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学课程建设“五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6891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程建设“五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学课程建设“五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学课程建设“五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决策参考JICHU JIAOYU YANJIU62023/10(总第608期)课程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优质的学校,需要用优质的课程为自己“代言”,构建科学、系统、深入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书池学校一直致力于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养正”课程建设,制定了学校“20152020五年发展规划”,系统思考与梳理“养正”课程建设的目标与价值、应遵循的课程理念、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实施与评价、组织与保障等,系统构建“养正”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批成熟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乃至品牌课程。同时,课程建设也带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课程理解与开发能力显著提高;学生

2、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一、课程目标“养正”课程价值论(一)“养正”的历史探析“蒙以养正”是我国童蒙教育的优良传统,易经蒙记载:“蒙以养正,圣功也。”强调蒙童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直无邪的品质。宋代理学家朱熹童蒙须知从衣服冠履、言行举止、扫洒清洁、读书写字以及各种杂事五个方面提出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文化高度文明、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蒙以养正”的教育传统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其“养正”的教育目标具有深远价值。(二)“养正”的价值分析在课程建设伊始,学校就一直在思考和追问何为“正”这一核心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明确了“正”即是正道、是合规范、是本、是真、是健康、是

3、美等,“养正”就是培养思想端正、行为规范、好学会学、求真求实、身心健康、崇美尚美的人。这与学校“蒙以养正,正己及人”的校训,“培育现代公民,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及“身体健康、心态阳光、习惯良好、学习进步、特长突出、人格健全”的学生成长目标一脉相承,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国家教育目标高度契合。简言之,“养正”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学校化表达。(三)“养正”的内涵解析基于对“养正”的价值审视,将“养正”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总目标,从“正”的本质含义出发,分别提出了正德、正行、正学、正体、正艺五个子目标,具体内容如下:1正德分别从立德、立志、立气三个模块出发,培养学中

4、小学课程建设“五论”郭俊奇苏兵张家伟【摘要】课程建设是中小学校发展应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书池学校“养正”课程体系建设为例,从价值论、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系统论五个方面,探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路径与评价以及课程组织与保障。【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体系“五论”【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0-06-04郭俊奇/成都大学师范学院,讲师,博士,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苏兵/四川成都市列五书池学校,高级教师,校长,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张家伟/四川成都市列五书池学校,高级教师,从事学校

5、管理工作(成都 610000)【基金项目】2020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及多元互动机制研究”(YN2420200477)2023年5月 107郭俊奇苏兵张家伟中小学课程建设“五论”生的优良品德、远大志向以及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精气神。2正行分别从合言、合行、合规三个模块出发,培养学生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交往应对等符合现代文明规范的行为。3正学分别从好学、会学、实学三个模块出发,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求真求实、真才实学的品质和能力。4正体分别从健体、健心、勤体三个模块出发,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康心理以及热爱劳动、热爱实践的品质和能力。5正艺分别从辨美、赏美

6、、达美三个模块出发,培养学生崇尚美、辨别美、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的品质和能力。总之,“养正”课程就是培养以“立德立志立气”的精神追求“顶天”,以“好学会学实学”的真才实学“立地”,以“健体健心勤体”的健康身心为“支柱”,以“合言合行合规”的现代文明参与社会生活,以“辨美赏美达美”的艺术点亮人生的顶天立地、内外兼修、五育融合、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人。二、课程理念“养正”课程认识论(一)素养本位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宏观概念,必须

7、分解为学科素养,才能落地生根,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科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通过课程融为一体,建立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二)学生主体从学科逻辑转向学生逻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知识与能力都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养正”课程建设,必须遵循学生逻辑,将学生置于课程建设的中心,围绕学生开展课程建设,课程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表述,课程内容要适合学生认知经验,课程实施要便

8、于学生深度参与,课程评价要促进学生发展,使课程主动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被动适应课程。学生主体还包含着另一个主要课程建设理念,即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小探究者、小天才、小创新者。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跑道”,即课程,通过活动化的课程,去点燃、去激发、去引导。(三)大课程观从小课程观转向大课程观课程具有多元的界定,课程是学科、课程是教材、课程是计划、课程是经验等,不一而足。本文认为课程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一切影响因素之和,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无人不课程。这要求学校在进行课程建设时,不能将目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要从传统的“课程即学科”的小课

9、程观中脱离出来,以大课程观的视角进行“养正”课程建设,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类型、拓展课程空间、延伸课程时间等,促进学生的发展。(四)以“养”育“正”从课堂中心转向立体育人养正,“养”是手段,“正”是目的。“养”包含培养、涵养、修养等多重含义,“养正”课程通过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等显性课程的培养,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等隐性课程的涵养,家校合作下的生活修养培育等,以“养”育“正”,立体育人。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以“养”育“正”的另一理解是“慢”,无论培养、涵养、修养等,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速成,“养正”需要超越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不舍本逐末,不急功近利,不唯分数论,默默耕耘,厚植

10、基础,静待花开。三、课程内容与结构“养正”课程本体论(一)“养正”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相应内容的学习,离开了具体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养正”课程内容的选择紧密围绕各子目标,从模块出发,思考达成目标的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具有先进性、基础性,具体内容如表1JICHU JIAOYU YANJIU8郭俊奇苏兵张家伟中小学课程建设“五论”所示。表1“养正”课程内容一览表“养正”课程内容体系子目标正德正行正学正体正艺模块立德立志立气合言合行合规好学会学实学健体健心勤体辨美赏美达美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

11、国梦、民族梦、个人梦努力上进、追求卓越、开拓创新普通话、语言文明、沟通交流能力、交际应对能力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行为、社交礼仪生活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国际交往规范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自我管理态度认真、勤奋努力、扎实知识体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生命与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劳动实践艺术教育、学科体验审美教育、学科审美、生活审美美的艺术表达、美的学科表达、生活审美实践(二)“养正”课程横向结构基于“养正”课程正德、正行、正学、正体、正艺的课程目标,根据主题相近、内容相连、利于综合、便于教研的原则,构建德行教育课程群、语言与人文课程群、数学与科创课程群、体育与健康课

12、程群、艺术与审美课程群五大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由13门国家课程、23门校本课程、12门家校课程(主要以项目形式开展)组成。例如德行教育课程群由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班队活动、规则议事以及家校课程家庭言与行组成;数学与科创课程群由国家课程数学、科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STEAM、小创客、国际数棋,家校课程亲子科创等构成。(三)“养正”课程纵向结构在纵向上,遵循“夯实基础拓展提高实践创新”的能力发展序列,“重基础促发展求创新”是“养正”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实国家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完成国家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拓展知识与拓宽视野,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

13、化发展;通过家校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实践,在生活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课程实施与评价“养正”课程方法论(一)课程实施基本路径1课程整合视域下的课堂培养,致力“养正”第一,学科内课程内容的整合。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下,以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进一步丰富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校本化课程,遵循“合减、拓增、深减、联增”的“两减两增”原则,“合减”即合并相同或相近的学科内容为一个大概念,减少知识点反复出现、重复出现、课程内容过小过细的“原子化”“分割化”倾向;“拓增”即围绕学科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等进行正德、正行、正学、正体、正

14、艺等全方位的拓展,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深减”即就某些学科核心能力深挖,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减少对陈述性知识等的反复操练,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联增”即就相关课程内容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重视知识运用的情境性,以真实问题的解决展开教学,增强课程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二,跨学科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学科相近原则,以课程群为单位,教师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提炼若干主题,进行集体备课,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整合课程内容,跨学科组建课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与实施项目课程,以课程主题为明线,落实正学;以正

15、德、正行教育为暗线,全程贯穿,全面渗透;以正体和正艺为两翼,五育融合,构建若干内容丰富、全面,兼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多种课程类型的主题项目课程。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养正”课程综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手工制作、实验实践、模拟实践、家庭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养正”课程除了语文、数学等国家课程,还开发和建设了班队活动、规则议事、STEAM、小创客、家庭花园、家庭劳动等以实践为主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经历一个个思考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发现的过程、讨论的过程、创作的过程,进而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生成情感体验、涵养素养,全面落实“养正”。第四,学校、家庭教育的整合。“养正”的

16、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还要重视让正德、正行、正学、正体、正艺这五2023年5月 109郭俊奇苏兵张家伟中小学课程建设“五论”个维度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生根发芽,落实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养正”课程开发了一系列的家校课程,让“养正”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如“家庭花园”,把“种花养花”这一家庭行为上升到课程高度,进行系统开发,通过设计目标、任务单,开发相应的“养植手册”、评价表等,让学生在家中种植花卉,切身感受美、体验美,达到正艺的课程目标,同时渗透正体中的劳动教育。五大课程群相互融合

17、,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家校课程有机联系,共同致力于“养正”课程目标的落实。2隐性课程视域下的学校、班级文化涵养,助力“养正”高度重视学校、班级文化的育人价值,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提升至课程高度,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要做到“四有”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评价,使学校、班级文化成为“养正”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挖掘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元勋张培爵和民国初年进步知识分子郭书池的革命、生活事迹,分主题展开,对学生德、行、学、体、艺等方面进行熏陶感染,助力“养正”目标的落实。3项目学习视域下的家校修养,合力“养正”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品德、习惯、言行等有着

18、重要影响。“养正”课程将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通过一个个实践项目,让学生面临真实的生活情境,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中拓展、迁移、实践、运用,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现亲子互动,共同提高,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延伸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合力“养正”。(二)课程评价策略1多元评价策略一是评价方式的综合,综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二是评价过程的综合,综合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是评价主体的综合,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2对可视化的追求可视化是指将内隐的学习过程变得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对可视化的追

19、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任务单,用学习任务单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可视化;二是学习成果物化、固化的可视化,用以确保学习不流于形式,同时也有利于评价的准确、客观、具体;三是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形成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三表”,即学习任务单、学习成果、评价标准。五、课程组织与保障“养正”课程系统论学校建立健全了课程领导(指导)小组、课程质量评价小组、家校联合课程小组等组织,明确各小组的职责与分工,形成互动机制,三个小组在“养正”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协力共推。第一,与高等学校合作,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课程建设与开发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专业知识与能力,一线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对课程建设关

20、注较少,课程建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寻求外部力量的帮助与支持。与高等学校合作,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出谋划策、课程实践问诊把脉,对教师进行培训等,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由课程领导(指导)小组系统规划面向全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内容涉及“养正”课程解读、教师课程观念转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提升等,以专家讲座、案例研讨、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展开,让“养正”课程理念深入学校每一位教师心中,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第三,集体备课,有力推进课程实施。“养正”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整合”,

21、表现为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学习方式整合以及家校教育整合等。课程内容与实施突破原有的、熟悉的学科界限,这给长期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攻坚克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形成广泛认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实施方案,有力推进课程实施。课程建设以来,在“养正”课程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组与建构,使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在德、行、学、体、艺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养正”课程建设,使全体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习、讨论、交流、实践,进而转变教师课程观念,涵养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