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文中对雁的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性的语句,以及不同人对雁的不同态度的语句,来揣摩文章的主旨。2.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示心理变化,揭示文中形象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善待动物、善待自然之情。说明: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文章叙述了一个两只大雁殉情而死的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小说对大雁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受伤大雁的不屈、悲哀、伤感与绝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大雁是群体活动性很强的动物,受伤的母雁离开大部队是无奈之举,那只孤雁离开雁阵,久久徘徊让读者深深感动,这是大雁之间生死相依的真情流露。最终两只雁一起倒在地上,死了头颈还向着天空,这一幕如同一个定格的镜头,让我们悲哀伤心之余,也受到了内心的
2、强烈震撼。小说的叙述与描写都很精彩,全文故事结构紧凑,叙述简练而生动,大雁的心理活动揭示得很生动,建议有重点地阅读这些内容,并分析大雁的心理变化过程和状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品读文中对雁的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性的语句,以及不同人对雁的不同态度的语句,来揣摩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分析张家夫妇及村民在文中形象的现实意义。说明:描述雁对天空依恋、向往是本文的重点,而雁心向蓝天也就是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求,只有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描写大雁大量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句,才能感受到这一点,尤其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熟悉和了解,理解文章的结尾两只大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殉情而死的这一举动的价值,更能激起心灵的震
3、撼,只有感受大雁宁死不屈的精神,才能体会爱情与自由对于生命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对于大雁,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元好问的千古名篇摸鱼儿雁丘词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雁殉情的凄惨故事)那么当代军旅作家石钟山笔下的“雁”又演绎着怎样的一段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震撼人心的文字吧。二、作者简介石钟山,男,当代著名作家,1964年生于吉林,1981年入伍。先后在空军雷达兵、航空兵及总后某院校工作16年。1997年转业后,在北京市广播
4、电视局和北京电视台工作。现为武警总部政治部专业作家。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现发表长篇小说白雪家园、 、男人没有故乡、向北、向北、影视场、军歌嘹亮、玫瑰绽放的年代、遍地鬼子、大院子女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四部,共计500余万字。短篇小说国旗手获小说月报第八届百花奖。作品曾获十月、人民文学、上海文学等刊物奖。根据石钟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军歌嘹亮、幸福像花儿一样、母亲,活着真好、角儿、玫瑰绽放的年代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或即将征服广大观众。三、整体感知1、注音惘(wng)、裹挟(xi )迁徙(x) 应和(h) 黯(n)然打量(ling) 敷(f)蓄(x)满2、小说的结构以时间为序,通过“落难”、
5、“等待”、“重逢”、和“殉情”四个阶段为我们展示了大雁夫妇真挚的情感。第一部分:1-5节,落难。第二部分:6-15节,等待。第三部分:16-22节,重逢。第四部分:23-24节,殉情。3、明确小说的主要内容:一只受伤的雌雁落入张家,张家为了获取利益,剪去了这只雁的翅膀,大雁从此失去了自由。但是大雁并没有放弃希望,她梦想着有朝一日与自己的伴侣重回蓝天,一起翱翔。第二年春天,当雄雁飞临,雌雁挣扎着冲向天空,可是她彻底失败了。两只大雁在绝望之下,毅然而决然地选择了死亡:他们“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殉情而死。四、合作探究1、文章对母雁的称谓是“她”,用拟人的手法,作者这样写,你觉得在这里表达了一
6、种怎样的理念?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雁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2、当母雁受伤落难以后,“她高昂着头,冲着空中那只盘旋的孤雁哀鸣着。她的目光充满了绝望和恐惧。”表现出了母雁怎样的情感?表现了母雁在受伤落难后的无助和害怕。3、当她的丈夫留下最后的哀鸣离去后,“受伤的雁目送那只孤雁远去,凄凄凉凉地叫了几声,最后垂下了那颗高贵美丽的头。”又表达了母雁怎样的情感?表现母雁因不能随丈夫离去的极端痛苦、无助、无奈的心情。4、当她只能夹在张家的鹅群中后,“她的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她“屈辱”、“哀伤”的原因各是什么?“屈辱”的原因是:因为受伤而无法飞翔,不得已与呆鹅为伍。“哀伤”的原因是:她无法
7、与丈夫、雁群一起在天空自由飞翔。5、张家是如何对待这只受伤的大雁的?“小心仔细地为她受伤的翅膀敷了药,又喂了她几次鱼的内脏。后来又换了一次药。”张家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让她下蛋。”卖一个好价钱。想的是可以吃大雁肉了。这折射出张家夫妇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张家夫妇唯利是图的心理。6、文章哪些段落描写了人们对大雁的反应?其作用是什么?文章第6、9、13、18段,描写了人们对大雁的种种反应。表现人的冷漠,衬托大雁无助的悲哀。文章为什么写人们在张家聚集?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近距离看到活着的大雁。7、在张家的大雁伤势好转后,“剪掉了她翅膀上漂亮而又坚硬的羽毛”,但这并没有剪掉她向往天空的意志。请从文中找出表现
8、她这种意志的句子。“她抖动着翅膀,做出起飞的动作,刚刚飞出一段距离,便跌落下来。”“她终于无法飞行了。”8、一个“抖”,一个“跌”具体写出了什么?将大雁展翅飞翔的渴望与折翅后不能远飞对比,写出了大雁的悲哀,读了让人心酸。9、她的跌落,意味无法起飞,让我们看到此时母雁的内心是何等的痛苦,“她的眼里噙满了绝望的泪水。”大雁为什么绝望?1)、她不能自由去南方。2)、她不能再与同伴相聚。3)、她不能与丈夫在一起。10、大雁对天空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对丈夫的期盼始终没有间断过。我们从三个“终于”中来体会母雁的这份情感。1)、“她终于无法飞行了。”表现了这只大雁曾经作过多次艰苦的努力,可是全都失败了,留
9、下的只有绝望。2)、“终于等来了春天。”表现了这只大雁经过漫长的等待、期盼、煎熬,希望即将来临的喜悦之情。3)、“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丈夫。”表现了这只大雁听到丈夫的叫声时,等来亲人的欣喜若狂的心情。11、大雁等来自己的丈夫后,有两句表达自己不同情感的句子,找出来,体会大雁她当时的情感。1)、“她仰着头,凝望着天空掠过的雁阵,发出兴奋的鸣叫。”她的等待终于等来了丈夫,觉得从此可以远离鹅群,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和爱侣比翼齐飞,表现了她极度兴奋的心情。2)、“她美丽的双眼里蓄满了泪水,她悲伤地冲着丈夫哀鸣着。”为失去飞行的能力而悲伤,为失去自由幸福而痛苦。12、当她丈夫听到母雁的呼唤后,她丈
10、夫“毅然地飞向了她的头顶。”“毅然”有什么表达作用?表明丈夫对爱的热切回应,义无反顾,为最后两只大雁以死明志的结局伏笔。13、文章结尾“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发人深省,给人以震撼。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悟或体会。表现了他们不屈的品格,对生命尊严的维护,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14、文章的题目是“雁”,但作者却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张家男人和女人及周围的人们,这样安排有何用意?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用这些人对生命表现出的冷漠、自私和残酷来反衬大雁对情感的真挚,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15、大雁为什么选择死亡?为了爱情和自由。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是张家夫妇吗?小说的主人公是大雁。因为对爱情的忠
11、贞与对自由的向往是本文表达的主题。16、大雁的感情是真挚的,在受伤后她仍向往着天空的心理活动也是复杂的,请同学们散读课文并圈划文中大雁的心理变化过程和状态的语句,并加以分析。第2节:“她高昂着头她的目光充满了绝望和恐惧。”失去了自由的大雁,只能与鹅为伍,但她内心“装满了屈辱和哀伤”。第12节:“肩伤不再疼痛的时候,她便开始试着飞行了”“她终于无法飞行了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她遥想着天空,梦想着南方,她的眼里噙满了绝望的泪水。她在一天天地等,一日日地盼,她在企盼和煎熬中度过。”第17节:“她彻底绝望了,也不再做徒劳的努力了,她美丽的双眼里蓄满了泪水,她悲伤地冲着丈夫哀鸣着”
12、大雁的不屈、悲哀、伤感与绝望缘于对天空、自由、尊严的渴求。17、当大雁在苦苦的挣扎,而作为人类的代表张家夫妇及村民们又是怎样的态度?请学生圈划批注交流相关语句。第7节:“养起来吧,瞧她多漂亮。人们议论着,新奇而又兴奋。她下的蛋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人们看到了她这一幕,都笑着说:瞧,她要飞呢。”第18节:“围观、议论着、嬉笑着,咱们不仅能吃大雁蛋,还能吃大雁肉了。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人们的态度是冷酷而寡情的,他们根本无法感受到大雁对天空、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求,他们只想着个人的私利“卖个好价钱”、幻想着吃大雁肉。对他们作者是谴责的,但他们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文就是要通过侧面烘托
13、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大雁的可贵品质的,同时,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沉思。18、课文结尾写道: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大雁的举动震撼了张家夫妇,更是震撼了我们,你觉得“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梦想:能在一起快乐生活,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五、教师小结:大雁最后留给我们的形象是意味深长地:“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人元好问在一千多年前的追问,今天我们似乎寻到了答案。同时,我们比古人感受更深的是大雁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求,而人们的寡情值得我们反思。六、作业七、课后反思雁是一篇撼人心魄的小说。雁
14、的悲壮,人的卑劣,我的心在我阅读的过程中,被重重地撞击着,引发的震荡波久久无法消退。阅读的过程中,相近题材的文学作品一一浮现出来金人元好问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永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生死死不离不弃,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麻雀的若为笼中鸟宁死勿生;葛朗台的卑鄙贪婪石钟山先生的笔力的确非凡,激发我一个阅读者产生如许的阅读情绪,相信学生亦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课文不构成阅读障碍,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会产生大的偏差。在学生的眼里,故事的结局部分凄婉悲壮。这部分内容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睛。但也可能导致学生在阅读中过分认知雁的爱情而忽视雁对梦想对自由的向往,片面关注故事的结局而淡视雁追求梦想的过程,偏重阅读雁的角色而忽视人的形象。因此我的教学重点确立在对小说多主题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