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2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2整体感知文意。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山西定襄县人。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
2、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今天,我们将学匀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
3、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欣慰:喜欢而心安。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凄惨:凄凉悲惨。温厚:温和宽厚。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装订: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加工成本子。居然:出乎意料,竟然。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知书识礼:有知识,有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枉:白白的。奥秘:指深奥与神秘。二、整体感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13段):我的第一本书国语课本第二部分(第4-13段):写“我的第
4、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第三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段):我的第一本书国语课本第二部分(第段):我的第一本书的特殊经历。第三部分(第段):念书的快乐和与“书”有关个物命运。第四部分(第段):我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明确: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3作者是
5、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第2课时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 。作者的“我的第一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深入理
6、解课文,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明确:“幽默”的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没有幽默”并不是指没有欢乐,而是因为生活的艰苦而沉重,所以缺少“意味深长的幽默”。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酸楚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可是童年的生活,无论怎么艰苦,也挡不住孩子们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
7、,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记,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明确: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着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
8、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作者为什么认为应该写写他的第一本书?“忘本”的“本”有怎样的含义?明确: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写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
9、,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概括理解:明确:父子深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同学、朋友之情。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
10、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小结: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
11、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5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明确: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聪明好学,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
12、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封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6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明确:作家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
13、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第三步,选读课文,个性解读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2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布置作业预习列夫托尔斯泰,要求基本理解课文,列出不懂之处,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牛汉简介牛汉(1923年10月2013年9月29日),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
14、学会副会长。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牛汉,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原名史承汉,因为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有一次牛汉考试时,写“承”字少写了一笔,因此没有得到第一名,所以父亲为他改名为史成汉,(在他的作品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提到。)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
15、、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4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
16、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曾写过滹沱河和我,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事经历。和绵绵土一样都是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5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
17、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
18、的新的创伤。诗集温泉里的诗,可以说都是情境诗,这里的诗多数都写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如果把这些诗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它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这些诗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很难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生活境遇。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写的这些诗有着同一的感情动向与构思的脉络,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许多平凡小事当时常常会突然点燃他隐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绪。那时,对他来说,只有诗才能使灵魂在窒闷中得到舒畅的呼吸。因此这些他心里一直觉得很沉重的诗,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悲凄的理想主义的基调。鹰的诞生让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这首诗写诗人对于鹰的向往,“五七
19、干校”这艰险危难的地理政治环境,是可以比喻成诞生鹰的窠的。毛竹的根表现了诗人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属于诗的东西。干涸发烫的土地里,斫断的毛竹根沁出了一丝清水。这本是很平常的诗,但它激起了诗人的想象和体验,毛竹的生命力启发了诗人的生命力。蛇蛋富于艺术刻画,而且通篇是艺术刻画,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于生命的复杂而奇异的感受。悼念一棵枫树是一首发掘很深的诗。砍树是很寻常的事,砍树也确是可以象征什么,然而,在这首诗里,诗人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入的开掘,这就不寻常了:“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而且,“芬芳/使人悲伤”。这些刻画与描写,使我们想起有一种伟人,当他倒下之后,人们才感觉到他的价值。
20、人们愈认识这价值,就愈悲伤。巨大的根块的构思也是奇异的:顽强的生命总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最耐燃烧的东西里都有长久凝聚的热力。华南虎是一首名诗,艺术刻画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自从奥地利人里尔克那首豹问世以来,任何咏动物的诗都要在它的面前经受考验,因为豹实在太好了。比之于豹,牛汉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深刻的属于自己的感受。在这里,除了正面描写虎的血泪、悲愤之外,诗人从观众与老虎的关系观察,用观众的胆怯、绝望、可怜、可笑来衬托虎的安详而卧。华南虎是一切受迫害的伟人的象征,而那些观众则象征着一切伟大壮丽的东西被毁灭时以可悲看客身份出现的支持者;这些人是渺小的,然而他们却有在笼外张望老虎的权利
21、。兰花很有诗趣,意味深长:找不到兰花不是因为兰花不存在,而是因为辨别不清兰草和野草。麂子很感人,如果诗人没有博大的爱心,是无论如何也写不成最后两行诗的。伤疤的创作过程是:因为诗人有伤疤,他才能发现树的伤疤;只因诗人体验深切,他才能说出“所有的伤疤下面/都有深深的根啊”这样石破天惊的话。6作品集编辑牛汉的经过了长期的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散文集牛汉散文,萤火集,童年牧歌。牛汉的故事牛汉,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原名史承汉,因为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被父亲改为史成汉(在文章我的第一本书中提到过
22、),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原名叫“承汉”的原因不明。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1936年冬在家乡读初中时,13岁
23、的我参加了牺牲救国同盟会,毫不含糊。1937年10月,14岁的我在日本侵略军的炮火声中离开了家乡。1938年冬天,15岁的时候在甘肃天水加入共产党。”牛汉说,“1938年一二月份,当时父亲在醴泉县做事,我一个人留在西安,靠叫卖报纸糊口,舍不得拆下一块银元花。有一天,看到街上贴着一个广告,说民众教育馆内办了一个漫画学习班,正在招收学员,我从裤裆里拆下了两块银元去报了个名。教画的先生里有一位诗人艾青,不过当时我只迷画,还没有迷上诗,尽管跟他学画画。没有想到,艾青后来既是我的老师也成了我的朋友。”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
24、诗歌界的注视。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曾写过滹沱河和我,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事经历。和绵绵土一样都是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牛汉的书房不大,但整面墙是书架。书,横的、竖的,密密匝匝,大部分是诗集和文学作品。在案头和书橱里有许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头,从形态到色泽全是些未经洗磨打光的天
25、然石,通体裸露着不驯的野性。牛汉与这些石头有着不同寻常的情谊。这些年来,牛汉天南地北跑了不少地方,“也许是我与有灵性的石头有了缘分,又不断地相遇。我的这些未经打磨的石头,只保留历史的真实和我对它们的感念。它们虽没有补天的荣耀,却使一颗平凡的有创伤的心灵,因有它们的默默的抚慰而获得了抗争命运的勇气”。难怪,他一谈起自己的诗,总是说:“我的诗很粗糙,很复杂。”牛汉的观点与成就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
26、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在现当代诗坛,牛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在中学生中间,更因为他的不下10篇诗文入选了人教版教材及中国香港和韩国的学生课本,而有着无数的粉丝。在诗选刊举办的中国首次诗歌读者普查中,68万读者
27、投了他的票。在评出的十大受喜爱的诗人中,牛汉排第5位。作品被译成俄、日、英、法、韩等多种文字出版。2003年5月,访问中国的马其顿作家协会主席斯来列夫斯基在中国作家协会向牛汉颁发了“文学节杖奖”。2004年获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牛汉,杰出诗人在陇原成长一位杰出诗人,曾经影响全国诗坛数十年,他就是牛汉。时光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陇原大地接纳了这位逃难的学子,并滋养了他最初的诗心。牛汉的初中、高中时光是在甘肃天水度过的,他的一个诗歌高潮期,发生在甘肃。他第一次用笔名谷风也是在甘肃。可惜的是,甘肃的诸多著作,很少提及。他也是陇原大地失载的诗人。9月29日上午7时30分,著名诗人牛汉去世
28、,消息传出,诗歌界顿时阴云密布,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这位远去的诗人。牛汉原名史承汉,曾用笔名谷风等,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他出生于1923年,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七十年间,牛汉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等为人们广泛传诵。2003年获马其顿共和国“文学节杖奖”。2004年,他和洛夫、特朗姆斯特罗姆(瑞典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获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牛汉家乡在山西,他又是如何同陇原大地结缘的呢?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这年10月,牛汉在父亲的带领下,辗转逃到了西安,没过多久,牛汉考入了设在天水的国立五中。杰出诗人
29、也由此和甘肃结缘。在甘肃上中学的他,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日,就让我们聆听彭金山先生讲述的牛汉的故事。一路逃难,流落西安,考到天水上中学这是一段被人们遗忘的往事,更是被陇上书史所失载的往事。这要从1982年2月22日,我第一次拜访牛汉说起。那年,我在师大上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新中国诗歌研究”的工作。这个项目是1979年开始的,到这时,兰州地区该查阅的资料都查了,一些缺失的资料及入选篇目等事宜,需要向诗歌界的名人做了解。比如“七月派”的情况,就很有必要听听当事人的意见。于是,老师派我和于进、王震到了北京。在北京,通过高光启先生的关系,我们在人民日报社采访了时任报社群工
30、部部长的徐放。徐放和胡风关系很好,在“胡风集团案”中被称为“军师”。在徐放先生介绍下,我们拜访了牛汉。那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牛汉身材魁梧,一米九的个子。当时他正准备外出办事,显得行色匆匆。我们说是甘肃来的,牛汉就亲热得很。这时我们才知道,他的初中和高中是在甘肃度过的,心里一直怀念着这片土地。也许是个子太高了,也许是经历过太多磨难的缘故,他跟人说话时,背有些弯,很谦恭,又很实在。那次见面,虽然交谈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却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朴素,谦虚,真实,这是个一见面就觉得没有距离的人。牛汉是山西定襄人,蒙古族,他的远祖是成吉思汗帐下一员骁将。
31、他是怎么来甘肃的呢?抗战爆发后3个多月,日寇逼近定襄。他父亲就带着他从老家逃了出来。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他们先到太原,在一个群众集会上,还听了丁玲的演讲。11月,又从太原一路南下,从风陵渡过了黄河,到潼关,在那儿待了两个月后,就到了西安。此时,西安也乱哄哄的,云集着大批从沦陷区来的人。牛汉的父亲是乡村教师,在朋友的帮助下,在礼泉县的一所中学找到工作。而牛汉,则在西安当报童,他还花了两个大洋,上了一个美术班,后来他才知道美术班的老师就是艾青。1938年,他报考了甘肃中学。这是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专门为逃出沦陷区的师生们创办的中学。学校是著名教育家查良钊创办的。当时,他率领的西安收容战区中学师生17
32、00余人,由陕西凤翔县步行至甘肃天水县,以天水玉泉观为校本部,创办国立甘肃中学(后改名为国立第五中学),设甘谷、秦安、礼县三个分校,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开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五中停办。牛汉回忆,他是1938年4月底到天水的,先在天水本部学习了5个多月。牛汉在学校自学了绘画,还给学校的墙报上画插图。10月又步行到了设在甘谷的初中部。在初中部,牛汉学习了一年多就升到天水的高中部。牛汉成绩非常好,初中会考,考了甘肃省第一名。那是个非常艰苦的年代,但也是热情高涨的年代,他们用各种方式宣传抗战。1938年冬,牛汉和地下组织有了联系,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三人小组)。在甘谷,他经常到当地的生活书店去,阅读
33、进步书刊。七七纪念日,谷风笔名出现在墙报上很多材料说,牛汉是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的。其实,据我们掌握的材料,他的第一首诗发表在1939年7月7日,这是一首歌颂抗战的百行长诗,登在学校的墙报上,署名谷风。这是谷风这个笔名第一次使用。正是这首诗,引起了生活书店经理薛天鹏的注意。他表面是生活书店经理,实际却是一名地下党员,在薛天鹏的引导下他们成立了读书小组,牛汉在这里按期读了七月、抗战文艺等杂志。初中毕业了,牛汉顺利地升入了国立五中的高中部文科班。高中部设在天水玉泉观一带,这样他就又回到了天水。他回忆说,他们的教室在玉泉观边上的万寿庵。在这里,刻苦攻读是他生活的全部,尽管那时的物质条件极差,有时
34、候甚至吃不饱,但人们丝毫不顾及这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牛汉曾说,当时,白天他拿着书到天水市区周围的山上读书,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李广墓一带的树林里。当时,抗战烽火急,人们都希望出现像李广这样的良将,抵抗外辱。到了晚上他就到玉泉观的大殿里,借着长明灯的光亮诵读诗句,有时候甚至读到天亮。这三年,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当时,甘肃境内的报纸主要有兰州的甘肃民国日报、第八战区长官司令部办的西北日报,还有陇南日报等等。这些报纸都开设有副刊。牛汉给陇南日报的文艺副刊投稿,用了笔名有牧童、谷风等。1940年冬天,他在兰州的现代评论上发了诗歌北中国歌,署名谷风。他的视野也逐渐扩大到了省外,他也给西安
35、的黄河投稿,这是由谢冰莹主办的一份刊物。1941年1月,黄河杂志刊发了他的诗歌沙漠散歌,这次用的笔名还是谷风。后来,还刊发了他的散文诗沙漠,这次用的笔名是牧滹。还是在1941年1月,他创作了诗歌走向山野。此时,他和兰州诗人冯振乾有了联系,在冯振乾的介绍下,他加入了成都的海星诗社,在社刊诗星上发表了两部重要的诗作,一是山城和鹰发表在二卷四至五期上,时间是1942年4月1日。还有一部是诗剧智慧的悲哀,长达500行,这也是牛汉诗歌中比较长的一首。智慧的悲哀还被重庆艺专的学生搬上了舞台演出。1941年他还创作了长诗西中国的长剑,这首诗寄给了重庆的文学月报,可惜诗稿遗失了。这一年的下半年他还写了长诗草原
36、牧歌,刊载在西安的匆匆诗刊上。当我们查到他的这些作品时,心中是一种震撼。这时他才18岁,是国立五中的高中学生,正在天水北山上读书。无疑,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毕业典礼前,传来消息,他和同学深夜出走牛汉的骨头很硬,诗歌中有血,这是诗歌界对他的评价。牛汉是七月诗派的重要人物,他的鄂尔多斯草原是其代表作品。到1942年,牛汉写了几十首诗,这些作品发表在绥远、桂林、重庆、西安等地多家文学杂志上。这些诗多是在天水李广墓附近的树林里写的。毫无疑问,这一阶段,也是他的第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的那些作品,是在陇原大地滋养下孕生出来的。可惜的是,牛汉最终还是离开了天水。他是偷偷出走的。1942年,他们
37、毕业了。牛汉会考考了全省第二名,毕业典礼前,他们获悉学校要组织学生集体加入国民党。牛汉和好友郗潭封深夜出走步行到了陕南城固。当时,城固有西北联合大学改建的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学校。牛汉在这里准备继续考大学。1943年,他在城固西北的某乡村小学执教两个月,又到西北师范学院的先修班上学。7月份他考入了西北大学外文系。利用入学前的两月空闲,受邀到汉中的张自忠部队去做客,他写下了老哥萨克刘果夫,入学前他还创作了1200行的长诗走向太行山,这是他一生中写的最长的一首诗。他曾经将1941年到1943年间的主要诗歌结集,取名野性的脉搏,可惜的是,在寄往重庆请诗歌界前辈写序的过程中不慎遗失,留下了永久的遗
38、憾。1982年2月22日的那次拜访,他给我们仔细认真地解答了诸多问题,看得出来他对陇原大地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1986年,我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课程,当时全国期刊主编会议在那里举行,我又一次见到了他。令人遗憾的是,两次和他见面,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回忆这些故事,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牛汉曾经从陇原大地上走过,他的诗歌创作是从甘肃开始的,是陇原大地给予了诗人最初的滋养,并在这片热土上迎来了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峰。以此,作为对这位杰出诗人的怀念。文/图 首席记者王文元对牛汉的评价燎原:牛汉是中国现代诗歌原野上一棵汗血沤渍的大树。他半个多世纪的诗歌,是民族多难历史和生命迎血而啸的证词。在他的
39、诗歌世界,那种来自蒙古族基因中北方草原式的彻骨的荒凉,与鹰隼、猛虎、汗血马的悲愤和迅猛,呈现了灵魂在砍伐与伤残中火花迸溅的真相。深刻广大的悲悯情怀、对于民族痛苦的承担、对于生命尊严的捍卫,使他的胆汁质诗人形象,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人格和良知的坐标。沈奇:岩石般粗砺而坚实,火焰般狂野而热切;来自骨头,发自灵魂,立足于脚下的土地,取源于本真生命的真情实感,继而以本质行走的语言风度和不拘一格的艺术形式,在时代风云、人生忧患与艰难困苦的命运中,寻求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和生命尊严,并赋予思想者、寻梦人、海岸、草原、大树及热血动物这些核心意象以新的诗意和内涵,使之成为当代中国诗歌最为难忘的艺术形象和生命写照。唐
40、晓渡:牛汉的诗歌写作纵贯现当代,是同时代诗人中影响卓著而又硕果仅存者之一。他近三十年来的作品风骨峥嵘,尤其鲜明地体现了其“自在生成”的美学品格。牛汉的诗不“赋予”,只“揭示”。当他把他的每一首诗,诗中的每一行,每一句,以致每一个语词,都置于囚禁/突围、沉沦/救赎、遮蔽/澄明、毁灭/新生的临界点上时,他也使自己置身于这样的临界点上,或者不如说,他就是这样的临界点。他与它们一起经历那些方生未死、方死未生、生生死死的瞬间并融入所有这些瞬间,而无数这样的瞬间构成了另一重天地,一个经验和超验、现实和梦幻、发生学和本体论混而不分的生命审美时空。在这个意义上,牛汉的诗是真正的“大地之诗”,它来自“历史的最隐
41、秘处”,并由于持续发出“有着异常坚定不泯的记忆”的声音,而成为对诗歌写作行为以至诗歌自身的永不过时的质询。1014吴思敬:牛汉是一棵常青的世纪之树。牛汉是丰富的,也是不可重复的。从青年到老年,不管是人生的逆境还是顺境,他始终挚爱的是诗,他以旺盛的写作冲动和不懈的艺术追求,为我们的时代奉献了一批批的诗歌精品。牛汉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人品与诗品达到完美统一的诗人,他有一种大气魄,他的刚正不阿与勇于抗争为缺钙的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种精神榜样。他始终葆有一颗童心,始终与青年诗人心灵相通。10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介绍,“牛汉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拥有孩子般的心灵,虽身为长辈,接触起来却感觉不到任何隔阂。”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