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自己的隐私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总第 23课时课题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第三框 保护自己的隐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不仅保护了公民的人格权利,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法律意识重点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难点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教法情境体验,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思辩归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一、【设境示标】我们首先搞一次小测试:测试同学们对隐私的保护意识师:中国有句俗语:“害人之心
2、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小测试:(回答是与否)1、 将自己的日记、信件等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2、 学校发的各种调查表是否认真如实填写个人信息。3、 遇到麻烦马上向他人情愫。4、 当朋友问及你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是否如实回答。5、 接打电话或写信是否不太关注身边是否有其他人。6、 社会上的调查或网上须填写的个人信息是否如实填写。7、 体验时不在乎身边是否有其他人。师归结导入:通过小测试,看出有的同学保护隐私的意识强,有的同学保护隐私的意识比较弱。那么我们如何增强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切实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呢?一、 讲解新课:活动一:阅读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7(1-3)段,交流(
3、1)、个人隐私所包含的内容?(2)、面对隐私被公开,你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学生分组探究,每组出一代表交流。活动二:针锋相对:小辩论:辩题:“一米线”是应当取消还是应当存在?正方:“一米线”利人利己,应自觉遵守。反方:有人认为既然“一米线”一形同虚设,应当取消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看课本,思考通过辩论,感受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别人的隐私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活动三:选择正确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两种距离,即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心理距离即孤独感。人们在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距离。既可以避免因距离太远而拒
4、人千里之外和装腔作势之嫌,又可以避免因他人误入自己的空间而增加烦恼,从而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活动四:生活在线:案例一:某报报道了一起已被警方处理的流氓抢劫案,虽未点名道姓,但公开了受害人的工作单位,在受害人的单位及家庭所在地引起轩然大波,使痛不欲生的受害人将那家报社的记者告上了法庭。小组探究:案例中主人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主人公的表现给你什么启示?师:上述案例中主人公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那么,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活动五:在大街上有人调查问卷,需要填写自己的信息,如电话、住址、姓名、年龄等等,这时你怎么做?启示: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五、板书设计: 保护自己的隐私一、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学生自由讨你会怎么做板书设计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