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端午的鸭蛋课题 17、端午的鸭蛋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重点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
2、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三、 疑难探究。提问:在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高邮鸭蛋出名,是家乡的特产,挂“鸭蛋络子”、蛋壳装萤等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作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文中半是家乡水”,之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浓墨重彩,
3、是因为鸭蛋融入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寄予了作者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四、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辩论:小组代表围绕某一科学技术话题(如核能)进行辩论。点评: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培养学生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
4、、交流。 明确: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1)古汉语的点缀增添典雅之美。例如:高邮咸蛋的特点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2)有淡淡的幽默。例如:我走的地方不少,我实在瞧不上。(文白夹杂)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
5、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五、小结 本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 学生默写字词,互相批改。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顾课文,小组探讨解疑。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回顾本课所讲重点。板书设计当堂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完成。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