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白杨礼赞 茅盾课时:2类型:(状物)抒情散文教学目的: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体会白杨树的“不平凡”,理清本文线索。 3、体会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 1、白杨树的形象 2、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1、排比反问句 2、双关含义的词语有关资料 1、作家作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8961981)早年参加文学研究会,从事进步文学工作,1921年入党,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1927年,革命低潮时转入地下,写了蚀(处女作)三部曲:幻灭、 动摇、追求。 192830去日本,长篇小说虹。1932年回故乡
2、,看到三十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村,写了子夜、 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1938到新疆1940回内地曾在延安艺术学院讲学。同年离开延安去重庆,写了新疆 见闻杂记。本文写于此时。1941年皖南事变后,以国民党罪恶为题材写了腐蚀,同期写了霜 叶红于二月花解放后,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曾任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 协主席。教学步骤:一、解决字词、读课文(略)二、课文分析 1、解题:礼赞尊敬而赞美 句式采用倒装动宾短语,使“白杨”更突出 含义以高度的敬意赞美说说题目和全文的关系(即:题目的作用)(在最后讲) 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反映了文章的抒情线索 暗示了文章的写作手法(象征手法)
3、2、分析第1段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找出最具概括性的一句话。 答: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第1段抓住了什么来写?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抓住“不平凡”来写,用“实在”去强调,语气肯定。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定下了抒情的基调赞美。 直接抒情,感情强烈、鲜明。3、哪些段落是描写白杨树的?各有什么侧重? 第5、7段。(第5段外形 第7段内在精神)4、分析第5段 标句序、找中心句并分层?看都从哪些方面写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一层(1句)总写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是全段中心句。 “力争上游、笔直”从外形特征和内在精神上概 (总) 括白杨树的特征.(力争上游即是外形特征,又 有内在精神,笔直是外形
4、). 二层(25)分写白杨树的特点:干、枝、叶、皮 干笔直 (正直) (分) 枝靠拢 (团结) 外在特征(形)具体 叶向上 (进取) 皮高洁 (质朴) 三层(67)在西北风的对抗下,白杨树倔强挺拔的性格。 倔强挺立 (性格特点) (总) 不折不挠 内在气质(神)具体(此时象征意义呼之欲出)怎样理解句式“虽却”、“哪怕却”? 这两个句式,把环境的恶劣和白杨树生命的顽强进行对照,更突出了 白杨树的精神。形神兼备,使读者不由得会产生崇敬、赞美之情。 5、分析第7段: 给本段分层?然后分别分析? 一层(14)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 一反“算不得好女子”与其它树比较不婆娑 先抑 一正“是伟丈夫”用七
5、个褒义词充分揭示其内在气质 后扬 双关意: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表面是赞树,仔细体会是在赞人, 自然联系到第二层的内容。也用了对比。 二层(5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直接表白自己赞美白杨树 的真实用意。(全文重点) 这一层在展开联想时共用了几个反问句?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共有4句。关系是层层深入。 形式上排比反问句。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热情奔放 好处:增强语言气势,语言连贯有力,激发思考,步步 深入地揭示象征意义,更有力地说服读者。也使 赞美之情达到顶点。 内容上A句:难道只是树?(总提,引人深思人与树的关系) B句:象征北方农民(由树及人:精神) 层层深入 C句:敌后守卫家乡的哨兵(抗战时的
6、北方农民) D句:象征精神和意志(点明、深化、拓宽) 总之 四句话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 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使象征意义,由形到神,由浅 入深,由外到内,由含蓄到明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介绍时代背景)答:作者由树及人,通过赞美白杨树,通过“在敌后”、“华北平原”等可以看出他实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这个象征意义深化了主题,是点睛之笔,这正是作者赞美白杨树的目的。(见教参,注解) 6、分析第8段: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作者不是为了写树,而是为了歌颂人和精神, 这种手法叫什么? 借物抒情(分析见本段) 本段与哪一段结构紧密?关系是什么?句式上与第7段的区别?
7、与第7段结构紧密,是上段联想的补充说明,也是对下段表明作者 对群众态度的铺垫,说明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相似之处,是作者产 生联想的基础。 更明确地表明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直接表白) 句式上陈述句立场鲜明、感情强烈,意义明显,主题突出。 这种点明题旨的段反复出现,像乐曲中的主旋律贯穿始终。 归纳象征意义: 答:借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在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 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质 朴团结的品质。 7、作者展开联想的思路是什么,又是如何衔接的? 答:由树人精神 用4、6段来搭桥 8、分析第4段 这一段与上文哪一段相呼应?怎样理解“普通”又“不平凡”(是否
8、 矛盾)? 结合上下文谈谈这一段的作用? 呼应首段,首段中无实体出现,本段实体出现了。远看,“那” “普通”常见,但他出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就“不平凡”了 过渡段:承上是白杨树出场的结束,是上文“惊叫”的补叙。 启下具体说它的不平凡,是下文赞美白杨的前奏。 9、分析第6段 词句上与哪些段相呼应?比较4、6段之不同?本段作用? 与第1、4段呼应。 “那”“实在是不平凡的”远,语气表强调。 “这” “决不是平凡的”感情更贴近,语气更确定 过渡段:承上是第5段小结,再次强调“不平凡”,抒发赞美之情 启下是第7段的开端,仍说“不平凡”。 10、分析2、3段 第2段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写这些与白杨树有
9、什么关系? 写西北高原的自然景色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总写:“大毡子”比喻(暗)、勾勒出西北高原特有景色 “扑入” 呼应“奔驰”写了车速快,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 “扑入视野”极言一切尽收眼底,无一点屏障,广阔无边 分写:“黄” 讴歌了大自然的创造力 “绿” 赞叹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感受:“涌”感想多,形成快。雄壮、伟大情绪高涨(最初的感受)扬 单调因为没有其它景物变换的刺激(时间长了)抑 本段宕开一笔,从容写景的目的? 实际交待了白杨树生存的环境。明写 衬托作用:因为抒情散文最忌直白,而要曲径通幽,追求艺术美。 正面衬托环境不平凡(雄浑、伟大) 白杨树更不平凡(伟丈夫) 侧面
10、反衬环境虽不平凡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单调的 铺垫作用:西北高原暗示陕甘宁边区,当时(1941)这里正是党领 导的抗日根据地,为后文表达中心作了铺垫。暗写 第3段中白杨树是怎样出现的?这样安排的好处? “刹那间”、“猛抬眼”突出猛醒、惊奇。扬 安排颇具匠心,在人们略感不足时,笔峰一转,由景及树(物) 使人为之一震,发出由衷赞叹,先抑后扬、由面到点、一波三折11、分析第9段: 楠木代表什么?与白杨树有何不同?本段结构上有何特点? 楠木国民党反动派,贵族化,不常见 (对比) 白杨树易生长,常见 未句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使结构严谨。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 以高昂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呼应开头、
11、突出主题。三、艺术: 结构特点:主线分明,散拢结合形散神不散(理清线索)本文由哪些材料组成?(景、树、人) 材料之间的组织关系?(景树人,借物抒情。线索:不平凡)形散:起笔赞美,二段宕开一笔写风光。有放有收,放更为收。神不散:宕开的一笔,虽不是写树,但目的是为了写树。本文层次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二部分(24)描写西北高原上的景象和作者的感觉,宕开一笔, 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衬托铺垫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 不平凡。 具体描绘,由景及树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点明它的象征意义。 进一步揭示,点明象征意义
12、五部分 (9)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深刻对比,呼应开头 严谨、巧妙、衔接紧密。写白杨树:由面到点(三、五株到一株)由远而近抒情、联想:由景及树、由树及人呼应过渡:首尾呼应,4、6总结上文又引起下文,使之感情强烈。2、运用象征,托物抒情: 定义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借用具体事物引起人们对某种抽象观念的联想。它是散文中常用的一种寓情表义的方式。实际也是一种打比方。但它是从总体上表现主题思想的方法,而不属于具体的修辞格。) 白杨树与西北敌后党领导下的军民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相同的地域西北 相似的品质普通、朴质、坚强不屈、力求上进
13、为什么要象征:在国统区写文章 3、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情 用词准确,多用修辞,语言富于变化,感情强烈。板书二、白杨礼赞线索 景物衬托(景) 黄绿相间 无边无垠 生存环境(14) 坦荡如砥 不 由景及树(物)(分)干笔直、 平 枝靠拢 外形特征(形)(56) 凡 叶向上 皮高洁 (总)笔直,力争上游 力争上游 赞 倔强挺立 美 不折不挠 伟岸、正直 内在气质(神)(78) 朴质、严肃 温和、挺拔 坚强不屈 由树及人(人) 只是树? 北方的农民 象征意义(精神): 抗日的哨兵 白杨树抗日军民 精神、意志 中心:白杨树(中华民族)抗日军民:坚持抗战 力求上进 坚强不屈 质朴团结教学建议:1、 作背
14、景在学生认识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及内在气质后,围绕7、8、9段的分析自然引出历史背景及写作背景,从而使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线索抒情,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以此带动全篇问题(1)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形神特征 (2)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象征意义3、多朗读、体会抒情语言,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都很突出,但不必多讲。第5段设问 下边词语哪个表现白杨树的形体特征,哪个表现白杨树的精神。 A、倔强挺立 B、力争上游 (精神) C、笔直 (形体) D、参天耸立 作者是通过哪四方面写白杨树的形体的?并概括它的特征? 见前面第2层 用
15、“.”标出作者是怎样写白杨树努力向上的。 “高到丈许” “两丈” “参天耸立” 白杨树有哪些精神?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第7段设题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 答:因为“它伟岸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拔”与“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其作用是?答:“好女子” 欲扬先抑,更突出与众不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C) A.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B.象征了守卫家乡的哨兵 C.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 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作者在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答:反问、排比。 步步深入,并使语言连贯有力,增加语言气势,引人思考。 “傲然”的感情色彩 答:褒 全段用的表现手法是( ) 答:比喻、衬托、象征、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