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69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8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3卷 第2期江 苏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V o l.2 3.22 0 2 3年6月J O U R N A LO FJ I A N G S UV O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T E C H N O L O G YJ u n.2 0 2 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娄志刚(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装饰学院,江苏 徐州2 2 1 1 1 6)摘 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被明确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理念和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校企合作的质量直接关系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

2、养的质量。分析研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内涵和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从把握规律,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打破传统,激发各方主体参与动力;汇聚合力,提升合作育人能力效率三个方面,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提升提供可行路径参考。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内涵界定;影响因素;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7 1 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0 9 5 3 5 5 0(2 0 2 3)0 2 0 0 3 4 0 6R e s e a r c ho n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a n d i m p r o v i n gp a t h so f t h eq

3、 u a l i t yo f s c h o o l-e n 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L O UZ h i g a n g(S c h o o l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D e c o r a t i o n,J i a ngs u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T e c h n o l og y,X u z h o u,J i a

4、ngs u2 2 1 1 1 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S c h o o l-e n t e r p r i s e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i sc l e a r l yd e f i n e da st h eb a s i cc o n-c e p to f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k e yp a t ho ft a l e n tc u l t i v a t i o n.T h eq u

5、a l i t yo fs c h o o l-e n t e r-p r i s ec o o p e r a t i o nd i r e c t l ya f f e c t s t h e l e v e l o f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a n dt h eq u a l i t yo f t a l e n tc u l t i v a-t i o n.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a n ds t u d i e s 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t h eq u a l

6、i t yo f s c h o o l-e n t e r p r i s ec o o p e r a-t i o n i n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i n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s.F r o m g r a s p i n gt h er u l e st of o r mab r o a ds o c i a l i d e n t i t y;b r e a k i n g t r a d i t i o na n ds

7、t i m u l a t i n g t h em o t i v a t i o no f a l l p a r-t i e st op a r t i c i p a t e;g a t h e r i n g j o i n t f o r c e s a n d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o f c o o p e r a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i tp r o v i d e s f e a s i b l ep a t hr e f e r e n c e f o r i m p r o

8、v i n g t h eq u a l i t yo f s c h o o l-e n 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v o c a-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K e yw o r d s: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q u a l i t yo fs c h o o l-e n t e r p r i s ec o o p e r a t i o n;d e f i n i t i o no fc o n n o t a-t i o n;i n f l u e n

9、c i n gf a c t o r s;i m p r o v i n gp a t h收稿日期:2 0 2 2 0 9 1 8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建筑 产业智能化产 教融合平台研究 与实践(2 0 2 1 J S J G 1 6 8)作者简介:娄志刚,男,江苏邳州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与大学生教育。Em a i l:4 6 1 4 5 7 5 7 6q q.c o m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质量研究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基础性课题之一1。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校企合作被明确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理念和育人的关键措施,是国家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解决

10、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增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重要途径。有鉴于此,在国家通过制度设计,以国家政策红利的形式,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第2期娄志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3 5 育校企合作,满足企业合理利益诉求,实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从理念倡导到制度供给的落地,改变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生态。然而,此前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聚焦在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模式成效上,校企合作质量的内涵结构研究暂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因此,分析校企合作质量的共性内涵,准确把握影响校企合作质量水平的多元因素,明确校企合作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引导职业院校以校企合作质量提升夯实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为职

11、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提 供价值指向 和路径借鉴。1 职 业 院 校 校 企 合 作 质 量 的 内 涵界定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生成逻辑,其根源在于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际的焦虑与期待,其本质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难求”社会问题的教育求解,也是人才供给与市场“脱节”教育命题的社会应答。因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原有人才培养和聘任的互动关系基础上、在人才适应性和技术复杂性的双重情景倒逼下,围绕人才培养,建立以知识和技能转移为核心,为获取各自竞争优势而开展的互动、共享、依存和共赢的社会实践活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中校企合作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资源统筹与共享、技术创新与服务、

12、人才交流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有鉴于此,宏观上,校企合作质量内涵是指校企合作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目标达成度和合作结果满意度。此外,校企合作的核心目标在于学校与企业育人分工协作与育人效率提升。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校企合作质量内涵是指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展的校企合作设计、实施、管理、保障等赋能实践结果与学校、企业、学生三个利益相关方目标期待的匹配程度。具体而言,校企合作质量取决于学校合作育人的设计、实施、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缜密程度,企业在技术技能传承上的投入和育人能力,学生在合作项目中的时间、精力投入程度。2 影 响 校 企 合 作 质 量 的 三 个 维 度影响因

13、素分析要把握校企质量的实质,就必须追问其内在逻辑,要解决校企合作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问题,就必须弄清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障碍。从校企合作的设计定位、运作实施、过程管理的程序出发,应用社会心理学和关注投入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影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主体校企合作行为驱动、投入程度、能力建构的潜在因素,是提升校企合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2.1 合作主体的理念认知维度中国传统 文化 认 为“知 是 行 之 始,行 是 知 之成”,西方哲学思想坚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东西方关于知与行的辩证思考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身就是对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认

14、知和回应。职业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主体对校企合作理念认知的准度和深度事关校企合作的定位、决心、思路和举措,决定了校企合作设计、实施、管理的方向、内容、投入,辐射到“为什么合作”的动力驱动,“解决什么问题”的目标导向,“与谁合作”的论证与选择,“合作什么”的项目设计与执行,“实现什么目标”的预期成效研判等校企合作整个链条。理念认知层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合作的问题,这决定着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主体对校企合作定位、规律、价值的认知、把握和执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等政策导向已然把校企合作的定位上升到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的高度。对此,职业院校经过2

15、 0年的改革探索,彻底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深究细查之下,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课程、师资队伍、学业考核等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环节仍然没有突破知识传授的窠臼。财政拨款模式下的职业院校运营方式使学校教师市场敏感性欠缺的“沉疴”还在,“岗课赛证”一体仍需时日。部分教师对职业类型教育的规律把握不准,看不到学习者、技术技能手段、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仍然认为教师是当仁不让的施教主体,企业师傅缺乏知识的体系性,无法教育培养学生。甚至认为企业人员的参与教学会分化教师的权益,降低教师固有收入,从心理抵触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在“合作什么”“与谁合作”等根植于理念认知的

16、思路和措施层面,校企合作主体也存在诸多“误区”。比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整合,育人分工协作,实现知识技能的传递和转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效率,进而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学生都存在3 6 江 苏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2 3卷“向大图强”的价值取向,只关注合作对象的名气、规模等宣传效应,忽略人才培养理应关注的育人意愿、育人条件、育人能力,也无视实操层面的距离、成本因素,空有跨越千里合作美名,无法负担千里之行消耗之重。合作形式上“重起点,轻过程”,签约时大张旗鼓,过程中粗枝大叶,结果草草收场;

17、合作内容上“见物不见人”,只注重财物引入,忽视人才培养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审订、师资队伍组建、教材课程编写。如果校企合作参与主体在校企合作的理念认知层面出现偏差,无论实施和管理阶段如何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与成效的完全匹配,更无从保障校企合作质量。2.2 合作主体的参与动力维度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社会经济学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存在”。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一切行为产生的源泉3。校企合作作为校、企的组织行为及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的个人行为的交汇集合,是各个主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社会环境 所 做 出 的 应 对 反 应,需 要 鲜 明 而 持 久

18、 的 内驱力。理论上,对职业院校而言,校企合作动力既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和考核要求,也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本规律遵循的规范性要求;既是实现学校建设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目的性路径选择,也是基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博弈结果的社会性选择。对于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带来技术复杂性挑战,进而引发技术技能人才的稀缺等系列问题。参与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的理性选择,还是企业社会价值实现的可行渠道。对于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是个体赋能增值,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也是学生获取企业认同、适应行业企业文化的主渠道。实操层面,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不仅要吸引、获取外部企业认同和选

19、择,要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思想上的统一、资源上的集聚、部门中的协同,还要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动力。然而,当前的校企合作实践,一直以社会、院校、企业的视角推进,但校企合作对教师、学生、企业员工三个具体执行层面的主体究竟意味着什么?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何在?迟迟未有准确的定位和答案,而这正是决定校企合作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工作生活惯性使之更乐于驾轻就熟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愿意承担校企合作模式带来的应变压力和适应负担。在学校现有收入分配体制下,校企合作的有或无、质量的高与低,都对教师没有实质性影响;企业员工亦然,他们忙于完成生产建设的岗位任务,不掌握教育方法和技巧,没有义务承担额外的育人职责,甚

20、至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负面情绪滋生。之于学生,由于职业规划的意识不强,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就业方向感知模糊,就业压力不大,参与校企合作,开展自我赋能增值的“饥饿感”不强,校企合作中学生关注投入不够。正如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所言,如果想让个体或组织承担更多的责任,就要赋予他们更多的成长机会,给予更多的认可和成就4。因此,在教师、学生、企业员工自觉参与校企合作的文化环境和市场要素没有形成之前,通过管理制度的导向、职称晋升的要求、奖励机制的实施等方式,形成“先行者先受益”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促进“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是校企合作质量提升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不仅依赖合作主体的理念认

21、同、思想统一,还需要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的参与动力。没有广大师生和企业员工参与支撑的合作将沦为虚空。2.3 合作主体的能力建设维度能力建设理论认为,组织的能力建设是指为了拓展、进入、维持合作关系而系统改善、增强思想行为、知识能力、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能力素质,从而使组织能以可持续的方式完成合作使命与目标5。从校企合作的运作程序看,从筛选合作目标获取合作信任,设计合作项目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合作进程化解分歧矛盾,到保障合作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需要高质量的拓展和运作能力、教育资源与要素整合匹配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在当前的校企合作活动实践中,职业院校起着主导作用。职业院校自身的思想统一、资源整合

22、、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技术创新能力是校企合作质量高低的先决条件。理念上,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能够围着人才培养转、盯着质量干,针对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赋能增值需求规划好学校的校企合作形式、内容、模式,体系性规划构建学校合作企业的数量、结构、地域。以合作企业遴选为例,在企业拓展联系之前,从合作成本的视角,合理构建合作辐射区域,避免因为物理距离远,带来技术转移的困难和成本增加;科学调研校内学生就业区域取向,企业类型性质偏好,避免因为学生心理和情感不认同衍生合作难以维系;充分思考企业与学校专业的匹配程度、技术先进性,第2期娄志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3 7 以

23、及合作意愿、合作需求、现有育人资源、育人能力,甚至信用记录、合法经营情况,切实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坐标”不偏误。实践中,能够遵循市场等价交换规律,整合校内人才和智慧资源,并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技术创新服务、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品牌推广等合作基础能力的呈现吸引具有育人意愿和能力的优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善于分析判断企业的合作需求“饥饿点”,并根据企业实际匹配适切的合作方案、内容。在合作内容建构中,注意平衡校企双方的“引入”和“输出”关系,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为核心,以教师学生服务企业技术进步为抓手,以“产品研发”“员工培训”“成果转移”“文化创新”等多种形态的“产品”输出为依托,培育各级产教融合型

24、企业,满足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这样既锻炼了师生能力,又拓宽了合作领域,改变了校企合作企业单向“透支”的现状。校企合作项目达成后,能够围绕协议设置目标,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合作企业,认真履行合作权利和义务,务求实效完成合作内容,并以高质量的合作成效延长拓展合作时限。校企合作对企业能力建设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确保正常生产建设的基础上,整合企业育人资源、建设育人体系、配置育人力量、激发育人动力、保障育人效果,满足校企合作育人“教什么”“谁来教”需求。过往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实践育人随意性较大,岗位安排和实践内容也缺乏校企衔接、科学编排,往往是哪里人手短缺放置在哪里,生产到什么环节,实习什么内容,企业师傅既没

25、有精心选拔,也没有相关激励政策,更没有成绩认定,学生企业实习处于自由生长的“放养”状态,以致空有合作育人之名,而无合作育人之实。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源自合作主体思想上的深刻认知,高度统一;行动上的政策引导,动力配置;能力上建设完善,三者缺一不可。3 职 业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质 量 提 升 的实践路径3.1 把握规律强化校企合作是职业类型教育的本质要求认知,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参与。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理念认知和思想统一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各方利益主体理解并认同校企合作的价值、意义、必要性的基础上,才能对校企合作其他组成要素进行革新或重组。职业教育作为

26、与经济产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其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方向和速度被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限定。职业教育的产业性、职业性特征决定其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目标和规格框架,以及实现预设育人目标的校企合作路径。可以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基于行业一线的技术技能传递的效率,加强行业企业文化适应,加速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国内外实践证明,以职业院校为单一教育主体的学科知识型教育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职业教育系统的自我调整远落后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速度。同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念更新和市场要素形成主要取决于政府、学校、

27、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对此,近年来,国家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先后出台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激励引导全社会关注职业教育,参与合作办学。实践层面,实施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校企合作案例征集,产教融合型城市评选等多种举措,旨在营造校企合作的氛围,达成校企合作共识,促进校企合作落地。江苏等省份成立校企合作专项督导组,实地督查引导各地以政策、项目、资金的“真招”“实招”“硬招”,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企业层面,学校以积极的姿态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向社会公开发布校企合作公告,分专业建立校企合作目标信息库,广

28、泛开展校企合作拓展联系。行业企业厚植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承担和合作共赢的价值导向,与职业院校合作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大学科技园、行业指导委员会等产教融合平台,探索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多种合作形式,建立产业学院、企业学院、订单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通过产业教授聘任、工匠大师工作室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团队成立等多种路径,引企入校、引企入教、送教入企,不断深化合作深度。针对学校专业特色,建立适合学生成长的企业讲坛、企业杯赛、企业奖助学金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合作共建建材课程、师资队伍、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育人体系,促进学校育人节律和企业生产建设节律对接。校企合作回应了“培养什么人”的目标设定,“谁来培养人

29、”的教育主体遴选,“怎样培养人”的路径设置,形成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共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类型本质决3 8 江 苏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2 3卷定的,经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一致理解、广泛认同、深度参与的校企合作局面,为校企合作质量提升奠定基础。3.2 打破传统突破政、校、企传统观念、利益、制度的固化藩篱,激发各方主体参与动力。经济学原理认为,任何人类活动都是投入和产出的活动,任何人类关系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 行为主体之 间的关系5。诚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在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要素之前,“

30、做好激励”(g e t t i n g i n c e n t i v e sr i g h t)的方式是务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6。鉴于企业追求利益理性的客观性、成本投入的现实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综合考量,在人才、技术作用没有完全彰显的情况下,经济上的支出和产出效益一直以来是制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国家通过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等政策执行力度,落实专项经费补贴和专项奖励解决企业后顾之忧,用税收、土地、金融、信用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撬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愿。职业院校应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出发,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市场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发

31、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职能,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人才技能需求,创新学校规章制度,设置专业,实施“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基于岗位问题解决的“节点化”“模块化”课程,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打破固有传统,出台以促进校企合作导向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绩效分配方案,激发学校师生参与校企合作活力,整合校内人才智慧资源,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摆脱教师聘任的学历桎梏,积极引入能工巧匠、技术大师,组建校企混编师资队伍。变革传统校内理论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评价方式,形成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主动的姿态,新的合作理念、合作能力、合作产出破除校企

32、合作中学校“被动”“被选”“被弃”的合作困境。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催生知识技能的“迭代更新”加速,不断凸显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和重要性。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双重冲击下,企业应打破“投入”和“产出”平衡的固有经营性思维,摒弃参与校企合作能够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得利”取向,突破现有“类我性”人际信任为基础的合作范式,树立以行业整体进步和高端发展为己任的合作价值导向。围绕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传递,以薪资待遇、职业发展、职级提升为突破口,出台凸显校企合作参与价值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技术员工主动承担校企合作实践教育的组织、教学、管理、评价任务,组建业务熟练、技术娴熟、品德高尚的企业师资

33、队伍。整合企业育人资源、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适应行业,满足岗位,应对创新的形势要求,系统打造企业育人体系。对于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校制度的刚性要求,明确校企合作参与的职业同构性。那就是企业阶段的实境实践、技能习得、文化适应、人际关系拓展都是和职业岗位密切关联的,甚至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度和生活的幸福指数。以职业相关性和利益相关性吸引学生关注投入,提升校企合作参与的驱动力。通过企业奖助学金、企业杯赛等多种关爱、关注吸引,学生校企合作成长评价档案和企业实践学分银行在就业中的作用彰显,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以破而后立的勇气,打破政府、企业、学校固有传统,突破利益固化

34、的藩篱,让利于企、得益于师生和企业职工,激发各方参与,为校企合作质量提升提供行动内驱力。3.3 汇聚合力系统优化学校、企业资源配置,通过分工、协作,提升合作育人能力效率。校企合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对校企合作进行时空的剖析研究,分析校企合作中的变量和衡量。无论合作与否,还是与谁合作,职业教育为期三年的学制作为衡量,时长总量不变。关键是利用教育资源叠加,教育分工,空间拓展,环境转换,教育方式的变量,提升育人分工与效率,实现1+11的合作育人目标。这一点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得以明确,校企合作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利用企业的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文化、管理要素参与人才培养。按照这个

35、逻辑,校企合作需要厘清两点,一是如何建立互信合作关系;二是如何整合资源,设计开展育人分工合作,发挥校企资源叠加功能,提升育人效率。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把企业现有的教育资源向教育能力转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校企合作的信任逻辑往往离不开地缘、血缘、学缘的“类我性”因素引发的特殊关系。改变这种信任逻辑,就要改变当前校企合作中企业单向利益输出和校方得利的偏利性结构。首先,职业院校要向社会、企业清晰展示“我是谁”“我能为企业提供什么”的合作吸引力。职业院校不仅要在学生培养质量上建立比较优势,赢得行第2期娄志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3 9 业企业认可,还要在技术创新服务、在职职

36、工知识技术更新培训、企业内部治理优化等企业转型升级急需方面提供人才、技术、智慧支撑,扩大企业合作的收益边界7。其次,职业院校要在“合作什么内容”“合作成效保障”下功夫,扩大合作范围,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元合作诉求。建立合作制度规范,明确校企的权利和义务,人才培养分工,特别是学校与企业育人的科学衔接,明确企业实践育人的任务、教育管理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潜在风险防范,促进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生产节律对接,保障合作育人质量。最后,围绕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通过企业关爱形式创新,帮助企业和学生建立认同关系,产生归属情感,塑造企业的品牌和在师生中的正面影响。通过上述三种路径明

37、确合作中企业的确定性付出和收益,减少制度外的隐患、损失和不确定性,让企业产生“值得的”预期或评价,从而使校企合作转为建立在企业需求和理性评估基础上的能力认可、规范认同和系统信任。之于企业,始终聚焦人才培养核心任务,研究行业典型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设置专业,编制培养方案,把企业真实案例充实到教材课程,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企业内部建立学校教师实践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帮助教师、学生赋能增值。整合企业育人资源,组建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师资队伍,以娴熟的技能、负责的态度、工匠精神引领学生雕琢技艺。按照企业岗位种类,衔接学生理论学习内容,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理安排学生实

38、习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市场敏感性,引入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并在核心领域和关键节点向教师、学生转移。在企业培养过程中,用企业文化、行业规范、职业操守、法律法规熏陶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还关注人的“德性”成熟8。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明确校企责任分工,夯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细节,通过流程质量保障合作质量。4 结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过二十多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却始终达不到人们“期待的样子”。如何摆脱职业院校被动“求合作”的窘困现状,脱离坐等国家政策执行的“福利陷阱”,是职业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厘清校企合作本质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技能型人才急缺社会问题的教育求解,

39、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脱节教育问题的社会应答的前提下,从理念认知、参与动力、合作能力的微观视角,揭示影响校企合作质量的三种主要因素。从遵循市场优胜等价交换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视角,提出把握规律,强化校企合作是职业类型教育的本质要求认知,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打破传统,突破政、校、企传统观念、利益、制度的固化藩篱,激发各方主体参与动力;汇聚合力,系统优化学校、企业资源配置,通过分工、协作,提升合作育人能力效率三个方面建构校企合作质量提升的可行路径,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1 黄莉,刘艳玉.教育教学质量: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J.求实,2 0 0 4(S 3):2 1

40、 9 2 2 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6:8 2.3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4 周三多.管理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 8.5 翟军亮,吴春梅.论公共安全合作能力建设:缘起、结构和路径J.行政论坛,2 0 1 6,2 3(1):4 1 4 5.6 张军.大转型:中国经济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上海:格致出版社,2 0 1 9.7 刘晓.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1 9.8 周建松.落实 实施方案系统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1 9(7):5 2 5 7.(责任编辑:梁赛平)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