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的能力。2、通过语言的感受,了解报告文学的两个特性:真实性和文学性。3、结合画面和文字,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二、教学重点:1、通过对文本的体验,了解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和文学性。2、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三、教学思路:以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是悲剧。”为主线贯穿课堂,先营造罗布泊过去美的环境(依据文字,越美越好),再把这个美生生的毁灭。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反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挖掘美被毁灭的原因。除了这些铺垫,还有必要通过图片的再现罗布泊
2、消失前后的反差,进一步触碰学生内心的柔软面,以真正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八年):Ppt.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它小鸟欢愉地歌唱着问题设计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布泊?预设:悠游自在 美丽 静谧 富有生命力 诗意出示课题:罗布泊, 仙湖 (板书:仙湖)(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寻找勾画:文章描写罗布泊的句子,请用笔划出相关词句。Ppt. 语段一: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
3、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问题设计二: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布泊?预设:一片死寂 荒芜 恐怖 (板书:死地)语段二: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问题设计三:情感朗读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指导)预设:无奈 沧桑 痛苦 饱受欺凌 (板书:垂垂老者)2、情感齐读三段文字,感受罗布泊的演变悲剧美。完整出示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过渡)问题设计四:造成“仙湖”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三)深入感悟课文:1、
4、探究原因:(板书:人口激增 “四盲”)2、追问1:文中除了罗布泊让人痛惜扼腕之外,还有别的事物让你叹息吗?(胡杨林)图片欣赏那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朗读相关语段)追问2:文章即写罗布泊,为什么还要写那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呢?明确:营造渲染浓重的悲剧气氛,表达了对人类肆意破坏的强烈控诉。(四)课外延伸,震撼心灵。Ppt. 余秋雨的沙原隐泉通过秋雨散文,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之美、自然环境之殇。(五)小结: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那些将逝的风景救救那些将逝的文化(六)课后巩固:1、拓展阅读文化苦旅。2、写一句保护校园环境的标语。如保护草坪: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七)板书设计: 仙湖 (人口) 消 逝
5、 (“四盲”) 死地 垂垂老者六、教后反思: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上完了,但留在心中复杂的滋味久久不能消去。在备课的过程中,不知多少次被作者字里行间的忧患意识深深地震撼。我一遍一遍地读,心里一遍一遍地难过,情到深处,眼泪都快要夺眶而出了。人类怎么可以把这样一个天堂轻而易举地就变成地狱?这不禁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所言:“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是悲剧。”于是我把这句话作为贯穿整堂课的线索。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也正是沿着这条线一步一步去感受这个悲剧的。从“美的再现”到“美的毁灭”再到“毁灭原因的挖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尤其是通过画面的再现,更加打动了学生。因此学生有很多发自内心的感言:“为什么我们不
6、可以在同一片蓝天下一同呼吸”;“作为人类我感到羞愧”;“我幻想回到罗布泊的过去”;“我想走进罗布泊,但心中有种莫名的恐惧”至此,学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对悲剧的忧患中。于是我把握时机,让他们再次进入课文。此时他们品位语言,已经不是单纯地朗读了,而是能够发自内心地去体验文字的内涵了。学生找到的相信是真的震撼他们的语句。当然,本堂课还有好多遗憾。比如,在学生品味语言时,缺少到位的点拨;对文中列举的很多数字的作用,由于时间的关系,指导得不够到位;多媒体的设置上也有画面过多之嫌;还有在学生面的关注上还不够广等等。但我相信,只要我心中时刻提醒自己:“这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我的课堂会更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