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审核:审批:印制数量: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学习课题:邓稼先第_ 课时累计 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难点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备注栏内请老师们补充复备情况,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流程及预见性问题学习要求时间安排备注知识链接1、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
2、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2、走进作者: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0年又获得Rumford奖。继而于1986年获自由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秋又获得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3、
3、解读背景: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1、听写第九课生词(10个)2、导入:关于邓稼先的颁奖词: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
4、脊梁。二、自主学习,明确目标:1、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宰割()署名() 奠基() 开拓() 元勋() 孕育() 无垠() 燕然( )颤抖() 筹划() 罗布泊( ) 殷红()铤 () 黯 ( ) 曛 () 彷徨( )( )2. 快速阅读课文,用“他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概述你初读课文对邓稼先的印象3、浏览课文,说说各部分是从哪个角度写邓稼先的。(标注在课本上)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1.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文章要写的是邓稼先,为什么要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讨论,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结合同步训练第46页第三题)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展示第二、三环节的内容。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1、 同步训练第45页第1、2、3、4、5、6、7题2、 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习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5分钟全班大声地齐声朗读,读出感情5分钟学会使用工具书或字典,积累本课的生字词。明确速读要求,养成速读的好习惯8分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重点内容可以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同学们理解。20分钟展示风采,享受课堂,收获快乐!7分钟快速完成,相互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