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河中石兽纪昀【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5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6、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2、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笔记小说。它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好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2.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分析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正误,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3.教学难点文章层
3、层铺垫、运用细节描写增加文采和可读性的写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不少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字词基础和翻译常识,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翻译出课文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2 在理解文章层层铺垫、运用细节描写增加文采和可读性的写法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纪昀及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2、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理解分析文章思路及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正误,初步理解“实践出真知
4、”的生活道理,学习文章层层铺垫、运用细节描写增加文采和可读性的写法。3、通过拓展延伸,深入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构建动场由铁齿铜牙纪晓岚引出对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介绍,导入新课。二、 自主学习【活动一】朗读课文,培养语感1、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读音。2、出示重点字词,学生再读。3、齐读。【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2中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主要运用的活动策略有:活动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统一;学生主体性策略等。活动
5、评价注意: 读音正确;朗读正确、通顺流畅。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活动二】疏通文句,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2、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组内翻译:3、教师出示应掌握的重点句子,组内交流(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4)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译文:到
6、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4、学生先在组内通译课文,教师找一代表发言。【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2中的“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主要运用的活动策略有:活动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统一;学生主体性策略、相互活动性策略等。活动评价:翻译准确,语言表述通顺流畅,条理清晰四、综合建模【活动三】讲故事,再感内
7、容1、教师过渡:小说就是讲故事,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再读课文,自由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寻找石兽的故事。3、找一代表讲故事。【设计意图】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2中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 主要运用的活动策略有:活动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统一;学生主体性策略、相互活动性策略等。活动评价:语言表述通顺流畅,条理清晰【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纪昀【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一寺临河干 ( )(2)竟不可得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2翻译句子。(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傎乎?译文: 【作业设计】A.背诵并翻译河中石兽。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B背诵并翻译河中石兽,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