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寻常的人【教学目标】1体会阅读,注意本单元叙述的内容,尤其是写日常琐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的方法,把本单元阅读的感受说出来。2写作指导,在第一单元“发现不一样”的基础上,去发现本单元课文在寻常琐事中体现人物不同寻常的性格特征,去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特点,并把感受到的写作方法加以提升。3表达实践,力求从全面的角度进行观察,注意在表达中写出、说出寻常琐事或小事,表达人物的特点,形成有个性的表达。一、导入课堂:1回顾本单元课文导入。本单元都是写人物的,都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写?正面描写,即从正面直接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动作,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
2、质,在邓稼先、父亲的退休生活等文章都有比较多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即通过对其他人物或景物的描写来进行对比或衬托,达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邓稼先中写到的奥本海默,回忆鲁迅先生中的海婴、许广平的描写,都起到很好的衬托的作用。写大事,即通过把人物放到重大的事件中去,通过重大事件中人物的表现,来刻画人物的品质。写小事(或琐事),即通过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来反映人物不寻常的性格或精神。写细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写人,要传神,很关键的就是细节的选择是否具有意义,具有价值。二、讨论探究:读的思考,说的竞赛。本单元写的对象都是伟人,或者是伟大的科学家,或者是文学巨匠,或者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样是写伟
3、人,但在写作的侧重点上是有所不同的。尤其是写伟人的寻常事,却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的表现。在表达效果上都有哪些表现?通过重大事件表现人物,能够使人物的性格得到最集中最丰富的表现。因为,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人物的所有的品质都将得到最严峻的考验,何去何从,都必然是发自内心、出乎本性的选择。而通过日常琐事来表现人物,却有另外的效果主要体现为真实感、直观感、趣味性三个方面,而且又往往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因为在日常琐事中,人的表现往往是更真实的自然流露,没有伪饰,没有做作,更没有误解。三、交流体会,提升认识。通过重大事件或日常琐事来表现人物,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本单元中几乎各篇都写到了伟人的琐事。但最
4、突出的是回忆鲁迅先生和父亲的退休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写的虽然是琐事,小事,但却给人更多的感受伟人也有平常心。而这样的伟人,才更是活生生的、真实的伟人,不是被定格的模式化的伟人。写日常琐事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本单元的写日常琐事的文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一是,作者的选材看似琐碎细小,实际上都不是没有意义的,反而是有着很深刻的意义的。二是,作者在这些小事中贯注了自己满腔的深情;只要是带上了真情来叙写,小事也就变得有意义了,甚至是不同于大事的意义。四、能力迁移,实践锻炼。凡人凡事不一定没有价值。我们要善于从寻常的人和事中去发现不寻常的意义,去发现不一般的趣味。进入“写”的环节。要让学生有意识地
5、去挖掘趣味或意义,去写写寻常的人。从“感”到“说”是一个飞跃,从“说”到“写”更是一个飞跃。注意挖掘寻常事寻常人的趣味或意义。所写的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写的人不一定都要写所谓的优点。注意挖掘寻常事的意义或趣味,注意学习使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尤其是注意寻找有表现力的细节教学资料要求1相关理论:写人的文章,是记叙类文体中的一个大类,写好人物,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功。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根据一定的写作意图作有选择的表现,只是不能把人写成了神。伟人,首先是人,是一个平常的人,不是神。如果只表现他伟大的一面,去人为地“拔高”,那写的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写普通人,更是要把目光放在寻常
6、事上,以寻常事写寻常人。写人的记叙文,就是以人物为主要记述对象、为故事轴心的记叙文。它当然也要叙事、写景、状物,但文中的叙事、写景、状物,都是为写人服务的,都是表现人物的一种手段。要写好人物,除了要理解和把握人物特征,选择有说服力的典型的材料外,还要注意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一)对比对比是一种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段。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对比,可以使人物的特征更为突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对比又分为自比和他比。自比指的是人物自身的过去和现在、正面和反面、这一方面和另一方面的比较。如“健忘”的爸爸一文就是以爸爸生活上的健忘和工作上的不健忘作比,从而较好地刻画了人物,他比指的是一个人物与另一个人物
7、在同一方面的表现(如:反应、态度、行为等)的比较。这种比较在记叙文中最常见的是“我”和所要刻画的人物进行比较。如最美好的心灵一文,写一个清洁女工扶一个盲人过街,就不时地穿插了“我”的一些内心活动,通过和“我”的比较,提示出清洁女工的心灵美。(二)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助某物的性质或特征,作为对人物的一种比喻或象征,从而刻画上达到强化、丰富形象的效果。如一篇蝴蝶姑娘的记叙文,用蝴蝶的华而不实比喻不踏实的学习态度,起了讽喻的作用。借物喻人要注意把握物的特征和人的特征,注意其间相近或相似的联系。所借的物若选得不恰当,容易变得牵强附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三)环境烘托环境烘托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段,它
8、属景物描写,但又不是一般的景物描写。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创造气氛,从而达到烘托、刻画人物的目的。如最美好的心灵在记述那位帮助盲人过街的清洁女工时,比较具体地描绘了黄浦江畔美好的早晨,最后又从高音喇叭中朱逢博的独唱美丽的心灵来烘托,景物、歌声和人物美好的行为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四)人物描写写人的记叙文要写好人物,还要注意调动多种人物描写的手段。比较主要的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人物描写手段的运用,要紧紧围绕所要刻画的人物来进行,不要为描写而描写,要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选择有用的、典型的细节,避免罗列和堆砌。要写好人物,需具备上述基本的描述能力。2实践参考:(一)关于写人写人最容
9、易写得虚假。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立意”的需要,往往要把所要表现的人物写得很高大、完美,或者写得很丑陋、恶劣。好人,一概都好;坏人,一切都坏。这种观念亟待改变。同时,要避免概念化,落入一种固定的人物模式。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写过大量的人物,写得最多的是老师、同学、父母,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般写老师总离不开蜡烛精神,写同学总是学习优异、乐于助人;写父母不是关怀备至,就是漠不关心,或是不尊重自己、有代沟。因此,首先要打破的便是落入俗套的千篇一律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不落俗套的新颖的表现。(二)关于写寻常的人写寻常之人,就是写真实之人,写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本来的样子,写出一个人的特殊之处。中学生接触最多的都是一些极普通的人,在这些人中,以父母、亲人和同学、老师、朋友为多,因此,只要不雷同,是可以多写写这些人。不一定要写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不一定要写他们的优点,而是写他们的特点,写在茫茫人海中能一眼辨别出一个人来的那个方面。不一定都要写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可以写他们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嗜好)等,通过一些寻常的事,写出一个寻常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写人不是给人做思想鉴定或道德评价,而是表现一个社会人的性格性情、生存状态、人生态度。把这些寻常之人还原到他们的本来的面目,写出他们的原汁原味和鲜活气息,写出“不一样”之处,写出逼真生动、有血有肉的人,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引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