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二首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酒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市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他们或借酒浇愁,或借酒助兴,或借酒交友,或借酒抒发情感等。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大都表达了陶渊明酒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饮酒诗中的一篇。二、学习饮酒。1.介绍作者和相关知识。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
2、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饮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2.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注意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3.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庐、喧、篱。(2)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3)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
3、样的生活态度?远离尘嚣,置身于自然中,清静美好自然的生活。表现诗人洒脱、恬淡、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4.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1)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诗人身居人世,并非无俗事纷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2)赏析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神来之笔:写景。)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
4、自然的意趣。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想象采菊老人悠然自得的神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秋日夕照图。)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
5、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联系:醉翁亭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对比: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旨句:抒情。)“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可理解为“返璞归真”,此情此景,心中体会,难以言表。5.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朗读全诗,争取当堂背诵。三、扩展。思考:在下面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饮酒(十三)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四、布置作业。积累一下与“酒”有关的诗句。板书设计饮酒陶渊明人境而心远:结、无、喧生活之景:采菊、见山、山气、飞鸟真意:追求之真(自然、恬淡、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