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律诗八首教案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争取做到学以致用。教学难点: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教学关键: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朗诵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工具:录音机课 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使至塞上题李凝幽居一、导入新课。二、学习使至
2、塞上。1.朗读指导。(1)听配乐朗诵。(有条件的播放现成的古诗配乐朗诵带,如没有,则选一首意境雄浑开阔的古曲作背景音乐,由教师范诵。)(2)学生自由读。(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2.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3.背景介绍。4.品味赏析。(1)出使人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诗人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去遥远的西北边塞。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经过询问才知
3、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蕴涵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5.小结。6.当堂背诵。三、学习题李凝幽居1.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韵律和诗中蕴涵的情感。2.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3.整体感知。这两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的故事,也是由这两句来的。4.艺术特色。众所周知,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然而贾岛的苦吟,
4、实际上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四、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板书设计:使 至 塞 上王维名句:“大漠-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教学后记: 第 二 课 时学习登高泊秦淮一、学习登高。1.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3)点名读,其他同学点评。点评的同学根据自己读词的感受针对具体句子的朗读处理进行点评,朗读的同学可以与点评者进行交流,说明自己如此处理的原因。2.作者与背景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写作背景: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
5、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3.品味赏析。(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悲。(2)本诗都体现了哪些悲意?(3)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4.写作特色。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那么,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大家讨论。)分析: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二、学习泊秦淮。1.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2.朗读
6、训练。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点名朗读、齐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读时要讲究节奏,并且要体会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3.研读赏析。研读“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1)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2)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近酒家。4.研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
7、群人, 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5.拓展练习。我们接触过的诗歌中还有哪些是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背诵。板书设计: 登 高杜甫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泊 秦 淮借题发挥 商女 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教学后记: 第 三 课 时一、学习无题 。1.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2.整体感知。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可让学生谈初读感受。3.品味赏析。(1)开头两句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开头两句诗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2)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著与追求。(3)诗中哪句是作者设想对方在思念自己的情形?这句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4)最后两句借助神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怀念,与诗的开头相照应。4.赏读其他爱情诗词。钗头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