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课时安排: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事件背景介绍
2、: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讨论: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如: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四课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3、【教授新课:】活动二:投票选“小偷”一天,某市服装技校的一女生寝室丢了东西,学校查了半天也没查出谁是小偷 。于是校长、老师和几个班长商量,决定采取投票选举的办法,把小偷给选出来。该校校长说:“我们就来一个无记名投票选举,看看到底谁是大家公认的小偷?”选举结果显示,共有6位同学榜上有名,根据选举结果,“票数最多的处罚最重,票数少的处罚最轻。”你如何看待该校的这种做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会觉得委屈,觉得有失颜面,痛恨学校校长 、老师。可能会出现辍学、报复、自杀等过激行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提问: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表现为哪几个方面?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侮辱人
4、格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利?阅读课本34至35页次段内容,思考并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时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课本第35页“相关链接”):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板书】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板书】一、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板书】人格尊严不可辱【板书】什么是人格尊严权?【板书】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管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课本34首段第三句。】人格尊严权表现为哪几个方面?【板书】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课
5、本35首段末句。】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板书】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课本35次段首句。】侮辱人格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板书】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课本35次段末句。】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利?【板书】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活动三: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目的在于
6、: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品行表现评价所用的词名誉优良诚实、善良、正直等好的名誉不良奸诈、邪恶、卑鄙等坏的名誉探究题目: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什么?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板书】什么是名誉?【板书】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课本35末段首句。】为什么要保护
7、公民的名誉?【板书】每个人一生都处在社会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课本36首段末两句。】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号名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课本36次段首句。】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因此,各国法律毫无例外地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课本36末段末句。】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什么?【板书】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课本36末段首句。】探究题目: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
8、的评价吗?活动四:案例分析受冤枉的大江阅读课本第36页方框受冤枉的大江。讨论:品行优良者就一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教师总结: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什么是名誉权?【板书】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9、。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课本38首段次句。】名誉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名遭不正当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课本38首段末两句。】活动五: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
10、,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讨论: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1侮辱谩骂他人23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形式有哪些?【板书】侮辱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课本38末段次句。】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有什么危害?【板书】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
11、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课本39首段末两句。】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名誉权?【板书】或:我国公民享有名誉权有哪些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课本38首段首句。】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课本38末段首句。】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课本39首段末句。】【巩固新课:】回顾教材内容: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答: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管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
12、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2.人格尊严权表现为哪几个方面?答: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3.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是什么?答: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4.侮辱人格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答: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利?答: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6.什么是名誉?答: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7.
13、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什么?答: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8.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名誉权?答:每个人一生都处在社会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号名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因此,各国法律毫无例外地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9.什么是名誉权?答: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
14、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10.名誉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名遭不正当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11.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形式有哪些?答:侮辱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12.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有什么危害?答: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
15、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13.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名誉权?或:我国公民享有名誉权有哪些法律依据?答: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课时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公民享有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
16、己和他人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爱自己的肖像权和姓名权,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权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与探究法。课时安排: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
17、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教授新课:】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板书】视频中的人们正在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利。我有肖像权【板书】活动二:作品展示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提问:什么是肖像?(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指导归纳:)什么是肖像?【板书】肖像是指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课本40首段首句。】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课本40末段末句。】活动三:案例分析:15岁的小红,喜
18、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探究题目: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连连看: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肖像使用权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获酬权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肖像制作权讨论:什么是公民的肖像权?(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什么是肖像权?【板书】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课本41首段前两句。】活动四:小品:朱月坡的烦恼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
19、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我长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探究题目:朱月坡遇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设计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
20、相应的责任。公民肖像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板书】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如挂在自己家里还是用于广告等;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课本41首段末两句。】请列举侵害公民肖像权的现象。【板书】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如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等。【课本41末段。】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肖像权?【板书】或:我国公民享有肖像权有哪些法律依据?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
21、,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课本41首段首句。】法律规定,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课本41末段首句。】法律禁止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公民肖像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板书】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课本42首段。】活动五:由此及彼话人物鲁迅刘翔比尔.盖茨霍金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维护姓名权【板书】什么是姓名?【板书】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
22、艺名等,它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课本43首段次句。】活动六:牛顺该不该改名?20岁的牛顺的父亲牛正硬要儿子牛顺改名。探究题目: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什么是姓名权?【板书】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课本43末段第三句。】公民的姓名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板书】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课本43末段末两句。】活动七:如此玩笑能开吗
23、?案情: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年9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探究题目: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明为寻开心,假冒江玉姓名虚构事实愚弄他人,其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宋明向申洋夫妇赔礼道歉,并赔偿二人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5100元。通过法院
24、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姓名权?【板书】或:我国公民享有姓名权有哪些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课本43“相关链接”。】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姓名权?【板书】姓名与其所指对象的联系紧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势必损害其人格。【课本43末段首句。】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课本44末段。】侵害他人姓名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板书】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25、课本44次段首句。】当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权?【板书】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课本44次段末句。】【巩固新课:】回顾新课知识:1.什么是肖像?答:肖像是指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2.什么是公民的肖像权?答: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3.公民肖像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答: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如挂在自己家里还是用于广告等;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
26、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4.请列举侵害公民肖像权的现象。答: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如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等。5.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肖像权?或:我国公民享有肖像权有哪些法律依据?答: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法律规定,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法律禁止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6.公民肖像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答: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27、7.什么是姓名?答: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它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8.什么是姓名权?答: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9.公民的姓名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答: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10.侵害他人姓名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答: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11.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姓名权?答:姓名与其所指对象的联系紧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势必损害其人格。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12.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姓名权?或:我国公民享有姓名权有哪些法律依据?答: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3.当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权?答: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