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端午的鸭蛋课题 17、端午的鸭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新课导人。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二、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i) 苋菜(xin) 籍贯(j) 硝药(xio) 腌腊(yn) 络子(lo) 大襟(jn) 车胤(yn)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
2、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
3、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四、 内容探究。(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4、: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回顾端午节的活动。积累字词。学会运用这些词语。了解作者常识。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学生齐读文章第2、3自然段。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小结。板书设计当堂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课外作业 研讨余下段落。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