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序的社会一、教材分析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陕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确认识社会”第3节内容,由三框组成: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以及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
2、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自觉地遵守法律。提高对法律在社会
3、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难点:依法治国是根本。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三、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
4、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2)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1)学生准备:搜集相关法律知识(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
5、的素材。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看图)对比 “交通井然有序”和“交通混乱不堪”两幅图,并正对两种不同现象,发表你的看法:多媒体展示:这两幅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问:你愿意在上面那些场景生活呢?你能试着再找出其他你喜欢的生活场景吗?我愿意生活的场景有:整洁的教室,干净的运动场我喜欢的生活场景还有:畅通的十字路口你认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是:AA有序的社会B无序的社会学生看图片、谈感悟,导入新课。情境
6、体验通过体验情境,启发学生。情境一:小明在上课时,悄悄地和同桌说话,被老师发现了,受到了批评,小明心里不服,暗想:我只是和同桌说话,又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干嘛批评我呢?多媒体展示:小明的想法对不对?不对因为:他上课和同学说话,扰乱了课堂纪律对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我做到的有:遵守纪律、认真听课、我暂时还没有做到,今后要努力做到的有:爱护环境卫生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是:BA.同学门的口头约定 B.规则 C.法律你认为要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需要靠下面几条来维护A.同学们的自觉性 B.校规校纪 C.班规 D.法律情境2:星期天,王玲和
7、爸爸准备乘车去外婆家。车站乘车的人很多,大家正在依次上车,忽然跑来一个小伙子直往车门挤,还差点将一位老大爷撞到。很多人都说:挤什么?按顺序上嘛!”小伙子听后,脸一红,低下头到后面排队去了,上车秩序又恢复了正常。多媒体展示:促使小伙子到后面去排队,是由于CA纪律的力量 B规则的力量C道德的力量 D法律的力量请你列举几个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维护社会秩序的事例。那一次有人扔垃圾在地上,人们看着他,他的脸红了,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里。一人见地上有垃圾,就主动拾起来。情境三:一天,在某中学的校门外,几个社会青年以收“保护费”的名义,勒索同学们的钱财,出手打人,还刺伤了一个学生。学校立即派人制
8、止,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经过调查,公安人员依法拘留了这几个不法青年。公安部门还强化了一些管理措施,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多媒体展示:这伙不法青年的行为造成的危害有:公安部门依法对这几个不法青年的惩罚,产生的效果是:害人、害己、扰乱社会秩序有效地惩治了犯罪 维护了学校秩序 教育了群众总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行为规则,如道德、章程、法律等。其中,法律是最强有力的。这些规则,保证社会生活有序运行。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这几种法律在名称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2这几个字表明,我国法律是由谁制定的?国家3政府官员、警察、法官、检查官是法律的制定者吗?他们都是
9、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政府官员、执法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们治理国家的工具。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来制定的。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只是代表人民代表的意志和利益。因此,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国法律的本质。思考:法律和道德区别由此表比较可知,法律维序更有力,是最主要的社会行为规则。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由国
10、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学生体验、思考。新知探究图片赏析:衣食住行变化图 活动一:我国法律的“家族成员”很多,大家都来说说你知道的法律名称: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教育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宪法议一议: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最重要,应排在第一位?刑法说:“我规定犯罪的刑事责任和刑罚。所有的 法中惟有我是维护国家政权,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武器。 所以,我应处第一位。民法通则反驳:“错。我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调整民事关系。数我管的人多,所以,第一应归我。”宪法发言:“有理不在声高。我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11、。马克思说过,宪法是法律的法律,你们都离不开我,因此,我理应排第一。”活动2:完成本目第三个的第一个相关关容。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任务普通法规定: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刑法、民法通则、劳动法、教育法等。1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利,刑法相关条款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应受的处罚。2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财产权,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民法对财产权、债权等做了规定。3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人格权,民法规定了对人格损害的赔偿,刑法规定了侮辱罪、诽谤罪。4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
12、宪法相抵触。判断说明题:有人说: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至高无上的宪法和众多的子法,筑成了一座法律的金字塔,上一级的法律比下一级法律的效力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细则;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第六十四条对修改宪法的提议权作了限定性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只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即可。比普通法更为严格宪法
13、同普通法相比法律效力不同制订和修改的程序不同规定的内容不同完成课本P38页第四个的相关内容。实施依法治国,必须崇尚宪法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既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树立宪法意识呢?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并作具体回答,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结合课本知识。心灵感悟多媒体展示:法律即秩序,良好的法律就是良好的秩序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像最野蛮的兽类一样。 古希腊柏拉图学生阅读、用心感悟名人名言。行为提升教师寄语实施依法治国,需要人人参与,中学生也不能例外。做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
14、,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生思考、讨论。六:课堂小结七:当堂达标单选题单选题1.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B.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C.看到了我国是法制社会 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2.有人说:“法律使人不敢犯罪,而道德使人不愿犯罪。”这说明 ( )A.道德比法律更有效B.法律比道德更有效C.依法治国比以道德治国好D.应当把依法治国与以道德治国结合起来八:教学评价本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第一、导入趣味性强。开篇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简洁地切入课题。第二、以生为本,创设多项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让学生去参与,避免枯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很好地挖掘有演讲才能的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探讨:1.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探究、讨论中来,小部分学生在整节课中只是听,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被动。这一点未能及时给他们引导,帮助。2.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较少,这对学生思维发展不利。参考答案七:当堂达标1.A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