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91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3 年第 4 期探索笔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虞崇胜(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属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状或性能,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本质性的东西。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现代性、中国性和世界性三重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中的一种形式,现代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属性,没有现代性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的,这就必然带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在全球化时代,是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联系起来的,这就必然带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或人类性。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

2、代性、中国性和世界性,才称得上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真谛。中国式现代化这“三重属性”,不是“三个属性”,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属性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交叉重叠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中,现代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属性,中国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属性,世界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综合这三种属性的现代化。正是由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这三重属性,从而成为世界现代化史上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交叉重叠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23)04-0015-142021

3、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命题以来,理论界掀起了解读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热潮。然而,在众多研究成果中,鲜有从属性角度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致使人们难以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路径。属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状或性能,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本质性的东西。事物的属性可分为自成性属性和相成性属性。自成性属性是指事物自身就有的属性。相成性属性是指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属性。属性也是人们依据事物的性状或性能而对该事物的抽象刻画。任何事物都是与其属性不可分的,事物都是有属性的事物,属性也都是事物的属性。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

4、的相同或相异,其实就是一个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事物的属性的相同或相异。由于事物属性的相同或相异,客观世界中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事物类别,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形成相同的类别,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就分别地形成不同的类别。中国式现代化,就其属性来说,包括现代性、中国性和世界性这三重属性。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中的一种形式,现代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属性,没有现代性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的,这就必然带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再次,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在全球化时代,是与创造人类文明新5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研究”(22ZDA066),项目负责人:虞崇胜;华中智库专项“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2021HZZK027),项目负责人:虞崇胜。作者简介:虞崇胜,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武汉大学教授。2023 年第 4 期探索笔会形态联系起来的,这就必然带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或人类性。严格来说,只有深刻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中国性和世界性,才称得上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真谛。1 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重属性是现代性。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没有现代性就没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能没有现代性,如果离开了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就会缺乏真实的内涵而成为虚幻

6、的目标。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明确它是具有现代性的现代化。如果不具有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中国是个诸样事物丰饶的国家,也是文化多样性国家,在如此众多的事物和文化中,并不是所有事物和文化都是现代化的,中国的事物、中国的文化,既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也有落后与进步之别。因此,只有把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属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品质,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1.1 现代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现代性是指现代化的性质和特征,它是能够将传统与现代区分开来的一种属性。关于现代性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早于现代化,现代性启蒙于 16 世纪

7、文艺复兴,混沌于 17 世纪,澄明于 18 世纪末。现代性的核心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祛魅”的过程,是摆脱愚昧、迷信、专制,而追求理性、科学、自由的过程2。而“现代化”一词出现较晚,真正盛行起来已是 20 世纪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化发展而逐渐凝结成的一些特征。吉登斯等人将现代性看作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329。无论是现代性早于现代化或是现代性迟于现代化,都强调了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密切关系,都认同没有不含现代性的现代化,也没有脱离现代化的现代性。一般认为,现代化

8、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由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表现为近现代以来以思想进步为先导,以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现代工业化为动力,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结果。或者说,现代化是指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进而引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整体结构和历史主体的深刻变化。在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和发展出一些新的社会特征,这种新社会特征与传统社会基本上是背离的,所以被称为现代性。所谓现代性,就是在世界现代化运动进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结

9、果所构成的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现代化运动已经形成的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生产领域的社会化或工业化、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文化领域的理性化、社会领域的法治化、生活领域的城市化及生态领域的绿色化等。因此,人们一般都是将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理性化、法治化、城市化、绿色化等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现代化是否具有现代性的标准。当然,现代性不是一天形成的,任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现代性,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如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现代性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已经具有现代性的国家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丧失现代性,并沦落为不具有现代性的国家。因此,必

10、须把现代性61虞崇胜.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视为“日新日新日日新”的不断创新的事物属性。现代性之所以称为现代性,是因为它在形式上是与传统对立的,具备现代性意味着脱却了传统,现代性成长意味着与传统决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两个决裂”的思想,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4293。由于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性而言的,理解现代性必然涉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虔心研究中国现代化的金耀基认为,现代性问题说到底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中国现代化是一个中国文明转型的

11、过程,文明转型是多面向的,包括社会、经济、政治与学术文化的各个面向,是“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转型”,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终极愿景“不止是寻求中国的富强,而更在构建一个中国的现代文明秩序”5前言。金耀基将中国的现代化理解为建构一个“中国的现代文明秩序”的看法,既前卫也精当,而“现代文明秩序”其实就是具有现代性的文明秩序。这与习近平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时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扬弃中国旧有的事物,以及接受外国事物,但“中国现代化运动决不是斩绝中华传统的反古运动,也决不是全盘地同化于西方的运动,中国现代化运动决不是中国文化的死亡而是中国文

12、化的再造”7160-161。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文化再造”工作,将是一项理性的“抉择”,亦即通过文化分子个体与团体的“创新”“批判”过程,而达致成功的“选择性的变迁”。质言之,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文化再造”工作,乃是要在新、旧、中、西的四个次元中,抉择其可能(而不仅是应当)抉择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形成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提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着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和使命”8。如果沿着这种思路去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可以发现,其实在中国现代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主流思想界基本上认识到现代性之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中

13、国主流思想界都认识到现代化的第一重属性是现代性。1.2 中国式现代化内含现代性从中国思想史的维度来看,自“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讨论中,虽然一直存在西化与本位化的争论,但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讨论现代化问题时,已有不少学者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包含现代性特征。当时不论是主张西化论者还是主张中国本位论者,经过比较研究后都逐步产生了一种新认识,即用“现代化”(现代性)这个新概念来认识“西化”“中国化”等概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张熙若(张奚若),认为“现代化可以包括西化,西化却不能包括现代化。这并不是斤斤于一个无为的空洞的名词,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性质不同的事实。复杂的社会情况是不容

14、许我们笼统的”9458。鉴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危机和中国传统政治的弊端,学者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现代化必须是有现代性的现代化。为了强调现代性的意义,冯友兰指出,“一般人已渐觉以前所谓西洋文化之所以优越底,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底,而是因为它是近代底或现代底。我们近百年来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底,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底”9338。像冯友兰这样能够跳出西化与本位化之争而从是否具有现代性来看待中国现代化的学者不在少数,说明中国那些关注现代化的学者总体上基本把握了中国现代化的现代属性。1948 年,吴世昌面对国家的71 2023 年第 4 期探索笔会破败,提出过“中国如要求生存,最迫切的

15、是一个现代化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既已融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一部分,那就必须适应世界潮流,而“要现代化,必须从社会道德到政治制度,从文化观念到治学方法,从待人接物到世故人情,从生产工具到分配原则,彻头彻尾的改造重建”9357。应该说,张熙若、冯友兰、吴世昌等当时对现代化的认识受时代的限制,虽然有不少缺陷,但他们能够明确地将西化、中国化与现代化区别开来,并且以现代性的基本要求,如工业化、科学化、合理化、适用化、社会化等来规范中国现代化,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不是当年战争和政局的影响,中国理论界是有可能提出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理论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实现现代化是十分执着的,最初设想是建立先

16、进的工业国,明确提出“努力把这落后状态加以改变,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有现代文化的国家”10482-483,同时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文化的现代化。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并伴随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是世界上唯一门类齐全且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成就巨大,数字中国建设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市场化、科技化、城镇化、法治化,促进各行各业在

17、现代化道路中迈上了新台阶。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现代化的品位。正是在中国现代化各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2022 年党的二十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由上可知,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包括理论和实践)虽然艰难曲折,但基本方向是日渐明确的,也是较好地把握了现代性特征的。总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多维度的全面现代化,而不是单维度的片面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在许多方面是模仿西

18、方现代化的,正是这种简单模仿使得中国现代化一波三折。在后来的探索实践中,由于把握住了现代化必须具有现代性的要求,从而不断实现从经济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的跃进。从完备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具体表现为“1+6+1”现代化系统。“1”指的是“人的现代化”;“6”指的是“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后面的“1”是指“治理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1。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整体性文明”和“现代性文明”双重逻辑,从社会维度看,它关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

19、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有机整体之现代化;从人的发展维度看,它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全方面全过程的现代化,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空间;从文明维度看,它关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文明形态。正因为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整体性文明”和“现代性文明”双重逻辑,所以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在中国,其第二重属性就是中国性。从根本意义上讲,中国性是中国式81虞崇胜.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现代化的生命线。没有中国性,中国式现代化由于缺乏根基,不可能成为一种现代化的范式,甚至根本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

20、化。中国性是指现代化的中国属性,即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特征。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他还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概括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五个方面12。这五个特征集中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同时也内含着现代化属性中的现代性和世界性。2.1 中国现代化早期的“中国性”意识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是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或者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属性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从开始

21、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时就有过热烈的讨论,而且这种讨论一直都没有中断过。罗荣渠认为,1840 年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历程非常艰难,先后经历了三次模式大转换,即辛亥革命前后的转换、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转换和 1978 年改革开放前后的转换13382-386。而且,这三次转换的过程也是阻力重重,致使中国现代化时断时续,始终迈不开正常的步伐。金耀基认为,中国现代化运动之所以未能顺利展开,推究起来,除了落后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之外,同时也遇到“一批社会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既得权益者的把持与反抗”,“所以,有许多争论中西文化问题的人,表面上是争学术之是非,实际上是争身家之利害,这样的人物,他们自觉与

22、不自觉地成为阻碍中国现代化脚步向前的绊脚石”55。总之,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13193。关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长期以来都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中国历史之谜:为什么一个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古典农业文明的大国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有人将之归于外因,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的主要是由于外来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也有人将之归于内因,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和发展的停滞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并非一个方面的原因,而是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然中国的现代化被延误了,是后发的现代化,在走向现

23、代化的过程中自然会学习和借鉴他国现代化的经验,同时也吸取他国现代化的教训。自从 19 世纪中叶启动现代化以来,中国在现代化的路上虽然走走停停,但从一开始就与实现民族复兴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各界仁人志士朦胧地都在思考如何在学习西方即“西化”“欧化”过程中守护住中华文化的命脉,进而赋予现代化以中国的内涵。“五四”以降,关于中国现代化到底应采取何种路径,国内外政界、学界对此都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五四”以前,虽然有如张之洞等人提出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但在知识界,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和中国国破民贫的社会现实,更多的人对于西方文明抱有好感甚至崇拜,认为中国只有学习西方才有出路。然而,西方文

24、明只是现代文明中的一种形式,其本质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文明,像中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必须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人对于西方的很多幻想随之破灭。随后“公理能够战胜强权”也在巴黎和会上破产,导致整个中国思想界对西方说一套做一套的言行不一感到非常失望。游欧归来的梁启超目睹了一战之后的西方世界,撰文质疑西方的现代化路91 2023 年第 4 期探索笔会径,强调中国的发展不能无限崇拜西方,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要兼顾中国的文化资源。在最初的时候,这种想法多带有本能地抵御西方的色彩,一战爆发后则转变为超越西方文明的自觉,即西洋文明与中华文明需要相互补充,“拿

25、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这就是所谓“中国人之自觉”1449。面对“西方化的世界”“西方化对东方化绝对的胜利,绝对的压服”这种非人类文明的正轨,“人类文化要有一根本变革”且“由西洋态度改变为中国态度”15167-168。因而在 20 世纪 30 年代申报月刊刊发“中国现代化问题号”专辑中,许多学者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尽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走社会主义道路,但至少说明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西式的、纯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已经受到质疑。也就是说,即使是在“西化”“洋化”十分流行的时代,中国知识界

26、中多数人所接受的现代化仍然是包含和反映“中国性”的现代化,当时被普遍称为“本土化”的现代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知识界在比较中外现代化道路后的清醒认识,也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反复比较,从总结经验教训中开辟出来的16。2.2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性”自觉与此同时,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新路。1945 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7

27、108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深深感到经济落后的压力,表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18346。鉴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安全的威胁,毛泽东将国防现代化提到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同等的地位,并称“四个现代化”。对此,毛泽东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116遗憾的是,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在后来基本上中断了,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落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28、党人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摆到全党工作中心的位置。在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伊始,邓小平就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赋予了现代化的“中国性”内涵。1983 年 6 月,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29正是由于从一开始就明确赋予了中国现代化的“中国性”,使得中国现代化之路不再重复历史上“左右摇摆”的被动局面而能够实现行稳致远。到 2022 年时,党的二十大正式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

29、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了出来。习近平强调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21应该说,以党的二十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自主自觉地提出来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闯出了一条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客观实际、文化传统、制度体制、思维方式等要素推动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揭示中国式现代02虞崇胜.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化所蕴含的特殊性、原创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22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社会主义特质、独立自主特性和文明古国特征的

30、现代化发展过程,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内生性和创新性的综合特征,区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更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型现代化。为了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应该说,这五大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是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全面规范。但在某些人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性特征,显得比较狭隘,能否引导实现中国现代化值得怀疑。孔飞力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现代国家的规划是否能够超越狭隘的基础和僵化的中央集权而获得实现?这是一个只能由时间来回答的问题。现在

31、,许多中国人相信,这是办得到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建制议程的界定,所根据的将不是我们的条件,而是中国自己的条件。”23122的确,中国的现代化不是按照某些西方学者设定的议程展开的,而是依据中国自己的条件而展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由于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后发性又具有赶超性,因此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工程,而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仍然处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发展阶段,中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并不

32、是先完成工业化,再进行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提升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习近平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2424-25因此,从中华文明的坐标去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关系,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带有了浓重的中国性色

33、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253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三重属性是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具有世界性,并非人为附加其中的,而是中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到现时代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求。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现代化)开创的世界历史,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使世界现代化运动不会只停留在资本主义世界历

34、史阶段,而必然会走向新的世界历史阶段。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意味着任何民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在世界历史舞台上进行世界性交往12 2023 年第 4 期探索笔会和国际性竞争26。就世界范围来说,全球化的发生与现代化的发生几乎是同时的;就一国来说,一国开始融入世界与开始现代化也几乎是同时的。这无疑说明了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密切关系,或者说现代化是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就很自然地带有了世界属性。3.1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是由全球化时代决定的虽然全球化是 20 世纪

35、80 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现的“全球互联”的新现象和新趋势,但其实自 15 世纪历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以来全球化就开始萌生,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年代全球化的一些征象已经相当明显。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那样:“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4276全球化最初主要是指货物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这种全球性流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括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

36、制约的多元概念。作为整体的全球化,已经包括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全球化。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这就要求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充分吸取早发和先发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落入“现代化陷阱”(包括“中等收入陷阱”和“不平等陷阱”等);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现代化模式。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会产生溢出效应。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

37、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这种溢出效应,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属性。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就是从其属性而言的。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在与西方现代化相互交织的时代,这就使中国式现代化不得不与西方现代化区别开来;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的现代化,这又使中国式现代化不得不与西方现代化联系起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表明,特定的世界历史民族选择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就具有世

38、界历史意义。”27在这种东西方交织、文明成果共享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地要求具有世界性,并且以其所具有的现代属性和中国属性而具有世界意义。3.2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是由中国的世界地位决定的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作为一种世界潮流,现代化代表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用了近 300 年时间,才让 10 亿左右人口进入现代化,进而创造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于是,西方某些人就据此将是否“西方化”作为衡量发展中国家道路、制度、文化和价值观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唯一标准。如此,原本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差异,被扭22虞崇胜.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曲为

39、传统与现代、愚昧与文明、落后与先进的对立,进而影响着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方向。然而,严酷的事实是,一些仿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现代化的动力、能力、潜力也并非西方传统国家独有的基因。任何追求进步的国家,都不应被排除在现代化体系之外,各个国家的人民既有创造现代化模式的权利,也有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的权利。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同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迈进世界现代化的方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迅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自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在世界经济总

40、量中的比重逐年提升,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同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高于西方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既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也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中国作为最

41、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意义。随着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富裕,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这些中等收入国家需要在世界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意义,各界舆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国家整体迈入现代化,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具有巨大的意义。从中国地位与现代化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历史创造,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

42、发展进程,而且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8。中国是个大国,而且是能够影响世界前途的大国。中国实现现代化,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 14 亿中国人民将整体进入现代化行列。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 14 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293.3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是由现代化本身的要求决定的依据现代化理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现代化意味着

43、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向现代类型的变迁。由于传统体制的转变存在着主动、被动甚至停滞不动之分,因而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差别很大。在率先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但在后来现代化的社会中,这些挑战越发来自外部,因而转变来得更加迅速和突然。也就是说,早期现代化国家基本上是内生型现代化,即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而此后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基本上是外生型或外生内逼型现代化。布莱克的现代化理论显然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倾向,是以西方现代化为标杆的。实际上,20 世纪下32 2023 年第 4 期探索笔会半期的世界现代化浪潮中,并没有哪个国家是严格按照所

44、谓“内生型”“外生型”或“外生内逼型”来实现现代化的,而是参阅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根据本国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基本上就是中国人自己按照中国的国情、结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独立自主地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过程。严格来说,“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中国的现代化,基本上是就中国一个国家而言的,它的意义也是局限于中国的。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概念,它的内涵既包括了中国的现代化,还包括了助推全球的现代化,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因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是超

45、出中国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们日益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也就在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历史和现实交汇的背景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要融入世界性现代化之中,使之具有普遍的世界性意义,并能推进世界现代化向纵深发展,进而成为世界接受和认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世界现代化

46、离开了中国也是残缺不全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展开的,它和西方现代化一样都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自近代以来被迫开放国门,先进的中国人在接触外部世界后认识到必须追赶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此,“闭关锁国”和封建落后联系在一起,民族复兴与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也就联系在一起,开始了追赶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也在与西方现代化的互动中得到养分和动力,共同推进了世界现代化。“现代化不是中国人封闭自营、关门单干的事情,而是国家开放、与现代世界并行的社会变迁过程。”30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告诉人们,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来自对外开放,只

47、有对外开放才能发展好中国的经济,才能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参与国际分工,积极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从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发展收益,同时又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与世界进行开放性互动的产物。习近平指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2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最

48、终归宿。中国式现代化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显现出它的世界性31。因此,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与现代性、世界性结合并统一起来,才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才能与世界人民一道完成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现代文明秩序的人类共同任务。42虞崇胜.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4 中国式现代化三重属性的交叉重叠关系及其文明意义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并不平顺,是跌跌撞撞、走走停停的。时至今日,如果从全面现代化的角度看,很难说有哪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全面现代化。这倒不是因为全面现代化有什么秘密,而是因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历史进程,远未达到

49、“四海咸宁”的终极状态。现代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最终是要实现全人类、全世界的现代化。而全人类、全世界的现代化必须是全人类的,是所有国家的,不是单一国家所能替代的,也不是只有部分国家可以替代的。全世界的现代化有赖于全体国家和全体人民的现代化,犹如马克思所讲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一样。我们这里强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而没有说是“三个属性”,就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属性并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交叉重叠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严格来说,现代化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同现代化模式和不同现代化道路的精核则是一样的,这种精核

50、就是:凡是现代化都具有现代性、本土性和世界性三重属性。在中国,本土性就是中国性,而且这三重属性是交叉重叠的。在现代化历史上,没有不内含现代性的现代化;在国家发展史上,没有不内含本土性的现代化;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不内含世界性的现代化。当我们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时,主要是结合中国实际来谈论的,同时也是结合人类文明发展来谈论的,从未脱离中国实际和人类发展而单纯地谈论现代化,这样就使现代化事业有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时代色彩;当我们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时,也是结合现代性和世界性来谈论的,不是局限在中国特色上打圈子,更着眼于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使中国性具有了现代性和世界性;当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