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律诗八首课题格律诗八首课 型新授课 总课时5教学目标1.在朗读诗歌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诗歌。难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 学 过 程个性设计教学资源学习无题。1.导入新课。当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人纷纷告别文坛,唐诗的辉煌国度也不得不走进了它绚烂的落日余晖,于是李商隐来了,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三叹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从这短短的20个字,我们又能体会到诗人的几多感慨?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多愁善感的李商隐,走进他
2、朦胧幽美的诗歌艺术世界。2.解释题目。无题,表明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类诗往往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意旨隐晦,一般难于准确理解,故而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读者可在朦胧含蓄之中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以“无题”命名的诗最早见于诗经及一些民歌作品中。而李商隐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以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3.诗人简介。4.品评赏析。(1)诗的第一句,一对主人公被放置在一幅怎样的场景之中?离别的场景。(2)在离别即将来临时,离别的双方心情怎样?诗中哪些字可以体现这种感情?心情痛苦不堪。这一点从两
3、个“难”字可以看出。(3)那么,围绕这场悲伤的离别,诗歌共描摹了几幅画面?三幅画面。暮春伤别、别后相思(想象)、别时寄语。(4)在第一幅画面中,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对表达别离的感情有什么作用?诗人写了东风无力、百花凋零这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既交代了离别的时间,也为诗歌渲染了一层凄凉无奈的意境。(5)体味诗的颔联和颈联。在第二幅画面中,诗人想象别后相思选用了哪些意象?春蚕丝尽、蜡炬泪干、晓妆对镜、月夜苦吟四个意象。这四个意象中的相思主体是否相同?不同。前两个意象叙写的对象是抒情主人公,后两个意象叙写的对象则是别后的女子。首先我们看第一组意象:春蚕丝尽、蜡炬成灰,作者通过这组意象想表达什么
4、感情?表达了对对方刻骨铭心的思念,这种思念是可以用一生来换取的。可以说这种感情已经以死为代价了,再去写如何思念对方,就很难落笔了。于是作者翻过一层,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第二组意象中你觉得哪些能够生动地体现对方对“我”的思念?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怀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迂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5、。(6)如何理解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她。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5.艺术特色。(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
6、相思,痛苦不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至死不悔;颈联推己及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于是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丝”与“思”谐音双关,蜡泪暗指情人泪,使全诗深情婉转。五、布置作业。课后积累李商隐其他的无题诗。并把本诗改写。学生介绍作者诗读诗背诗讨论品诗多媒体人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构思新奇,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所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板 书 设 计无题至死方尽-生死不渝痛苦煎熬-终生相随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