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春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教学设想: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范读、齐读、小组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语感和对文章的感悟。2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提到江南的春天,我们眼前就
2、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你知道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学习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诗词。可能说到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古人通过诗词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朱自清的春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学生在班内展示课前预习成果,教师通过课件补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
3、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
4、,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2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文配乐诵读,你听到了春天的脚步了吗?说出你的感受。3自己初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准字音,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春天由衷的赞美。水涨(zhng) 捉迷藏(cng) 酝酿(yn ning) 应和(h) 薄(b)烟 黄晕(yn) 蓑(su)衣 巢(cho)4采用一听一读式,同桌互读。5学习小组展示朗读。读的内容可以不同,一段、两端、全文均可。6再读课文理清思路:作者写春天是怎样构思的?(提示学生作者先写了-,再写-,并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盼春、绘春、赞春 第一部分(11): 盼春 第二部分(27): 绘春 第三部
5、分(810): 赞春再读课文,找出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或图画)?(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7再次听读:体会感情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学生试着随范读小声诵读感受。作业:1熟读课文并标出自己最喜爱的语句或段落。2词语注音写在作业本上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散文春的作者朱自清,解决了这一课的字词,并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二、课文探究:1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作者笔下的盼春?学生试读并说出为什么。预
6、设:如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读出春天快到来的柔和、亲切的感觉等。(你从哪里读出来的?)“盼望着,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还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用得十分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2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作者是怎么说的?你觉得贴切吗?“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
7、开了眼”。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山、水、太阳的脸。 排比: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朗润: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春日融融的暖意。3边读边圈点评注。对绘春部分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圈点评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感情。预设:(视情况进行,不必面面俱到应中在语言感悟)第节写小草,写得很细。钻
8、,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偷偷地”和“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勃勃生机。 教师指出: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
9、,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第节写树,花,蜜蜂,蝴蝶,野花。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花下的情景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第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基本思路: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10、从人的感觉:触觉、嗅觉、听觉。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特点:细密,轻盈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11、逼”什么意思呢?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修辞,排比,比喻。第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教师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4作者把感情融入春天,你读出了什么感情?用比
12、喻手法。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三、拓展延伸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课堂总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出
13、了春天未来到时的盼春心切,继而又对春回大地之后呈现的盎然生机的欣赏和赞美,巧妙地向读者传达出春天带给人们的不光是新的气象,更是催人奋进的勇气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深刻含义。作业:用文中所学表现手法描写家乡秋景的文字。(300字)板书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春朱自清(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括轮廓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钻、嫩、绿、满草春草坐、躺、滚、踢、跑、捉人态:赶趟儿色:像火、像霞、像雪春花味:甜(果实)(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二)绘春 触:抚摸泥土气息春风 味: 草味花香 鸟声 清脆 宛转声:笛声 嘹亮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春雨 状:斜织、薄烟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迎春 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 “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