,“习近平在清醒的文化存在自觉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文化价值自觉”。(二)“文化自信”理论地位的提升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事宜,习近平于 年 月 日提出了两个“要讲清楚”以“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要求;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代表和委员一起共商国是,在谈到文化软实力时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

6、“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在这里,习近平重新诠释了文化自信之于“三个自信”根源与血脉的关系,指出了文化自信具有最根本的地位和力量。年 月 日,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坚定“三个自信”在根本意义上是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了对“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认为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存在之本和深厚之源。年 月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诚要体现在坚定“四个自信”上,把“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为文化自信赋予了更高的理论地位。随后,在庆祝中国共

7、产党成立 周年的庄严仪式上,习近平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源泉,“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进一步强调了从奋斗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的价值,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地位的重新审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表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我们在增强“四个自信”上更自觉,诠释了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展现了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特色更加鲜明。自此,“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的实践中建构出来,被作为一个明确的、普遍性的概念确立起来,由“文化自信”参与组成的“四个自信”也成为后面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一个固定性的提法。二、方法: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提炼“创造性转化、创新

8、性发展”(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孕育 年 月 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表明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就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突出优势的地位;年 月 日,习近平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标识性作用,是中国人价值集聚的“磁场”,是中国人行为因循的“母本”,是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基因”;随后,习近平进一步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在斯、血脉在斯,并围绕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价值和意义,形成了一系列新论断。在这一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论断演进过程中,习近平主张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9、,“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言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要在主动改变中应对新的时代条件的变化,要在主动应变中造就新的运用方式。此处已经蕴含着按照时代要求的转变来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方式的变革之意。(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形成历程 年 月 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正式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明确概念。本次会议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这一概念的提出针对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与 年 月 日针对中华传统美德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比,这一概念实现的论域从中华传统美德扩展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

10、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的根本途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概念正式提出后,围绕文艺创作,习近平在 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系统论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能与必然。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了中华文明流淌进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血脉,“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这一概念进一步运用于中华文明的根源深挖与推陈出新上,中华文明的发展绝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面向开放的世界,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在这一讲话之后,推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心、范畴进一步扩大至对中华文明的态度和方法,且其发展目标也逐渐开始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使中华文明“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

11、相协调”的同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出中国方案。由此可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实现了由“中华传统美德”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向“中华文明”三个范畴的价值挖掘,而且在文化目标上也展现了从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汲取资源到为世界文明延续提供智慧的演变。随后这一提法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三、原则: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两个结合”(一)“两个结合”的提出与拓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两个结合”并阐明其核心要义。时隔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进行理论创新。但值得注意的

12、是,“两个结合”依然是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法则,并逐渐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固定政治话语。年 月 日,面向广大文联、作协工作者,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中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史诗,拓展了“两个结合”的范畴。同时,明确“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创作方向,明确方法要求,即应当在坚持“两个结合”中,继续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年 月,习近平主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提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 矢 去射新时代中国之 的”的要求,在持续推进“两个结合”中续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中,“坚定不移走中国人

13、权发展道路”;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立足“两个大局”,坚持在“两个结合”中回答好关于世界和人类的时代之题,逐渐阐明“两个结合”在新时代理论创新中的方法论意义。年 月,习近平在论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文明的地位时强调,我们党以“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两个结合”成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二)“两个结合”的成熟与升华 年 月,习近平面向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鲜明指出,我们以坚持“两个结合”的方式凝结成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进一步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党探索立足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历史

14、经验。随后,习近平在向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致贺信中提到,“两个结合”同时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发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点,持续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方案,暗含了“两个结合”为马克思主义燃烧真理之火提供方法论支持的意蕴。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两个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随后,习近平强调要想切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必须“深刻领会 两个结合 六个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同“六个必须坚持”一起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年 月,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再次明

15、确了“两个结合”的方法论地位,强调要“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并在这一过程中把“两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联系起来。“两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关联是 年 月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两个结合”不仅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同时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尤其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第二个结合”,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自觉,使“两个结合”的范畴逐渐扩大,“第二个结合”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成为文化建设的原则。四、目标:从激活中华文明的要求中凝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

16、实践探索习近平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关涉了诸多激活中华文明的现实要求。年 月 日,习近平围绕人类文明发展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指出中华文明具有产生于中国大地、形成于文明交流互鉴的双重属性,中国人民在时代要求下、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激活其生命力”。这是激活中华文明这一新的命题首次进入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之中。年 月,习近平面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再次强调要在推动中华文明的转化、发展过程中激活其生命力。在这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重点强调了中华文明及其被激活的深远意义,并直接给出了具体方案。年 月 日,习近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文明得以“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相比较而言,这里对让中华文明

17、焕发新生机的论述有了更深层的意味。首先,激活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其次,中华文明的激活是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的;最后,中华文明的激活不是简单地将中华文明复制到现代中国,而是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实现新的发展。激活中华文明的实质被呈现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中华文明”之“三位一体”的结构,具体阐释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的实践。年 月 日,习近平在保持“三位一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破浪前进的引擎,激活了中华大地上的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进一步论述了激活中华文明的重要力量来源,将马克思主义

18、表达为激活中华文明的指导思想。在这一阶段,激活中华文明的内涵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充分丰富,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现代化中华文明”之“四位一体”的结构。(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顶层设计 年 月 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文明蒙尘等“前所未有的劫难”,揭示了激活中华文明这一理论课题的历史根源,同时也指出了激活中华文明是为解决文明蒙尘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此外,“人类文明新形态”被首次提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出来的有别于西方的现代文明形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剖析了激活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习近平不仅归纳了

19、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激活中华文明的正确道路,也提炼了在坚守这一道路过程中所达成的显著成就。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论述了激活中华文明的本质,将原有的激活中华文明“四位一体”结构调整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进一步丰富了激活中华文明的理论内涵。年 月 日,习近平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作出的贡献,指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对于激活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这一观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得以继续阐释。这表明,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工作中,中华文明一直“在场”,须臾未曾或缺,否则中华文明中的“中华”这个主体就缺乏现实

20、性。另一方面,激活中华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自己的历史,这种创造是在既定的、传承的、中国的土壤中创造的。年 月 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激活中华文明的实践探索系统凝练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至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被完整建构出来,成为一个兼具中华民族特色与现代文明特点的政治概念,用以指代早已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伟蓝图联系在一起的文化使命。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概念的基本特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文化建设领域的新目标,具有作为一场中

21、华文明革新运动的思想诉求和文化意义。(一)人民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概念的政治特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突出的政治特性。首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蓝图勾画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人民为中心,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服务于人民,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中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年 月 日,习近平首次当选中央领导人时就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后,习近平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共识。年 月 日,习近平注视着欧洲镜头,发

22、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铿锵之声,将其人民情怀展现给世界。习近平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的人民情怀,也向全党表明了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鲜明态度。习近平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指出统一性“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明确谋划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符合各族人民命运的要求,找准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导向。其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顺利推进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对中华文明的持久性、中华民族的延续性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能否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工作的成败。人民既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

23、需求者,更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然而,作为一个集体性概念,“人民”具有多元、多层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要实实在在与人打交道,在人民群众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将人民吸纳到文化工作中来,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延伸联系人民的手臂,要在具体的开展过程、建设形式与具体方法的选择上“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发挥人民在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效检验在于能否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提升,能否丰富人民的

24、精神世界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检验党的文化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对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并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了新时代要不断创作出人民满意的艺术作品的核心任务。多元文化背景下,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具有异质性。对此,习近平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当好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联通桥”,“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 情 感 同 人 民 融 为 一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二)系统

25、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概念的组成特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的工程,这就决定了要按照系统观念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系统观念意味着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建构所具有的系统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用联系的观点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关联。习近平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定性为“新的文化使命”,至少表达了两个层面的意涵。一方面,作为社会肌理的灵魂要素,“文化使命”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叙事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作为前置定语的“新的”指明

26、这是以新的历史起点为背景提出的要求,与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进行的全局性工作密切相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领域的一个部分,但它绝不是单纯地仅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就可以简单实现的目标,而是需要包括其他四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我们在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勾画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轮廓,要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融入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各项工作之中,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过程中建立全体中国人民栖居的灵魂家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意义之源。面向未来,我们要践行新的文化使命应当旗帜鲜明地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次,用全面的观点考察

27、中华文明的价值与特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五大原生性第一代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习近平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了解中华文明的过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从整体上来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价值与特性,切忌孤立、片面地对中华文明全盘接收。习近平总结了贯穿古今且相互联系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用全面的观点把握中华文明的本质,并将其置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局中予以考察。一是透析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与整体性。作为一个原生巨型文明,中华文明以极强的包容性成为一个复合型文明,并形成了“政治大一统”()的重要根柢,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汲取世界文明精华、走自己的路的选择;二是缕述中华

28、文明的百年裂变。这一百年裂变在西方观念体系的巨大冲击之下打开缺口,并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之中重新崛起,中华民族从不套用西方理论以剪裁自己的审美,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中华文明走向现代。三是明确中华文明的转型方向。目前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中继续践行文化使命,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充分关注新时代的变化与挑战。最后,用发展的观点推动文化建设理论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围绕重大时代课 题 进 行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综 合 创 新。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聚焦这一要求,创造性地

29、提出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正是用发展的眼光考察“两个大局”,提出“第二个结合”,才使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在被马克思主义激活的同时,继续保持主体性。尤其“第二个结合”“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到 马克思主义内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的理论飞跃”,让中华文明焕发了时代生机,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这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样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推动主文化建设思想、观点、论断的与时俱进,就会阻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三)问题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概念的功能

30、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党的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全球化而来的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挑战,使我国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多样。因此,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转型中的中国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显著特点是工作导向上的问题性,突出表现在如何在甚嚣尘上的“文明冲突论”中,增强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宽容而引向和平,“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首先,要牢牢掌握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3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对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至关重要,充分表达了掌握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权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性质与方向至关重要。西方媒体长期存在贬低和丑化中国的做法,“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全面提升对外传播的话语权,变中国形象“他塑”的方式为“自塑”,不断创新对外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这一方面,习近平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在众多重要讲话、外事访问中,习近平主动采取“用典”“讲故事”的方式展示新时代中国的面貌,进一步筑牢了我们党文化建设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其次,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和引导力。当前中国

32、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在人民群众中流行的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体现人民的核心价值和共享价值,才具有说服力。一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成果,把握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同时,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眼光,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中进行融合创新。二是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人民群众中流行的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大众精神需求的阐释力度,加深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认知和切实体会。三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转换与创新。必须创新中国特

33、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方式,要用群众理解的话语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对外既要注重展现历史中国的绚烂文明,又要传播当代中国的多彩文化,逐渐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引领力。最后,加强网络环境治理。目前,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也成为反映舆情的重要媒介。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趣味性、立体性,但同时我们对新兴互联网传媒的认识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西方敌对势力也在利用他们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试图弱化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为此,习近平指出,必须正视很多人从网上获取大部分信息的事 实,“尽 快 掌 握 这 个 舆 论 场 上

34、 的 主 动权”,()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发的重大标志性概念范畴。从“文化自信”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再到“两个结合”最后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四个核心概念的共时演进完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场、方法、原则、目标的建构,体现了人民性、系统性、问题性的整体性特征。新时代新征程,践行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全面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参考文献 习近平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人民日报,()人

35、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日报,()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发挥民间往来优势 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人民日报,()邹慧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习近平文化思维的逻辑理路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人民日报,()“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人民日报,()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人民日报

3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人民日报,()习近平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人民日报,()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人民日报,()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人民日报,()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人民日报,()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人民日报,()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夺取全

37、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人民日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人民日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 人民日报,()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郝立新 在“两个结合”中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欢迎你到中国去”人民日报,()田芝健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姜义华 中华文明的根脉 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人民日报,()张梧“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责任编辑:李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