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消化吸收与排泄PPT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7879511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吸收与排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消化吸收与排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消化吸收与排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消化吸收与排泄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消化吸收与排泄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本章内容:基本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营养素的吸收,代谢物质的排泄,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消化、吸收,及排泄的概念,掌握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素吸收的方式,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1,2021,第一节 基本概念,消化(,Digestion,):,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吸收(,Absorption,):,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排泄(,Excretion,):,吸收后的营养素在体内参与代谢,会产生

2、一些代谢物,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2,2021,第一节 基本概念,消化系统:,按功能可分为消化道与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不同的消化器官相延续而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腺主要由唾液腺、胰腺和肝脏组成。,3,2021,第一节 基本概念,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食糜,这一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糜与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大分子营养素分解为小分子,这一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

3、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4,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食物在人和动物体内的消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口腔内消化,(2)胃内消化,(3)小肠消化,5,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一、,口腔内消化,口腔内参与消化的器官主要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分别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口腔内的消化主要是机械性消化,,少量的化学性消化。,分泌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唾液淀粉酶,6,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一、,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日分泌量,10001500ml,水分占,99%,有机物有粘蛋白,唾液淀

4、粉酶和溶菌酶,无机物有,Na,-,、,k,+,、氯化物等。,唾液的生理作用:,湿润口腔和清洁口腔;,润滑食物便于吞咽;,溶解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7,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二、,胃,内消化,8,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二、,胃,内消化,(一)胃的运动,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胃的蠕动三种。,胃的容受性舒张:,体积增大到,10001500ml,,使胃可以很容易地接受食物而不引起胃内压力的增大。,紧张性收缩:,使胃腔内有一定压力,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协助推动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胃的蠕动:

5、,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物以适合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向小肠排放。,9,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二、,胃,内消化,(二)胃液,淡黄色、透明酸性液体,,pH,为,0.9,1.5,,成人每日分泌,1.5,2.5,升。主要成分有,胃酸、胃蛋白酶、黏液、内因子,等。,胃酸:,激活胃蛋白酶原,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进入小肠后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胆汁排出,有助于小肠吸收铁和钙等。,10,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二、,胃,内消化,(二)胃液,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简单水解;,随着,ph,值升高,会迅速失活,最适,ph,值为

6、,2.0,。,黏液:,具有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对其的吸收。,11,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三、,小肠,消化(消化吸收食物的重要场所),12,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三、,小肠,消化(消化吸收食物的重要场所),(一)小肠的运动,小肠的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节律性分节运动和蠕动三种形式。,紧张性收缩:,由小肠平滑肌完成,紧张性降低或增高时食糜在小肠内的混合和转运速度发生变化。,节律性分节运用:,由小肠环状肌的舒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蠕动:,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进,

7、由环状肌完成,但速度缓慢。,13,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三、,小肠,消化,(二)小肠内的消化液,小肠内的消化液主要由胰液、胆汁及肠液组成。,胰液:,无色、无臭的弱碱性液体,,PH,值为,7.8-8.4,,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细胞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同时也利于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14,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三、,小肠,消化,(二)小肠内的消化液,胆汁:,金黄色或橘棕色的弱碱性液体,味苦,成人每日分泌,0.5,1,升。非消化期贮存在胆囊,进食时由肝脏及胆囊经胆总管大量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不含消

8、化酶,主要成分为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最有消化意义的是胆盐,其作用是:,加强脂肪酶的活性;乳化脂肪;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15,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三、,小肠,消化,(二)小肠内的消化液,肠液:,呈弱碱性,,pH,值,7.6,。成人每日分泌,1-3L,。,小肠液中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此外还常混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作用:,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质。,16,2021,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四、,大肠,无重要消化活动,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贮存残渣。,大肠液:,少量碱

9、性液体,,pH,值,8.3-8.4,,,主要成分为黏液蛋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大肠内容物受细菌的分解作用。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与植物纤维素分解。如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对蛋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生理意义。,17,2021,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一、吸收部位,因消化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和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异,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差异很大。,(1)口腔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但有些药物,如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可被口腔粘膜吸收。,(2)胃仅能吸收酒精、少量水分和某些

10、药物(如阿司匹林)等。,(3)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18,2021,19,2021,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面大:表面积大,组织多:平滑肌、神经丛、毛细血管、淋巴管等 丰富,体长:有充分的吸收时间,酶多:有胰液、肠液等消化液,20,2021,21,2021,胃,小肠,22,2021,绒毛,23,2021,24,2021,毛细血管,淋巴管,25,2021,微绒毛,26,2021,27,2021,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二、吸收形式,小肠细胞膜的吸收作用主要依靠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来完成。,(一)被动转运,被动扩散:,不借助载体、不消耗能量,物质从浓

11、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透过的转运形式。,易化扩散:,不能透过细胞膜双脂层类的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需借助载体,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载体与它们所转运的物质之间需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易化扩散还具有饱和现象。,28,2021,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二、吸收形式,(二)主动转运,营养素必须逆着浓度梯度的方向穿过细胞膜,这一过程称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耗能量及载体协助。物质主动转运中的载体是一种脂蛋白,它具高度特异性,,所以各种物质吸收的速度便不相同,以几种己糖为例,吸收速度依次为: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而戊糖又慢于己糖。,29,2021,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

12、,二、吸收形式,(三)入胞转运和出胞转运,入胞: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移向细胞内的,过程。,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移向细胞外的,过程。,30,2021,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人体排泄的四条途径:,气管、支气管及肺脏等呼吸器官的排泄:二氧化碳、水;,皮肤汗液的排泄:热量、水、氯化钠、尿素等;,肾脏尿液的排泄:水、尿素、离子等;,大肠粪便的排泄:胆色素、钙镁等。,31,2021,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一、粪便的排泄,(一)粪便的形成与成分,成分:食物残渣、脱落的消化道细胞、细菌、有机体代谢后的废物、重金属等。,食物残渣,分解蛋白质,分解糖及脂肪

13、,发酵膳食纤维,细菌,(腐败式分解),(发酵式分解),32,2021,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一、粪便的排泄,(二)粪便的排泄,便意和排便反应,损害健康,受意识控制,便秘,抑制,33,2021,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二、尿液的排泄,(一)尿液的成分与排泄量,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一般为,1500ml,。尿量的多少,与水的摄入量和由其他途径所排出的水量。,正常人的尿液一般呈酸性,,PH,值介于,5.0-7.0,之间,受食物性质的影响。,成分,水,固体物,有机物:尿素、肌酐、马尿酸、尿胆素等,无机物:氯化钠、硫酸盐、磷酸盐、钾、铵等,34,2021,第四节 代谢

14、物质的排泄,二、尿液的排泄,(二)尿液的形成和重吸收,血浆,原尿,终尿,肾小管和集合管,滤过膜,选择性重吸收,肾脏功能正常时,可通过测定尿液中成分的变化,来推测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营养状况。,35,2021,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三、汗液的排泄,汗液是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在皮肤表面以明显的汗滴形式排泄水分而引起蒸发散热的一种形式。,可感蒸发,不感蒸发,汗液的排泄除了具有散热的功能外,还具有排泄机体其他代谢产物的作用。(水、氯化钠、氯化钾、尿素、乳酸等。),36,2021,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四、呼吸的排泄,气体交换,正常情况下,营养素代谢产物对呼吸影响不大。但在代谢异常情况下,如糖尿病患者代

15、谢性酸中毒时,能刺激呼吸,使呼吸加快。,呼吸过程中有少量的水分排出,每天为,300ml,。,37,2021,38,2021,39,2021,的主动过程,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刷状缘的肠腔面进入细胞内再扩散入血。,因载体蛋白对各种单糖的结合不同,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也就不同。,单糖的主动吸收需要Na+存在,载体蛋白与Na+和糖同时结合后才能进入小肠黏膜细胞内。,单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经门静脉入肝脏,在肝内贮存或参加全身循环。,43,2021,蛋白质的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段。未经分解的Pro 一般不被吸收。吸收机理与单糖相似,是主动吸收,需Na+的参与。,脂肪

16、的吸收,脂肪经胆盐乳化在十二指肠中在胰液、肠液和脂肪酶消化作用下水解为甘油、自由脂肪酸、甘油一酯及少量甘油二酯和未消化的甘油三酯。,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与脂肪的水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进一步聚合为脂肪微粒,通过胆盐微粒“引渡”到小肠黏膜细胞的刷状缘,以扩散方式被吸收。,44,2021,脂肪的吸收,脂肪经胆盐乳化在十二指肠中在胰液、肠液和脂肪酶消化作用下水解为甘油、自由脂肪酸、甘油一酯及少量甘油二酯和未消化的甘油三酯。,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与脂肪的水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进一步聚合为脂肪微粒,通过胆盐微粒“引渡”到小肠黏膜细胞的刷状缘,以扩散方式被吸收。,45,2021,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小肠和大肠的各个部位都可吸收无机盐,吸收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载体、pH、饮食成分等。,水分的吸收,小肠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在吸收其它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渗透压是促使水分吸收的重要因素;此外小肠收缩时使肠腔内流体压力差增高,也可使部分水以滤过方式而吸收。,46,202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