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记章节(课题)名 称小石潭记学时2-1总课时8056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 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 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记叙的顺序。4、 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过程方法反复朗读,结合工具书,自主理解重难点字词。学习作者生动细致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文中自然风光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作者生动细致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学生特征分析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2.品味文章情
2、景交融的写作特点。理解句意,结合背景,深入体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导入:由介绍“记”引出小石潭记师:古代有一种文体叫做“记”,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上册中我们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认识了那里美丽独特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小石潭记,跟随他的脚步来认识他心中那潭奇特的水潭。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篁 (hung) 坻(ch) 参差(cn c) 屿(y) 嵁(kn) 缀(zhu) 佁(y) 翕(x) 怆(chung) 邃(su)
3、龚(gng)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本文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因是河东人故又称柳河东,唐朝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2、老师泛读课文,并做相应指导。3、生自由朗读。4、找学生模仿朗读。三、学习研讨疏通文意: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2、检查合作成果。(1)翻译课文。(每组一自然段)(2)词类活用。月光下澈(向下) 俶尔远逝(向远处) 斗折蛇行(像北斗
4、星一样;像蛇一样)凄神寒骨(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3)一词多义。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冷清)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全石以为底(把)卷石底以出(而)以其境过清(因为)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四、理清结构,整体感悟。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边氛围2、作者对小石
5、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五、整体感知思考: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六、布置作业:1、搜集描写山水的诗句。2、背诵课文。认真听老师讲解文题。大声认读字词学生回忆相关知识认识记这种文题。学生齐读课文。结合工具书自主翻译。明确作业与重点字词。为学习课文做好伏笔与铺垫。熟悉回忆课文中的字词。熟悉课文内容。注意朗读节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认识积累重点、难点字词。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板书设计小石潭记 赏 思 发现小潭乐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凄 潭中气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