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 寓言二则课 题五 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明白郑人买履的道理,在生活中不犯类似的错误。3、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寓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活中不迷信教条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教学难点读懂寓言,理解大意。教学方法以读为主,注重引导。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由生活中的一些固执己见、迷信教条导入本课。二、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诫作用。(简言之: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如:自相矛盾,
2、守株待兔,亡羊补牢三、学习第一则 郑人买履1介绍作者韩非:战国末年著名的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著述之中。他的作品传到秦国后,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继而受到秦王的重用。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本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履 遂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宁信度3、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注意人物的语气。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3、/信度,无/自信也。” 5、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的疑惑之情。6、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弄清重点词语的含义并翻译全文。、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 等待全班讨论。7、说说加点字的意思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合作探究(8分钟)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而忘操之。3.吾忘持度。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5.宁信
4、度,无自信也。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郑人买履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明确: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固执,迂腐,愚蠢,可笑)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人。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听老师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课堂练习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2)反归取之 (反通“返”,返回)小
5、提示:认识通假字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有了“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坐”就叫做“座”的通假字,“座”为本字。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请指出“之”“而”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1) 至之市 (动词,到)(2)而忘操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4)而置之其坐(连词,表示承接)(5)而忘操之(连词,表示转折)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翻译。2、背诵有关内容板 书 设 计郑人买履 尺码 信 买履 遂不得履 足 不信 迷信教条 固执己见教 学 反 思提醒学生记住:这则寓言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人。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