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迹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强化此写作方法并能使之应用。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学重点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掌握散文的特点。教学难点1、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2、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的含义。课时数:2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备栏正文(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一、预习阶段布置学生预习课文:1、印发资料学案2、查找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3、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4、扫清三篇文章的字词障碍5、对课文进行质疑二、导入新课(一) 导语: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
2、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学生背诵写月的古诗词 教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提到散文,我们先来回顾散文的特点。(二)以枫叶如丹一文加深对散文文体的认识。 教师: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取材广泛,结构活泼自由,摘取生活中的片段和点滴寄托作者的情思和愿望,表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态度。请大家结合散文的特征讨论此文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此文分上下两片。上片写生命的理念,句子短而整齐;下片写所看到的情景,句子自由、长短不一。全文表现了对生命的讴歌。(三)学生介绍作者: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
3、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商州、山地笔记等。三、听课文朗诵录音(教师正音):贾平凹(w)嫉妒(j)四、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沙滩)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板书:“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14 530 31362、明确文章重点:寻月亮五、分组讨论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学生自行讨论并回答明确: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
4、滩之月(要求学生能自圆其说便可,不强求唯一答案)六、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寻月的过程。明确:寻月所见: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桂树,并不知道还有人。又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4、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明确: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有“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