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二章第二课时(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复习检测。背诵文中的排比句和对比句、对偶句,品味本文说理的磅礴气势和文采。二、双向(生生间、师生间)探究。1.学生质疑、学生间探讨释疑重点、难点问题,教师点拨。2.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长于说理。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在文章结尾处水到渠成地归纳推理出来。(3)开篇列举历史上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用意?文章开始一连用了六个排比句,列举历史事实,说明无论是作为名君的舜,还是作为贤臣的管夷吾等五人,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后,终
2、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事例论证。)(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谁?从造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人客观上经受了哪些艰难困苦的磨炼成才的?指上文列举的历史上的六位名人。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三、课堂讨论。1.“苦难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孟子认为“逆境出人才”,结合课文1、2自然段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尝试用列举事例、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层次分明,能自圆其说。(课堂练笔。)目的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现代社会,顺境容易造就人才,“挫折”教育同样重要。因为逆境可以增长人的才干,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定信念,坚韧性格,隐忍以
3、成就大业;但逆境也可能让意志薄弱者一蹶不振,一事无成,所以要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关键还在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有才能,又能够直面挫折,不断思索,勇于战胜各种精神困惑,坚信自己,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成功。目的2:让学生体会“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列举典型事例可以增加说理可信度;对比论证使是非分明;而分明的层次使论证严密。四、作者是如何从个人成才问题归纳过渡到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问题上的?用正反对比论证法指出,对于国君来说,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进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引出本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针对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言的,主客观因素对于国家治乱的影响如同对于个人成才的影响一样。而上文所列举的历史名臣,正是辅助国君严格执法、直言进谏的臣子,前呼后应,论证严密。五、布置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用逆向思维法,写一篇650字左右的议论文。1.“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失败是成功之母”3.“逆境出人才”要求: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注意论证的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