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歌意境。2品味、赏析优美的语言。教学设想:本课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因此要注重诵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在朗读中感悟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秋天向来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诗篇,你知道哪些?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大家说了很多,看来大家积累的不错,在这些诗篇中以悲秋居多,当然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那么在现代散文家、诗人何其芳的眼中秋天会是怎样的哪?一起走进秋天,感受秋的意境。二、整体感知:1交流作者情况。(教师课件补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肥硕(shu) 栖(q )息 鳊(bin)鱼 乌桕(ji)叶 寥(lio)阔 枯涸( h ) 梦寐(mi )清冽( li )3听教师配乐范读,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
3、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4根据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小组内一听一读式交流。6朗读展示。7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为诗歌中的几幅画起什么名字?示例: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秋天牧羊女图。(注重学生个性命名) 三、美读:1采用圈点评注的方式进行美读。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赏析一幅图画。 提示:练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从具体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在诗句中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
4、方面来品味。2美读展示,师生、生生交流。示例: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 “飘”字贴切传神。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镰刀都足足地享受过了,写镰刀其实是写人的喜悦的心情。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淡雅朦胧”。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那么,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体现渔民愉悦、悠闲的心情
5、。都对,因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读者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用得很生动,“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与人和船在游戏,把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第三幅画面是“秋天牧羊女图寥阔空远”。作者抓住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的意思是睡梦,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牧羊女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她是被美丽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 还有她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3齐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示例: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4背诵课文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作业:1积累有关秋天的诗词。 2片段描写:请抓住家乡秋天的一个特征,写一个优美的秋景。200字左右。板书:学生写出秋 天农家丰收图秋天 霜晨归渔图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秋天牧羊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