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1:
教学效果积分测算及奖励方法
一、数学效果积分
1、基数的确定
①文科 平行班,各年级各学科依据分班成绩按班平10人划定I类基数,班平20人划定II类线基数,班平40人划定Ⅲ类线基数。一年级地理按平均数计算基数。
②理科平行线,各年级各学科依据分班成绩按班平10人划定I类线基数,班平20人划定II类线基数,班平40人划定III类线基数。二年级生物按平均数计算基数。
③奥赛班按本年级各学科实际所划各类基数的分数确定基数。
说明:高三上学期按上述①、②条划定基数,下学期按高考实际三批、四批(1)、四批(2)的人数确定基数。
2、教学效果积分的计算
教学效果积分由基数与统考成绩中各类上线数确定计算方法:
个人单独效果积分=50+超I类线基数人数×2+超II线基数人数×1+超III类线基数人数×0.5-少I线基数×1-少II类线基数人数×0.75-少III类线基数人数×0.4
个人双班效果积分=单班高分×60%+单班低分×40%
个人多班(三班及以上)效果积分=单班积分和÷班级数
跨年级教师积分=高年经积分×60%+低年级积分+低年级积分×40%
说明:
①奥赛班效果积分只由I、II类线确定
计算办法:
单班效果积分=60+超I类基数人数×2+超II类线基数人数×1-少I类线基数人数×0.3-少II类线基数人数×0.1
①高二奥赛班生物不计算积分,以本年级本学科平行班的平均分统计。
二、教学效果奖励办法
教学效果奖励以学期统考成绩为依据,分学期按人平500元投入发放。
个人教学效果奖=学科任课教师人数×500/学科效果积分总和×个人效果积分
说明:①体、音、美信息及实验教师不统计效果积分,教学效果奖由院长办公会据工作量及工作效果综合评定。
②高三年级下学期取消此项奖励,但跨年级教师据工作量另发放一定的补贴。
附件2
随州技师学院教师教学情况
评估问卷调查表
班级:
评估内容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计算机
地理
体育
教学态度
教学认真负责,备课充分,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学生,能按时上课上自习并坚持岗位,辅导学生耐心细致。
(15分)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灵活,知识讲授贴近学生的实际,注意启发学生和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寓教育于教学中。
(30分)
业务能力
注重双基,教材娴熟,概念准确,习题讲授清晰、易懂,讲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工整。
(30分)
作业与训练
定期布置作业和训练题并认真批改、批讲。
(15分)
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体罚任何学生。
(10分)
总分
说明:请参加评 议的学生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附件3:
学生评教等次标准及计分办法
一、 等次标准
根据各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估分数在相应班级所占位次,按下列标准确定等级。
1、高一年级代单班的:
1-2名:A; 3-5名: B; 6-8名: C;
2、高二、三年级代单班的:
1-2名:A; 3-4名:B; 5-6名:C;
3、代双班的:
(1)两个班同等次的,以该等次为准。
(2)高一年级两个班不同等次的,按下列标准确定等次:
①1,3 A- ②2,3 A- ③1,6 B+
1,4 A- 2,4 B+ 1,7 B
1,5 B+ 2,5 B+ 1,8 B-
④2,6 B+ ⑤3,6 B- ⑥4,6 C+
2,7 B- 3,7 C+ 4,7 C
2,8 B- 3,8 C 4,8 C
⑦5,6 C+ 5,7 C 5,8 C
(3)高二、三年级两个班不同等次的,按下列标准确定等次
①1,3 A- ②2,3 B+ ③3,5 B-
1,4 B+ 2,4 B 3,6 C+
1,5 B 2,5 B- ④4,5 C+
1,6 B- 2,6 C+ 4,6 C
4、代多班的:
由校长办公会根据各班情况综合评定。
说明:体育教师的学生评分不评定等次。
二、 计分办法
学生评教的等次按A、A-、B+、B-、C+、C等七类进行评分,分值依次为10、9.5、9.8.5、8、7.5、7分。
展开阅读全文