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卷第4期2023年8月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l.23 No.4Aug.2023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教育思想及实践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启示宋超军,崔军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摘要:20 世纪 20 年代末,中华职业教育社事业重心由职业教育逐渐转向农村改进,教育成为其农村改进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职教社先行者们在江苏昆山徐公桥设立改进实验区,从普及义务教育、推广民众教育和加强青年训练三方面对试验区教育进行了改造,既提高了农民的素质素养,也促进了当地的区域发展。职教社农村教育思想及实践为当前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启
2、示:农村教育应因人施教,各种教育齐头并进;农村教育既要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也要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农村教育应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农村教育应重视青年人才作用,培养更多乡村自治人才。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教育中图分类号:G719.29文章编号:2096-6725(2023)04-0050-07文献标志码:ADOI:10.15903/ki.jniit.2023.04.00720 世纪 20 年代末,中国农业经济凋敝,农村危机日益严重,农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农村的动荡、农业的败落引发了政学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时间“乡村改进”“农村建设”的口号弥漫于全国,各种建设农村的机
3、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风起云涌、桴鼓相应,可谓盛极一时,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乡村建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职教社”)作为一个社会教育团体,十分重视教育在农村改进中的作用。为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职教社先行者们设立徐公桥乡村改进区,从普及义务教育、推广民众教育和加强青年训练三方面对实验区教育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人无不学乐陶陶”的良好效果。当前,学界已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视角对职教社主要代表人物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及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但总体而言,学界对于职教社农村教育实践的关注较少,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基于此,
4、本文试对职教社农村教育思想及实践做初步探讨,以期为当前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历史参照。一、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教育思想1917年 5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及政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宋汉章、张骞、蒋梦麟等 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民间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一个民间教育团体,职教社成立之初的事业重心“多着眼在都市工商业”。但随着工作的开展以及认识的深化,职教社领袖们普遍意识到职业教育绝不单限于工商业,农业职业收稿日期:2023-06-1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研究(1933-19
5、49)”(编号:18YJA710008)。作者简介:宋超军(1998),男,山东临沂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50黄炎培职教思想2023年第4期教育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才的培养更显重要。但同时“又看到从来的农业教育是完全失败的新式农业在中国始终只是一种学校的讲习,数十年之久不能影响到旧有农业上去。农业学校学生毕业出来更是不中用。他固不肯下到乡村去耕地,亦没有人敢来请教他。”1 172在这种情况下,职教社领导者们认为职业教育若想寻求突破,“非改换一个方向不可”,主张要从中国是个农业国的国情出发,从农
6、村入手改革教育,希图以此启发民智,实现自治,复兴民族。为明确农村教育的涵义,也为了将自身的农村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乡村建设团体,中华职教社首先将农村教育与农村改进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中华职教社认为,“农村改进是就一农村或若干农村划成一适当区域,依照理想的、能实现的预定计划,用最完善的方法技能以化导训练本区以内的一切农民,使全区农民整个生活,逐渐改进,由自给自立以达自治,俾完成农村的整个建设”2。农村教育则是“在农村特设机关,认定一般农民生活需要,以实施种种改善农民生活的方法”,其机关(机构)、方法既有“固定”的,如农村小学、补习学校;也有“活动”的,如农品陈列室、农品展览会、阅书报室,以及包
7、罗多种的农民教育馆。其“教材是随事随时供给的,教法是因地因人设施的,来受教的并不限定何人,而总以促起其反应,开通其知识,增长其经验,为惟一目的”3。就两者的关系而言,职教社认为农村改进是由农村教育发展而来的,农村教育属于农村改进的一部分。职教社开展的农村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农村教育,大都以农村小学为代表。但农村小学教育决不能概括农村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这一阶段的农村教育是最单纯、最狭义的。第二阶段是以全体村民为对象,除农村小学外,还包括农村中学、农村师范等正式学校教育,临时设立的种种讲习所、民众夜校式的补习教育以及农民问字处、讲演会、青年团等社会教育,此阶段教育范围比较广
8、大,内容也比较丰富。第三阶段即为农村改进,除上述各项教育外,其他如农民生计、农民健康、合作组织、农事改进等等也都全部顾及,“因包含农民全部生活,所以亦可称之为农村文化了”4 1。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物,职教社倡导的教育必然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反映到农村改进中便是黄炎培所说的,举办教育“万万不可妨害他(受教育的农民)的农作时间”“所授与的知识,须完全切合他们生活上的应用”,就怕“给他的不切实用,反而妨害他们工作”1 173。江恒源更加明确地指出,“农村成人教育第一步便当注重农事,以及其他改善生活之事即使设立民众夜校,要教他们的书最好能以农事为中心。”5他还将这种实用主义的
9、价值取向细化到设施、课程、训练三个方面。在设施方面,他认为农村教育不需要高楼大厦,“有祠堂、庙宇可借,则借之,不可借,则建筑简易的乡村式房屋,只要宽敞明洁,虽茅屋亦未尝不可”。在课程方面,他强调农村教育要注意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安排教学课程,“关于农事教育,学做并重,必使学习以后,能措诸实用”;“关于乡村建设,如筑路、筑井、浚河、修桥、公园、公仓、厕所等,必一一指示其方法”;“关于乡村防卫,一方面指示组织方法,一方面练习实际技能,以资应用”6。在训练方面,农村教育则无需专重读书,耕田、治事或视读书尤重;不专注重输入式的教授,自修讨论应与讲授并重;更不必终年上课,农忙则返家,农隙 则 到 校,阴 天
10、 则 读 书 讲 论,晴 天 则 下 地 工作7。总之,在职教社看来,农村教育应以农村实际需要为导向,教学“是活动的、实用的、生活的、社会的,不是读死书,并不是做死事”6。从教学组织形式看,职教社所倡导的农村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灵活的。职教社倡导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当时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不满。职教社创办人黄炎培在 学校教育应采实用主义之商榷 一文中就对传统教育大加鞭笞,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应用上观之,其所学故无一所得也”。因此,他提出学校教育“应采实用主义”,对学校的课程、教材、51黄炎培职教思想2023年第4期教法进行改革1 16。其后,他又提出学校教育“以抽 象 的
11、 实 用 教 育”,不 若“以 具 体 的 职 业 教育”1 41。1926 年,黄炎培发表 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书,提出“办职业学校,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合;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1 155在这一思想转变过程中,黄炎培始终没有对学校教育形式的存在提出质疑。而在实践中,即使是他们在徐公桥、善人桥、黄墟等乡村改进区大力推行广义的教育时,仍然没有放弃发展该地的学校教育,没有中止中华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也就是说,在职教社倡导的农村教育里,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学校教育,也有最接近广义教育的社会教育。在职教社的农村改进理论中,教育是
12、农村改进成功进行的关键。他们认为农村改进工作可以“分成文化教育、经济农事、村政组织三大类,这三类要推行尽善,可以说没有一样不是拿教育工夫来枢纽的”。因此,“倘使把农村改进工作,离开教育范围,轻视教育作用”,那么,农村改进事业将“无一事能成功”8。这种看法虽然过分高估了教育的重要性,没能摆脱当时普遍存在的“教育救国论”的窠臼;但应当承认,在那个风雨飘摇、农民温饱尚成问题的岁月里,职教社先行者们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以自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坦诚地提出自己对国家前途的看法,热情地实践自己的理想。不管他们所提出的建设方案是否可行,无论实验的结果如何,单是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农村教育对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就
13、足以让他们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因此,我们应当对其农村教育思想进行批判继承,从而为当下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历史镜鉴。二、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教育思想实践: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一)普及义务教育1.加大劝学力度,提高儿童入学率受落后生产力的影响,民国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存在很大困难。为提高入学率,改进区各年度教育计划大纲中都将劝学运动作为重要内容。每个学期结束后改进会还“推定劝学员若干人,会同各校教职员分赴各学校区,劝导尚未入学之儿童入学”9 73。此外,改进会还制定了徐公桥乡村改进区普及义务教育办法大纲,规定凡是能够让子女按时入学的家长,“如遇家庭困难事项,得请改进会予以相当之协助”10 31。这
14、些制度将农民的经济利益与儿童入学紧密结合,极大地刺激了家长送学生入学的积极性。2.增设学校,实行“流动教室”制要普及义务教育必须解决学校数量不足的问题。改进会成立后陆续修建了许多新的学校,如南戴初级小学、珠翠初级小学、私立观澜义务教育试验学校、私立陆景初级小学等,方便了改进区学生入学,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除增设学校外,为让僻远乡村的学童也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改进区还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设立流动教室,进一步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及至 1934年实验期满时,改进区“小学公立者四,私立者二,流动教室二,就学儿童五百三十五人”10 25。如此成绩实属不易。3.强化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监管力度为确保改进区
15、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顺利实施,改进区把整个实验区划分为 6 个学区,实行中心制,“一切行政,由中心校长主持”,并制定徐公桥中心小学区公私立小学校视导标准(以下简称 视导标准)用于考核学校。视导标准 要求各个学校每学期开始时,“编就教授预定要目,照预定数量授足,教员缺课时,能设法代课”;要根据地方需要,“厉行生产教育”。训育方面,绝对禁用体罚,课外要有相当之儿童活动组织并要有实际效能10 29-30。视导标准 确立了学校教学及训育工作的标准,有利于学校工作的量化考核,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普及具有重要意义。(二)推广民众教育1.指导民众识字,增进文化常识民众夜校是农民识字教学的重要途径。但
16、一开始改进区“连年开办夜校,屡受失败”11 38。究其原因,不外乎道路往来不方便、教材不适应或农民家庭贫困。针对这些不足,改进区将民52黄炎培职教思想2023年第4期众夜校改为流动性质,除了在中心小学设立民众夜校外,还根据各区不识字民众的多寡,先后设立民众夜校分校。这一做法解决了农民入校不便的难题。教材方面则根据农村实际选用农民千字课本。此外,学校不收学费,书籍用品由校方提供,解除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成为吸引民众入学的亮点。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新的民众夜校更加贴合农村实际,吸引了大批民众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试验六年期满之徐公桥 对徐公桥改进实验区内成人识字数有这样的统计:1928 年全区识
17、字人数 560 人,1929年为 799人,1930年为 826人,1931年为 912人,1932年为 1041人,1933年为 1183人,1934年为 1524人10 68。短短 6年间,改进会能够从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里吸引近 1000人接受教育,其工作不能不算是取得了成功。2.丰富群众娱乐,陶冶德行情操除文化教育外,改进区也注重民众精神生活的充实。农村娱乐生活单调,农民往往以吃喝、闲聊打发时间。为让健康的娱乐方式走进农民生活,改进会在夕阳西下、皓月初升的夏日傍晚召集农民参加纳凉会,将改进区的村民聚到一起,先打开留声机听歌听书,而后大家一起唱歌、讲笑话、说故事甚或谈论时局,轻松娱乐
18、。到了风雪隆冬,村友们则举办消寒会,聚在大火炉旁边唱歌、谈笑,“不但满室春风,一场和乐,而种种教育,即可与无形之中,为有效的实施了”11 139。为满足部分群众对音乐的爱好,改进会还举行音乐会,逢农闲时节还会组织公开表演,以提倡新式音乐,陶冶群众德性。纳凉会、音乐会等活动的举办推广了新的娱乐方式,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对于改进区村民精神面貌的改观大有裨益。3.改良社会风俗,涵养文明乡风改进会成立以前,徐公桥地区的婚嫁制度非常繁琐,浪费很大。为改变这种陋习,改进会组织成立了婚嫁改良会。婚嫁改良会以“改良全区婚嫁事宜,矫正习俗,提倡俭德”为宗旨,凡是赞成该会宗旨、能够按照规定办法进行婚嫁庆典的村民
19、,均可在填写入会志愿书后加入该会。婚嫁改良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全区有过半数以上青年男女,接受试验区改良婚嫁的劝导”12 69。婚嫁改良会的成立不仅有利于树立新的社会风气,对于开源节流、增加农民收入也不无裨益。此外,为提倡敬老扶耆的敦厚风俗,改进会还组织成立了长寿会,会上由总干事致祝词,将老人们中的好人好事,逐一表扬。长寿会与尊老爱老习俗的提倡不但增加了老人们继续上进、老有所为的信心,也扭转了社会上轻视老人的不良习气。(三)加强青年训练青年人朝气蓬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如果能够把农村中的青年人团结起来,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传授他们振兴农村的本领,那么整个农村必将呈现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20、,整个改进事业亦将随之长盛不衰。所以,徐公桥改进会非常重视对青年的训练,除在日常工作中时时留意以外,还通过建立青年服务团和小青年服务团加以强化。青年服务团建于 1932 年,“以集合区内青年,用严格之训练方法,鼓舞其向上志气,锻炼其强健体魄,涵养其优良德性,并增加其合于实际生活之知识技能,俾成乐于农村工作之健全国民为目的”。青年服务团的服务内容分为智、德、体、生产等方面。智育方面:本国文字之诵读与练习、文艺之奖励、常识讲习会、演说比赛会、做学旅行。德育方面:国庆及重要纪念日之参加、敬老会、共同储金、警备练习、团员入团式及退团式之举行、模范人物之服膺、服务道德之培养、同情心之养成。体育方面:国术
21、训练、军事训练、寒天早起会、体育竞赛会、夜警训练、身体检查。生产方面:农事讲习会、副业研究会、农产比赛会、手工艺品比赛会、牲畜比赛会。这些内容的设置紧密围绕服务团的宗旨,注重与整个农村改进事业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从而为实验区新型农民的养成以及各项改进事业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13 15-17。小青年服务团是继青年服务团后又成立的53黄炎培职教思想2023年第4期一个青年训练组织。该团的宗旨在于培养儿童服务、尽责等习惯,并且教给他们日常需要的知识、艺术,以期将来成为善良有为的合格国民。除不举办生产方面的活动外,小青年服务团的服务内容与青年服务团类似,但考虑到成员年龄较小,小青年服务团的活动种类明
22、显少于青年服务团,如体育方面,小青年服务团只有健全体格训练、体格检查、夜警训练和竞赛会。由于小青年服务团在实际上充当了青年服务团的预备役组织,因此,它的各项安排较青年服务团更加细致周到。例如,徐公桥中心小学区小青年服务团初级课程训练纲要 详细规定了小青年服务团的训练内容,其中包括三民主义,总理事略,改进会意义及事业概况,十大信条和服务团的讯号、操法、徽章、礼节等 17 项内容,甚至详细到规定讲授三民主义时要包括什么叫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民生主义的实施方法等。改进会培养青年、改进农村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10 36-47。三、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教育思想及实践对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启示(一)农村教
23、育应因人施教,各种教育齐头并进徐公桥改进实验区各种教育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有一个共同点不误农时,这表明徐公桥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相较而言,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的生产能力低下、时间富裕,成人则时间相对紧张。因此,徐公桥针对成人的民众教育活动多在农闲时节举行,识字教育多在晚间举行。正是由于考虑到了广大村民的实际情况,改进区的义务教育、成人教育才能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当前乡村教育应从中得到启示,根据农民群体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举措。首先,政府应通过加大乡村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优质师资队伍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使更多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更新、更优
24、质的教育资源,为乡村振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本土人才。其次,针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农民,应积极引导他们学习现代农业的新科技、新工艺、新技术,增强他们致富增收的能力,提高其生活水平。最后对于热衷于学习专业技能的农村学生,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引导他们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从而培育更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二)农村教育既要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也要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的教育改进工作有着明显的现实取向。在改进区内,无论是以儿童为对象的义务教育,还是以成人为对象的民众教育,都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培训与养成。例如
25、,属于义务教育的私立观澜义务教育试验学校一边推广识字,一边培训花边刺绣技艺,很好地将义务教育的普及与生产技能的培训结合起来。而民众教育中的常识展览、讲演等活动更是多以生产技能的宣传为重点。在加强传授农民致富方法的同时,改进实验区也通过纳凉会、消寒会、长寿会等活动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改善了村民精神面貌,取得了“人无不学乐陶陶”的良好效果。当前农村教育应从中得到启示,既要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又要改善农民精神生活,塑造和谐文明乡风。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一方面应根据农村发展实际,通过建立农村图书馆、组织“三下乡”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增强农民
26、致富增收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在国庆节、劳动节等重要节假日组织村民收听、收看相关的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定期开展好人好事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城镇创建等生动性、教育性强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农民素质能力,营造和谐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三)农村教育应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经济的原则是贯穿改进实验区教育改进事业中的一根主线。一方面,改进区学校因陋就54黄炎培职教思想2023年第4期简,能省则省,或者借用民宅,或者借用破庙,一切设施能自制则自制,决不向村民多收一分钱,尽最大可能替农民节省开支。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直接同农民增
27、收相挂钩,如私立观澜义务教育试验学校的花边生产,改进会组织的时节节省会、婚嫁改良会等。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下,广大农民没有足够的教育支付能力,改进区的教育不仅不用增添花费,还有额外收入,这必然能够吸引大批民众,改进区的教育取得成绩也就理所当然了。与民国时期相比,新时代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城乡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农村教育仍面临着资金保障不足、生源流失严重、优质师资匮乏、乡土教育元素缺失等现实难题。因此农村教育应立足农村发展实际,以经济为原则,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政策倾斜力度,切实将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
28、处,最大程度地减轻农民教育负担。其次,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产业,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解决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后顾之忧。最后,地方政府应完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尽可能满足农民群体就近学习、培训的需求,推动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四)农村教育应重视青年人才作用,培养更多乡村自治人才农村改进事业是个崭新的事业,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奏效的,因此培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很有必要。改进会十分重视对青年的训练,除联合各村青年组织国技研究团,向青年灌输各种常识以及防御外患的方法外,改进会还成立青年服务团和小青年服务团,为改进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应该借鉴其经
29、验,通过人才培育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搭桥铺路、添砖加瓦。首先,要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素养,选好、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加大对本地村民的培训教育力度,大力支持村民传承、弘扬、创新乡土文化,对于在乡村教育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村民给予一定的奖励表彰,为乡村教育的普及提供充足的有生力量。其次,要加强青年人才引进工作,鼓励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发展。健全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政策,创建人才回流平台,打通人才回流通道,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就业,为乡村教育的普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最后,要优化农村发展环境,让青年人才留得下、呆的住、能创业。加快养老、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
30、、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使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大施才干,推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参考文献:1 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M.中华职业教育社,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2 问渔.农村教育与农村改进 J.教育与职业,1932(140):524-527.3 江问渔.农村改进与农村教育 J.中华教育界,1934(4):244-247.4沈光烈.农村改进的实施M.北京:中华书局,1941.5江恒源.“富教合一”主义J.教育与职业,1930(108):57-61.6江问渔.理想的乡村中学J.教育与职业,19
31、31(123):87-90.7 江问渔.多元的乡村改进法及主张省县设立乡村改进综合机关理由与具体方案 J.教育与职业,1931(127):575-586.8 江问渔.关于农村教育的三个重要问题 J.教育杂志,1935(3):148-153.9 陆叔昂.三周岁之徐公桥 M.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31.10 姚惠泉,陆叔昂.试验六年期满之徐公桥 M.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34.11 江恒源.徐公桥 M.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29.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昆山县委员会文史征集委员会.昆山文史:第 6 辑 M.苏州:昆山县政协文史征集委员会,1987.13 姚惠泉.中华职业教育社之
32、农村事业 M.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33.(下转第 78页)55评价与比较2023年第4期Data Analysis of Year 2022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of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TANG Jianmin,SUN Xiaobing(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Abstract:Scientific resear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colle
33、ges and universities.Strengthening the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to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collect anddeeply analyz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o
34、f this group,this study continues to select four investigationperspectives,including papers,projects,patent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funds,and carries out a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in 1,422 highervocational colle
35、ges across the country.It is found that except for a small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ith outstan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the overall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is still in a relatively low stage,and its development level is also very unbalanced among
36、 universities,different types and different provinces.In addition,we find that the number of SCI papers published by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has far exceeded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CSCD and CSSCI papers.Thisphenomenon deserves attention and needs further systematic,indepth and extensive
37、 discussion.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university evaluation(责任编辑:薛卉桐)(上接第 55 页)Enlightenment of Rur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the Republic of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SONG Chaojun,CUI Junwei(Ch
38、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Qingdao 266580,China)Abstract:In the late 1920s,the focus of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gradually shifted from vocationaleducation to rural improvement,and education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its cause.The pioneers ofvocational education socie
39、ty established an improvement experimental zone in Xugongqiao,Kunshan,Jiangsu.They transformed the educ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zone from three aspects:popularizing compulsoryeducation,promoting public education,and strengthening youth training,which not only improved the qualityand literacy of far
40、mers,but also promoted local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rural education ideology and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ves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uraleducation:Rural education should be taught according to people,and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 should gohand in hand;
41、Rura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improve farmers ability to become wealthy,but also enrichtheir spiritual life;Rur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effectively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the masses;Rural educatio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young talents and cultivate more rural autonomous talents.Key words:Republic of China period;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rural education(责任编辑:薛卉桐)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